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 无中生有
——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浅谈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2018-03-05杜春霞
杜春霞
(肥东县实验小学 安徽合肥 2316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明确了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在文章《爱与激励成就人生》中曾这样写道:“孩子的想象力更是令人佩服,他们的思维是长了翅膀的,是会飞的。如不在早期开发,便会因抑制而弱化,就像小苗上的新芽一样,因为得不到阳光雨露而枯萎。”因此,我们要从小发展和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开发他们的潜在智慧,否则,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成了“空中楼阁”。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编排时就非常重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以二年级下册教材为例,教材中有意识触发学生想象的练习就达十多处。如《邓小平爷爷植树》:借助图画,说说邓爷爷植树的情景;《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读句子,想画面,再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
那么,如何落实教材的编写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根本之举就是“立足文本,无中生有”。
一、深挖“空白”,建构语言
许多故事性强的课文在文中或结尾往往留下一些“空白”,让人觉得“言有尽而意无穷”,而这正给我们开辟了想象的空间。因此,在遇到这些“空白”时,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或者来个蜻蜓点水,而应该带领学生联系上下文,引导他们想象“空白”处还会有什么,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枫树上的喜鹊》第5自然段中“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省略号省略的就是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其他本领。一开始,我引导学生补充“一会儿教他们……”,学生们大多想的是跳舞、画画等玩乐的内容。但是,再读这段话,会发现喜鹊阿姨不仅教唱歌、游戏,还教拼音字母。于是,我又启发孩子们想象:小喜鹊不光要学会玩,还要学会什么(生活的本领)?学生们在启发之下,说出了教他们“捉虫、搭窝、预测天气、认识时间”等内容。经过这样的发散,学生们想象的闸门打开了。
二、妙用插图,训练表达
与老版教材相比,部编版教材多了许多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仅仅是起了美化的作用,更多的是作为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帮助学生提高观察、理解、想象和表达能力。插图是静态的,反映的只是某个瞬间的情状,这无疑又为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泛的空间。教学时,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情境,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让画面“活”起来,从而复现或拓展文中情景,在此基础上,通过看图说话、你问我答、口语交际、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描绘插图中的情境或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开满鲜花的小路》的插图画的是“鼹鼠先生家—刺猬太太家—狐狸太太家—松鼠太太家”这条小路上繁花似锦的画面。教学时,我首先指导学生熟读课文,然后观察插图,说说图中画了些什么。再让学生图文对照,边读边观察,找出主要人物的家,进而弄清楚课文叙述的顺序。接下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这一路上,鼹鼠先生会边走边说些什么呢?他和三位太太之间又是怎么对话的呢?最后,在同桌之间借助图画讲讲这个故事的基础上请同学汇报,圆满完成“我能借助图画讲讲这个故事”的学习任务。
三、巧绘导图,发展思维
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一种手段,它可以化难为易,形象直观地表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大有裨益,同时可以避免教师繁杂冗长的讲述,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千人糕》一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孩子们汇报“千人糕”的来历,在黑板上将孩子们的汇报板书下来,再用线条联系起来,告诉学生这就是“思维导图”,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千人糕”要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得到。
用这种方式来理解“千人糕”形象直观,以至于后面问学生“这米糕为什么叫千人糕”时,学生们都知道原因:这米糕是用许多人的汗水、劳动换来的。在课后练习二中,让学生举例说说其他物品要经过哪些劳动时,大多数学生开始尝试画思维导图,虽不完美,但能准确地表达。我想,日积月累,学生的想象力会不断增强,思维也会得到拓展。
四、创设情境,续编作品
当我们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展开想象,眼前出现了一系列丰富的表象时,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不是就达成了呢?非也!因为仅有丰富的想象而无生动的语言,学生的想象将永远停留在直观、表面的水平上。我们还必须借助语言对这些丰富的表象进行分解和综合,形成所需要的新形象。
如教学《彩色的梦》一文,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第2、3小节描绘的梦境的“美”,我用欢快的语调诵读,用抑扬顿挫的声音来吸引学生,配合得体的体态语,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境美,在脑中浮现出:绿绿的草坪、红红的野花、蓝得透明的天空、手拉手的雪松、苹果般的太阳……学生通过听、读、想,交流了自己梦里的景物: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苗、晶莹的露珠、吐着泡泡的小鱼……这些景物虽形形色色,但都寄托了孩子们美好纯真的心灵。有了这些表象,我再引导他们有所选择地运用自己想象的景物,模仿诗歌第2、3小节的写法,写出属于自己的小诗来。
正是这样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们写出了许多精彩的小诗。比如:张庆航的“手指点过的地方,一片片桃花,红了;一朵朵梨花,白了;一条条小溪,清了,清——得——醉——人!”吴奕辰的“在一望无际的田野上,油菜花们手拉手,请蜜蜂来采蜜。在远远的山冈上,长出了棉花糖般的云,又白——又软!”由此可见,只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训练得法,每位孩子都是想象家,都可以创造出优美的语言。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他们的感觉敏锐、细腻,他们的思维开阔、奔放,处于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借助文本,适时地激发,可使他们的想象力保持蓬勃向上的姿态,从而促进言语思维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