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现状剖析与改革探索
2018-03-05马娟娟冯盟盟李春正李燕燕
王 震,马娟娟,冯盟盟,李春正,李燕燕,刘 鹏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中医学是不同于西医学的医学学科,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诊疗手段,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不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与疾病做斗争的宝贵经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中医学课程由来已久,其目的是让西医高职学生掌握中医学基本特点,接受不同医学理论体系对生命现象的不同认识,启发临床思维,丰富诊治方法,促进中西医结合。因此,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工作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中医学在今后医学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故而笔者结合自身数年临床教学实践,就目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寻求不足,以提高教学效果,推动医学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1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背景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大力支持,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知识和中医技能是大势所趋,这对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促进临床医疗水平提升都大有益处。
1.1 中西并重的医学体制
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落实中医药与西医药的平等地位”,把“中西医结合”的指导思想贯穿于医药卫生的各项工作中。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医疗实践中显示出巨大优越性。根据教育部要求,西医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必须开设中医学课程,目的在于使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中医学知识,为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打下基础。
1.2 国家对中医药日益重视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社区从事临床诊疗、预防和保健工作。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不断重视与支持,以西医为主的综合性医院开设中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中医康复理疗科,基层医院、社区门诊也加强中医诊疗工作,中医药诊疗技术应该为基层医师掌握应用。故而有必要加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工作。
1.3 岗位拓展能力的现实需要
由于在临床实践中,西医可能对某些疾病的治疗效果不佳,而往往诊治此类疾病正是中医的优势。因此,为促进中西医结合,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中医学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形成岗位拓展能力,学生既拥有西医的岗位能力又具备中医岗位拓展能力,将两种医学优势互补,必将能更好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2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西医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开设中医学课程已有几十年的时间,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中医学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高职学生的必修课,通常在第三或第四学期开设,各院校所安排学时数不等,但均有压缩课时的情况。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以下就学生、教师与教学环境3个方面进行阐述。
2.1 学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主观方面:学生对于中医认识不足,存在一定偏见与理解误区。以对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问卷调查为例,86.52%的学生认为临床医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中医学课程;69.51%的学生表示有兴趣学习中医。这表明大部分学生认可中医学是一门有必要学习的课程,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中医不感兴趣,认为自己是西医专业,将来接触中医的机会少。中医理论体系博大精深,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加之高职学生普遍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因此学生对中医学习不够重视,目的不明确,常常受到社会上中医“伪科学”言论的影响,有的学生认为中医是“玄学”,难以认同和理解、记忆,故而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也不佳。
客观方面:对于具有一定现代西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医学生而言,学习传统的、抽象的中医基础知识非常困难,是由于现代西医与传统中医思维方法的差异所导致的。众所周知,西医是以实体解剖结构为基础,在原子论机械自然观指导下借助科学实验,在逻辑思维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知识系统,其思维方式是还原解析型的概念思维方式。而中医是在古代哲学思辨基础上,在元气论有机自然观指导下借助对自然界和人体的观察,不断总结演绎思维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知识系统,其思维方式是系统整合性意象思维。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的开设时间一般安排在学生入学第三或第四学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西医的基础课程,如解剖、生理、生化、病理、药理、诊断等,由于长期学习西医理论,学生已经形成现代医学思维模式及方法,无疑会对学生中医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干扰[1-2]。
2.2 教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素质方面: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担任中医学教学的教师基本由老、中、青3个梯队组成。其从教时间长短不同,教学经验及学历、职称不同,故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中医学是长期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历代名医大师都具有很高的人文素养及广博深厚的医学功底。要培养合格的医药人才,教师同样也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丰富的知识与较强的技能。作为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师,除中医学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西医基础知识,在讲授中医理论时能与西医临床联系贯通,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不少教师虽有一定临床经验,但教学经验不足、教学能力偏低,照本宣科,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是中医学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
教学方法方面:鉴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学时少、内容多,在有限的学时里,教师往往为体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缺少与学生的互动,部分高年资教师习惯引经据典,用大量医学古文来阐述中医学道理,这对于理科出身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而言实难接受,使中医抽象的概念更难理解,学生在学习上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经常是中医学习结束后,只能死记硬背几个中医名词、概念应付考试,并没有真正掌握所学内容,更不具备中医临床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2.3 教学环境存在的问题
课时严重不足:西医院校开设中医学课程是我国医学教育的一大特点,由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制为三年,培养周期短,西医课时占比较大,中医学课时较少,一般仅为54至72课时。众所周知,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材内容丰富,几乎囊括了中医学从基础到临床的所有内容,其中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外妇儿各科、针灸推拿等9门学科,面面俱到,且教材中引用古文之处甚多,对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绝非短时间内能够消化吸收的。教学组织难度大、课程设置不合理、培养目标与实际教学不统一、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不一。教师想面面俱到传授中医知识与技能而又迫于学时紧张常感无奈,学生又觉得内容多听不懂,考试全凭考前临时突击复习,何谈学以致用。
缺乏临床实习: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普遍缺乏临床见习与实习,由于学时严重不足,教师在授课时只能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一般的知识与技能,学生大部分时间花在如何理解中医学深奥玄妙的名词概念上,对于有临床实用价值的中药、方剂、针灸、推拿则一知半解,在临床应用时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通过早临床、常临床、多实践,对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加强中医基本诊疗技能的培养,才能避免理论脱离实际,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知识。
