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少数民族山地特色的恩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2018-03-05汤红娟安春玲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恩施现代化战略

汤红娟 安春玲

(1.江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56;2.武汉轻工大学,湖北 武汉 43002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其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三农”问题、提升全国的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全国农民安康富余[1]。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三省交汇之地,其森林植被覆盖率极高,是最宜居的具有山地特色的、唯一的自治州,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重点目标地之一。恩施结合其极特殊的山地人文环境特色,在积极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过程中,对实施“乡村振兴”的内涵、意义以及具体策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等,需要重新认识和探索。

一、发展现状与研究的意义

(一)恩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现状

湖北恩施地处巫山山脉、武陵山脉和齐跃山脉三山鼎立的山地环境,地势十分复杂,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暖夏凉十分宜居,常年居住着包括汉族在内的29个民族。这样依山傍水的多民族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特色自然环境,其特色旅游业相对比较发达,属于恩施前三支柱产业之一。长期研究南方文化的黄柏权教授对该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服饰、恩施灯戏、传统织锦、摆手民俗、土家茶文化与傩祭等文化象征符号的转变与发展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他指出由于政治经济与社会价值观等发展变化,少数民族已逐渐淡化其原有穿戴、实用、祭祀、娱人、教育功能,逐渐增强其艺术表演、民族象征识别、民族认同功能,呈现普适性、娱乐性与土家族自身群体性特征。黄柏权教授[2]对该地区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了深入研究,指出要以“经世致用”的思想在社会大变革中实现传统聚落和现代的融合,与政府文创活动统一并通过提高民间艺人地位、纳入教学、增强全社会民族遗产保护意识等手段加以保护与传承。根据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下发的《恩施州下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实施意见指出,恩施结合本市实际情况,需在两年内取得重要进展,十七年后,乡村振兴会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三十二年后乡村全面振兴,“三农”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农民全面富裕。

目前,恩施政府采取的几项重要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发挥生态优势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生态振兴与组织振兴等五大乡村振兴策略。同时,积极创新实施产业发展提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美化村庄环境、创新基层治理、不断提升村民素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二)恩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乡村振兴”提高到战略高度,足以体现中国共产党要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缩小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从未像今天这样发展迅猛,这造成中国社会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潜在因子。“乡村振兴”战略则正是从“三农”问题入手,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大势,解决此种矛盾的有效手段。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已近在眼前,需要在现阶段拿出切实可行的举措来推动总目标的实现,思考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业生产力、提升农村现代化建设,振兴乡村,无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农村和农业若不能加快实现现代化,那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2050目标之一,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则只能沦为一句口号。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过程中始终绕不过去的坎,必须上升为一种强国战略举措。

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华民族五千年发展历史反复述说着同一个主题,农民应是我国的主体之一,必须要尊重这个主体地位,党和国家的事业若想长治久安,则必须要认真落实和解决“三农”问题。政府要想方设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5.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指出: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首先要归结到两个“全面”,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然会刺激中国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使得农业整体升级换代、农村整体面貌一新、农民思想素质行为得到良好指引。

二、恩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内涵

乡村振兴战略在十九大中有较为详实的阐述:“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湖北恩施地区有其独特的山地结构和人文环境,在这样的地区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则应该有其独特之处:

(一)经济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经济振兴的核心关键又是乡村产业振兴。

恩施依山傍水的地理环境以及少数民族聚集的特色人文环境为恩施提供了发展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同时农业也是乡村产业的重中之重。因此,恩施实施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就在于产业发展提升上,大力构建现代化、信息化的农业发展体系,不断推进多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

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生态宜居环境是本末倒置的事情。实施乡村振兴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广大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所以,需要从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两个方面入手,最终实现乡村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足。

(三)通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使得城乡融合发展,瓦解城乡二元结构,平衡城乡同步发展进程。

利用市场调理人才、资金、信息等资源在城乡的合理配置,发展农村产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快速跟上城市发展步伐,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二者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三、因地制宜促进恩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

(一)绿色发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旅游事业

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绿色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可以更加和谐、可持续的协调经济增长,解决人的全面发展与自然和谐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在青山绿水、自然风光优美的恩施发展其特色旅游产业的过程中更需要重点考虑绿色发展问题。近年来,恩施一直致力于用极具传播价值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吸引中外游客,比如,土家族传统织锦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土家族民间所流行的体育游艺活动,自带其民族生活礼仪、信仰礼俗之特点,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土家族风土人情的窗口之一。除此之外还有土家族摆手舞蹈等民俗活动,土家族茶文化、恩施灯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恩施展现给广大游客的民族特色,深受游客喜爱。恩施品牌特色文化旅游已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收来源之一。此举一方面大力弘扬了多民族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另一方面继续深入挖掘其他更有旅游价值的民族文化,比如民族习俗展示、节庆活动,民族变迁过程演示等,再配合开发周边文化创意产业,更加有组织、有目的发展恩施特色旅游事业,使之成为恩施绿色产业发展的楷模。必须禁止过度开发旅游资源,注意保护清江流域水资源,使之成为恩施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支柱型绿色产业[3]。

