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医学对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2018-03-05姜德民王一强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补体雷公藤肾炎

姜德民,王一强,姜 蕾

(1.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肾小球肾炎(GN)是肾小球疾病的一种,是临床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也是导致肾脏终末期病变的主要原因。美国20世纪90年代末期一项统计资料表明,在终末期肾病接受治疗的患者当中,肾小球疾病为原发病者占51.0%[1],而在我国,肾小球疾病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比例也高达54.4%。

诸多研究表明,引起该疾病的病因并不清楚,但是感染是诱发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近年来,对于该疾病的认识逐渐明确,很多实验模型的建立证实了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其病变特征为肾脏内部肾小球内炎症反应和细胞增殖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临床可分为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疾病,它们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但是彼此有重叠之处,在此先就现代医学对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论述。

1 发病机制

目前业界大多认为免疫介导是GN的主要原因。肾炎发病过程中体液免疫的作用也非常明确,对于部分类型的肾炎来说,细胞免疫也在其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免疫机制基础上,很多炎性介质(如白介素、补体、生长因子等)的参与下,最终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损害并出现一些常见的临床症状[2]。

1.1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沉积

机体中内、外源性抗原经刺激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在血液循环中生成免疫复合物(IC)。CIC在某些情况下于肾小球内沉积或为肾小球捕捉的IC,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肾炎的发生。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IgAIC不能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而其结合补体能力较差,故而易沉积于肾脏,IgA肾病由此形成[3]。

1.2 原位IC的形成

原位IC系指血循环中游离抗体(或抗原)与肾小球固有抗原或已种植于肾小球的外源性抗原(或抗体)结合,在肾脏局部形成的免疫复合物。研究表明,肾小球中的原位IC在肾小球肾炎发生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1.3 肾小球固有成分作为抗原

大量实验证明,人类急性肾小球肾炎与动物模型的发病极其相似,都是以GBM为抗原作为攻击目标。由于肺泡基底膜与GBM有交叉抗原性,当各种原因诱发机体产生抗肺泡基底膜抗体时,这种抗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导致肺和肾组织的损伤、引起肺出血—肾炎综合征(Goodpasture综合征)。

通过以上论述证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IC和CIC的作用,虽然其发病时通过这两种途径致病,但是它们的形成并不完全独立,而是互相影响的,既可以独立致病,也可以共同作用引发该疾病的发生。就其发病机制而言,既有急性表现又有慢性表现,病情亦有轻有重。

2 常用治疗药物

目前临床对肾小球肾炎发病的表现及治疗方面已有较全面的认识,但是对于大部分的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效果欠佳,一直没有重大突破,主要采取的措施还是运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除此之外,还结合抗凝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治疗肾小球疾病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并且临床也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2.1 糖皮质激素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临床就开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肾小球疾病,但是其作用机理还不甚明了。近年来,诸多医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及观察发现,其作用可能还是与免疫抑制、抗炎及利尿有关[4-5]。

2.2 细胞毒类药物

临床常使用的细胞毒类药物主要有环磷酰胺、硫锉嘌呤等。此类药物对机体本身的体液及细胞免疫均有一定的抑制性作用,同时还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炎作用[6]。应用此类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及“激素依赖”的肾病患者,既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缩短疗程,也可降低疾病复发概率。

2.3 环抱素A

环抱素A是临床常用并且疗效较好的一种免疫抑制剂,其对T淋巴细胞活化的早期阶段有较好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辅助/诱导性T细胞活性,并对抑制性T细胞无影响[7]。另外,近年来的大量研究发现,该类药物还能对患者全身及肾脏本身的血流动力学产生明显的影响[8]。但它和细胞毒类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相比,存在毒性较大,药物本身比较昂贵,停药后疾病容易复发等缺点,在临床上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2.4 抗凝剂

研究表明,肾小球疾病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免疫机理起主要作用,而在疾病发病进程中,凝血障碍也非常关键[9],所以临床经常采用抗凝剂治疗肾小球内凝血。目前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代表药物是肝素[10],它的抗栓及抗凝作用可以有效防止肾小球内微血栓的形成,并且其抗炎作用能防止白细胞及淋巴细胞作用至炎症处,抑制补体的活性。

2.5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ACEI除了能够降压之外,还可以降低肾小球的内压,延缓肾功能衰竭,并且还能够缓解肾小球的硬化、减少尿蛋白等作用[11]。常用的药物有贝那普利、卡托普利、苯那普利等。

2.6 中医药治疗肾小球疾病

近年来,使用中医药治疗肾小球疾病的研究越来越多,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前在临床上应用广泛,深受医者及患者的欢迎。

2.6.1 雷公藤 20世纪80年代首次出现了雷公藤对肾小球疾病作用机理的报道,证明雷公藤可以有效消除水肿,减少蛋白尿的生成,其提取物治疗本病的报道也相继出现[12]。近年来,雷公藤及其提取物治疗肾小球疾病效果良好,尤其是减少尿蛋白的作用最为明显,临床治疗该疾病除选择传统的治疗方法外,配合使用雷公藤可以使患者顺利递减及停用激素。

2.6.2 黄芪 研究发现,黄芪具有调节机体的免疫作用,增强细胞的免疫功能,减少机体的IC沉积。此外,还具有抗氧化的作用,降低自由基生成或促进对自由基清除作用[13],减轻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对肾脏的损害;还能够改善机体代谢功能,促进机体蛋白质的合成,使肝脏白蛋白mRNA的表达水平增高[14],同时还具有降血脂、扩张肾脏血管的作用,以黄芪为主药的“玉屏风散”对小鼠抗体细胞有双向调节作用[15]。

肾小球疾病作为临床常见的、多发的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给其家庭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随着对该疾病的研究,对其发病过程及临床特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是临床治疗仍然局限于支持治疗或采取非特异性的免疫抑制治疗。因此,进一步阐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发挥中医药治疗该疾病的优势,仍然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补体雷公藤肾炎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 (雷公藤多苷片) for lupus nep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补体因子H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抗dsDNA抗体、补体C3及其他实验室指标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伤的临床意义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流感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的检测意义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