APP下载

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建设:动因与预期※

2018-03-05周常青胡亚学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所有制混合院校

周常青 胡亚学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

自2014年以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建设提出要求,在职业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各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务院号召,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探索,但成效甚微。重新整理改革思路,我们认为需再回顾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和动因,反思我们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预期,才能为重新规划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找到思路。

一、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建设动因

混合所有制本是经济学概念。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的重要形式。在职业教育领域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教育动因,更有经济动因。

(一)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建设的教育动因

我国高职教育质量不高,缺少活力。公认的原因是制度创新不足导致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深度不够。混合所有制引入企业将其作为高职院校的所有人之一,必然能够进一步深化校企关系,平衡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和利益,是“产教融合”职业教育模式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1.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高职院校明确办学定位、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实需要。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要通过引进对市场高度敏感的民间资本,提高高职院校对市场的敏感度,激活高等职业教育的各个生产要素。其中首要的就是用市场观念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用市场的方式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社会功能有效发挥。高职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就业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就业质量不但影响着一所高校的社会声誉,也是学校办学质量的集中体现。实行混合所有制,有效提升学校对市场的敏感度,是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就业质量的前提条件。

2.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是学校深化校企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现实需要。混合所有制为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融合提供了制度安排,在高职教育理念和市场规律基础上,高职院校能够充分整合企业技术、人才、生产经营场所等教育资源,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切实解决实趺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可以说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建设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基础。

(二)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建设的经济动因

混合所有制改革之所以受到重视,是因为它与我国经济基本制度——所有制的理想与现实都高度契合。在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保证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增强国有资本竞争力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向非公有制经济开放市场,实现国家所有制的优化。公办高职院校在所有制上属于国家单一资本,对其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混合所有制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1.发展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是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改革内容。高职教育是与经济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组织,在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产品等方面与经济发展部门必须紧跟经济发展的脉搏。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三去一降一补”。高职院院校是改革就是通过所有制改革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质量,补人力资源质量不足的短板。可以说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建设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更是新常态下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

2.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建设是激发和吸收民间资本投资职业教育,向民间资本开放职教市场的制度创新。发展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将打破学校所有制壁垒,筹集和经营非财政性资金,促进所有制与管理权的相对分离。一方面为高职教育聚集更多资源,另一方面又为民间资本开放一个大市场,实现政府与民间资本的互利双赢。

3.建设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科技、打造人力资本平台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应该由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共同提供。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转型时期,企业为了顺利转型升级、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与高职院校合作,创新技术和培养实用人才。根据成本分担理论,企业要想获得更大利益,就需要进一步分担高职教育成本,包括投资、提供实践教育资源和实践教师等。混合所有制能够为企业融入职业教育提高制度上的保障,有效发挥并扩大企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作用,也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科技、打造人力资本平台的现实需要。

二、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建设预期

预期是对未来的估计。合理预期是科学确定目标的起点。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高职院校与企业融为一体的深度合作。目标一致性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一)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的预期

从现有文献报道和相关分析来看,高职院校对混合所有制中改革的预期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获取与激活职业教育资源。高职院校要培养优质人才,必须要有优质的资源投入。高职院校多自身的角度出发,把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获取教育资源的重要手段。期望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企业投资并参与人才培养培训链,增加组织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扩大资源的总规模。同时在企业成为办学的重要主体后,通过企业的资源支持,优化结构,实现办学资源的全面、系统地开发和利用,实现资源的激活功能,形成资源集聚效应。

二是完善院校治理结构提升院校治理能力。混合所有制打破了高职院校事业单位所有权僵化的格局。学校不再是单一政府资本的利益载体,而是各种资本的代表。不同的资本主体相互制衡,学校的发展必须相互协商,作为股东之一,政府不能再任意支配和控制学校事务和规模。这样,一方面学校不能再由政府控制,另一方面它们不能再仅仅依靠政府。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野性”能力将迅速提升,最终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

市场化的机制必然促使高职院校改革内部治理机制。在高职院校实行混合所有制新体制下,将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学校化办学管理体制。通过董事会选拔专业人才进行专业化管理,推进组织机构改革和管理流程再造,推进现代学校法人治理制度,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

三是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企业成为办学的主体后,将更加注重遵循市场规律,根据兼顾效率和效益的管理原则,制定高职院校的发展战略。面对竞争激烈的生产和人才培养的市场压力,淘汰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将在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将根据新的产权结构和制度要求,建立新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模式。核心是建立基于企业管理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生成本核算体系全面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全面工学交替的现代化培训体系。

四是优化高职教育发展生态。当政府包办的高职院校转变为混合所有制的高职院校后,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质量、提高管理效率的条件下,企业重市场重质量的文化将深度影响高职院校。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优化质量文化建设,将成为高职院校竞争发展发展生态。这种发展生态亦将推动高职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的全面发展。

(二)企业参与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建设的预期

企业对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改革期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整合聚集资源。企业参与高职院校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将产业资源和教育服务资源更有效地结合起来,既优化了产业链,也优化了职业教育链,创造企业新的价值链,成为企业发展的新动力源。在改造后,企业将获得低成本的人力资源和优质技术开发资源的优势,有效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新的动力和新的资源必然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可能的规模效益。

二是获取职教市场。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改革将向民间资本开放高职教育市场。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民间资本开放,将打破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垄断,必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市场格局,形成优化的新经济结构。

三是优化产业链。混合所有制改革后,高职院校市场意识增强,积极融入到产业链中去,实现真正的产教融合。高职院校开发出与企业紧密相关的专业化、特色化、针对性、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不断提高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产业链中学校新的生产性服务资源的增加,必然导致组织与流程再造,为产业发展建立新的优势,有可能形成高水平、高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产业。

(三)校企预期的矛盾与协调

通过对校企双方混合所有制改革期望的考察,我们能够发现双方目标有共同点,主要表现在都希望通过混合所有制获取资源改善治理,形成教育服务与产业高度融合的产业链。这个共同点也是混合所有制能够实现的基础。双方也期望存在较大差异甚至矛盾,需要协调。主要表现在双方对资源需求的内容和目的不同。双方资源需求的性质目的也不同。

协调校企预期的矛盾,关键是满足企业的需求,也就是满足民间资本追求利润的合理要求。实现这个要求,就是要承认混合所有制的高职院校具有企业性质,将其定性为教育企业,即提供高职教育服务的企业。按企业法的要求管理混合所有制的高职院校,让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企业实体。

猜你喜欢

所有制混合院校
混合宅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所有制政策的演变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