(二)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

恩施依山傍水、森林覆盖率较高的良好环境,使其发展农业产业基础较好,茶叶种植、蔬菜种植、猪牛羊家畜等农业产业产量连年创新高,表现十分强劲。有“中国硒谷”称号的恩施更是通过本地茶叶,瓜果等各种农副产品将硒资源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4]。但是,由于农业机械化使用率较低影响了生产效率。该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龙头企业没有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等原因,使得当地富硒农业产业资源的销售变现进度有待提高。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指示,因此需要切实有效推进恩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恩施需要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提升耕地产出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同时通过大力提供技术、吸引资金、引进专业人才等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让农业和市场的中间纽带充满活力,带动农业和市场两头的快速发展。让恩施农业与恩施良好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发展,以促进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等的互动融合。此外,恩施还需完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化农产品产业发展。不仅依靠种植养殖端,还需要保存运输,场地经营,信息交换端的健康发展。总之,恩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发挥自身优势,填补不足,并坚持农业优先发展,有效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方可唱响中国乃至世界。

(三)以“经世致用”的思想让传统聚落融入绿色文明发展

在恩施地区存在着大量的土家族苗族古村,它们是早期少数民族居民生活、居住的中心。受制于当时人们的建筑空间思维与传统文化所建造的传统聚落,目前来看其实用性已今不如昔,逐步成为人们心中的精神家园和情感记忆。随着恩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经济发展成为重要指标,乡村现代化和城镇化每时每刻都在快速推进,被破坏掉的农耕文明产物不计其数。2014年,住建部、国家文物局等单位联合颁布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旨在保护传统聚落不被破坏。恩施需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尽量保持现有地方的乡土特色,做到经济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并举,重视城乡协调发展,留给乡村多一点的乡土文化空间,尤其是在热门的古村旅游项目中尽量避免人为过多干预和破坏传统聚落。

因此,恩施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要以“经世致用”的眼光,将传统聚落巧妙的融合进现代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发展绿色文明,为乡村振兴贡献出一份力量,同时也保护最后的精神家园[5]。

(四)以发展特殊职业教育为基础普及科学思想与科技技能

恩施城镇化率一直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富余的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近九成都是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仅两成左右接受过职业培训。而新的农业技术已经推进并改变了全国农业生产格局,知识和技能才是恩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中重要的装备和手段。恩施目前存在着办学体制僵化、师资力量较小、专业设置不合理、经费投入少、学校规模小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恩施就业人口素质的提升,从而影响了恩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恩施政府应在当地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优势,改革公办职业教育考核机制,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学校专业设置需与当地就业需求相结合,集中精力与资金办好现有的职业教育学校。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学校,培养“双师型”优秀教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提升当地优质劳动力资源,培养现代新型技术性人才,在基层劳动力中普及科学思想,提升整体基层劳动力的专业素质,从而增加民族地区群众的收入,推动恩施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四、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建议

(一)发展经济的同时应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恩施广大农村由传统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这是人民自动选择的结果。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生产和生活,人民可能会更改、淡化甚至是抛弃某项绝技、如手工雕刻等技艺或者祭祀礼仪等。迫使这些技艺与礼仪再无生存空间,逐渐走向消亡。这些传统技艺,曾经是前人劳动者智慧的结晶,承载着灿烂的文化艺术内涵,体现着民族审美与个性,部分被通过量化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该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价值,否则等经济发展起来再回头寻找当年的文化时,一切已烟消云散、处于濒危境地。尤其是旅游业的大量兴起,一方面给恩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一味滥用并庸俗化民族文化,政府需要在这方面加强监管。政府除了应重视民族文化保护,积极宣传外,还需要切实开启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重视民间文化传人的作用,举办相关文化艺术节或建立相关博物馆等,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

(二)现代化进程冲击少数民族心理与生活后的疏导

湖北恩施地区是多个少数民族聚居生活的地方,各少数民族在语言、生活、饮食、信仰等方面均与汉族不尽相同。在改革开放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相对于汉族的发展更加显得不平衡,人口结构中农业人口、贫困人口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部分少数民族在现代化的浪潮中却愈来愈落后,进一步拉大了民族差异,这势必会影响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有些民族被迫实现现代化,几乎以一种被强行打扰的方式要求在现代化进程中陪跑,这就给部分民族身心造成一定的压迫和冲击,需要专业人士对其进行辅导与心理疏理。发展是硬道理,政府派专业心理辅导人士对有强烈冲击感的少数民族家庭进行文化教育和帮助,让其理解较强的民族个性与守旧的传统观念只会助长偏见,使自己偏安一隅,越来越边缘化,慢慢使之积极接受并适应时代的发展。

(三)乡村振兴战略中对恩施山地特色的绿水青山保护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预示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到绿色发展理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既要金山银山又要保住绿水青山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在经济发展的每个阶段,其侧重点不同,前期经济发展任务更重,无暇顾及环境保护的话,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规模,则会面临资源短缺问题,环境报复会直接制约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矛盾立现。因此,现在的绿水青山就是将来的金山银山,政府一定要坚持走绿色发展的路子,实现绿色强国和绿色惠民的发展目标[6]。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前就详细制定经济发展和对绿水青山保护方略,使二者均可持续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建设的重视及对全国农民的关怀。采取强有力的举措加快乡村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使农村农业均快速实现现代化,让农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道亮眼产业,从而吸引农民,留住农民,让农民能在故土安居乐业,幸福生活。湖北恩施需要因地制宜的开发特色旅游业和农业作为其主要产业支柱,坚持绿色文明发展之路,留住清水绿水,以“经世致用”的思想来平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恩施现代经济发展的矛盾,最终打造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振兴型恩施自治州。

猜你喜欢

恩施现代化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飞檐走壁
战略
战略
恩施年俗——点路烛
动真招下苦功创建平安恩施
建设美丽恩施要让“山更青”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