3 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改革探索
中医学作为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使中医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保障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质量成为医学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项紧迫任务。
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西医院校中医学师资队伍总体上发展不均衡,师资力量薄弱,师资水平不高,有的院校没有中医学教研室,甚至没有专任教师,授课教师多是医院临床医师兼职,未受过正规的教师培训,极大限制了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建立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可从下列几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第一,加强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建立试讲课制度;第二,推动“青蓝工程”,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实行教研室集体备课、业务学习和听评课制度;第三,重视中医临床实践,提高教学水平;第四,鼓励并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学术研讨及进修学习。
3.2 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其思维方式不同。对于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而言,其擅长的是理科逻辑思维,首次接触中医未免会出现不适应和抵触,因此在中医学教学中,务必要以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学兴趣为首要任务。
讲好开学的第一节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尤为关键。第一节课一般为绪论部分,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旁征博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进行启发式提问,如以“大家印象中的中医是什么样的?”导入新课,再进行中西医比较,列举历史上的名医,如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的行医事迹,突出中医“简验效廉”的神奇特点,以提高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
教学中结合临床典型病例可使学生切实认识到中医学的医学价值及优势,增强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3]。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选取典型病例进行讲解,如在讲“戾气”病因时,可结合2003年抗击“非典”时中医药取得的显著疗效进行介绍;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常得的疾病为例,如感冒等进行课堂教学,将辨证施治与遣药组方思路予以阐述。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将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形象。此外,教师风趣幽默的讲课方式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良好途径。
3.3 优化中医学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要务。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才主要面向基层就业,开设中医学课程主要是为帮助学生应对临床治疗中的疑难问题和提高抵御临床风险的能力,也是推广中医药基本技术的重要体现[4]。因此,学生在学习期间必须熟悉和掌握一定的中医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中医治疗手段和基本技能,如针刺、推拿、拔罐、艾灸等,以便在日后临床实际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以中西医两种手段为广大患者服务,提高临床疗效。因此,中医学教学目标应以“必须、够用、实用”为原则,以强化中医技能为要务。
目前,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所用的中医学教材几乎涵盖了从基础到临床各领域的内容,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外妇儿各科、针灸推拿等9门课程的“浓缩本”。教学实践证明,传统讲授方法、教学理念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需要,有必要重新调整教学内容,删掉前后重复的、与临床实际关系不大的内容,增加满足临床实际需求的新技术和新成果,优化整合教学内容,除安排足够的理论课时外,还需对中医四诊及治疗技能安排实验实训课,着重安排和临床治疗相关的针灸、推拿、拔罐、艾灸实训,以培养学生中医实践技能。
3.4 更新中医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中医学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内容,灵活采用教学模式,以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教学效果欠佳,可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法、PBL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进行课堂教学。如对绪论部分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穿插历代名医成就,以提高学生兴趣;对脏腑功能、病因病机可采取PBL教学法,让学生通过思考归纳总结;对治则治法可采取讨论教学法,使学生思维活跃、激发创造性;对于辨证、中药方剂可采取案例教学法,并结合中药实物,在提高学生感性认识的同时又加深理解;对针灸、推拿、拔罐可采取实验实训教学,通过针灸模拟人、分组练习等,将抽象的中医理论教学改为学生易懂、易学、易记的实际技能训练,甚至可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堂外,如采用网络教学、临床见习及第二课堂等。
3.5 改革中医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
在注重中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方法改革的同时,更要对学生考核标准和考试方式进行改革。在以往西医院校中,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课程考试都采取“一卷定论”的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采取综合考评能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一,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的督导检查,即对学生课堂出勤、课堂回答问题、课后作业、实验报告等进行考评。第二,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包括单元测试及实训考核,强化学生综合能力。在实训考核中,量化标准、分项考核,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技能的考核。
3.6 引入第二课堂以培养学生中医实践能力
第二课堂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必要。因此,高职临床医学专业有必要开设中医第二课堂,既可以弥补课堂教学学时少、缺少实训实践的不足,又可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针刺、艾灸、推拿、拔罐等中医技能,使学生形成新的岗位拓展能力,必将能更好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4 结语
中医与西医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差异决定了两种医学理论体系的不同,使中西医学在对疾病的诊治上各具特色[5]。西医院校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中医知识和技能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落实“中西医并重”医疗方针政策的具体体现。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中医学的目的是为适应基层临床需要,因此需要培养学生中医诊疗思维和康复保健技能,以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诊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临床复杂疾病的挑战。
笔者针对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现状进行了研究总结、改革实践,为找到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最佳教学方案,仍需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希望医学专业人才发挥各自的优势,将中西医学优势互补,有效用于临床,共同促进医学创新和发展。
[1]陈蓓,李艳.培养中医思维方式促进中医教学改革[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4):39-41.
[2]李勇进,徐晶钰.论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目的[J].中国医药科学,2013,3(4):143-144.
[3]马玉兰.浅谈西医院校中医基本常识教学的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638-1640.
[4]朱翔.高职高专医科院校优化中医课程之我见[J].海峡科学,2016(2):80-82.
[5]王震,孙理军.小议中西医学特色[J].光明中医,2009,24(12):2259-2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