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价与教学实践的思考
——从一道科学命题说开去
2018-03-05朱家礼
朱家礼
(合肥市南园学校 安徽合肥 230001)
一、问题的提出
这是2017年某市小学科学学科五年级学业评价改革纸笔测试的一道习题:要求把对应的水钟实图和水钟的类型连起来。
本题出错率47%。学生为什么答不出来?问题就出在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科学学习上。
此题出自教科版五年级下“我的水钟”的一个实验设计,意在考查学生用“图形”记录实验“滴漏”的方法,用“图形”交流实验“滴漏”的结果。是完全符合“课标”要求的。这种依据“课标”的考题,出错率为什么会如此之高呢?那是因为我们的科学课程教学出了问题。
到底我们的科学课该怎么上?基于标准的科学学业评价需要有基于标准的科学教学相匹配。
“标准”即课程标准,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是评价的依据,更是教学的准绳。
对照课标,我们来分析五年级下册《时间的测量》单元里的“用水测量时间”。这个主题里有两课的内容,即“用水测量时间”和“我的水钟”。在这里,要求我们教学的内容是“用水测量时间”——选择的操作平台;用“我的水钟”作为探究学习的结果。涉及“科学探究内容标准”有以下几项:第一,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古代水钟”提出问题;第二,能制作简易科学(水钟)模型;第三,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滴漏实验)资料;第四,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滴漏实验)和结果。
二、现状透视
目前科学课程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部分教师仍然依据教材来实施课程。教师的课程实施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基于教师经验的课程实施,也就是教师将经验转化成课程内容。教师的素养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第二种是基于教材的课程实施,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教教材”。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几乎完全决定于教材。第三种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程标准反映了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限定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非教学内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整体思考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所以,这应该成为教师逐步努力的方向。
二是课程实施过程中难度把握不准。小学科学课程没有现行、统一的学业标准,导致在课程实施中的教学要求不易把握,执教老师大多依据“科学教师教学用书”来确定。还有相当多的兼职科学教师依据自己在中学或大学的学习经验来确定。难的时候,就超过了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容易的时候,可能没有任何的要求,只是无目标地“玩玩”或很随便地“说说”。
三是教师忽视“课程标准”,甚至只知教材,不知“课程标准”。有人戏称现在的科学课程标准像“橡皮筋”,可以自由拉升。有的教师只知教材,不知“课程标准”,结果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处理教材。
四是科学课程不受追捧。一直以来,科学课程被当成“启蒙”课程,家长不关注,学校也无所谓。课程要“教到什么程度”、如何评价“学业”,没有更多的人来关注。
总之,针对在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从管理层面来讲,必须以基于“标准”的评价为突破口,提高科学教学有效性,提升学校领导课程规划能力,解决好用什么样的老师来执教科学课程的问题。从教师层面来讲,必须从把握“课程标准”入手,提升自己的课程执行力。
三、实施基于“标准”的教学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来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实施教学、评价学生学习、改进教学等一系列实施教学的过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整体而一致地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这四个问题。
第一,为什么教?为实现科学课程目标而教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的实现,由科学探究内容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和科学知识内容标准三个方面来承担。每一节科学课教学都必须为实现科学课程目标而服务。因此,每一节科学课都应该有自己需要实现的目标——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那就是需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课程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
我们为什么要教“用水测量时间”?为什么要做“滴漏实验”?为什么要做“水钟”?这是因为“课标”有相关的四个内容标准。据此,“用水测量时间”主题的教学目标就不应该是“科学教师用书”中提供的那样,而应该如下。
科学概念:知道古时的水钟有两种,即“受水型”和“泄水型”。
过程与方法:设计方案,使用图片及文字表述方案;制作一个“受水型”或“泄水型”的水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制作模型的乐趣;体验到完成一项制作需要反复实验,并在实验中不断完善。
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第二,教什么?依据教材而整合。
为了体现课程标准里的要求,我们可以沿着“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怎么用的”“我们做一个试试”“交流、展示”的思路整合教材内容。这样,教材中的“滴漏实验”就没有必要再安排教学。
第三,怎么教?依据目标而设计。
依据本主题的目标设计,研制教学设计。整合后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五个活动来实施教学。
活动一:分别观察古时的计时水钟。
(1)小组内讨论:图片上显示的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怎么用的?
(2)组织汇报和交流。
(3)讲解:在“受水型”水钟当中,古人为了控制流水的均匀,在注水设备中,设计了“平水阀”;在“泄水型”水钟当中,设计了“沉降格”。古人开动脑筋,利用流水研制了计时的工具。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样一些器材(出示),也想让大家来开动脑筋,设计、制作一个用流水计时的工具。
活动二: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并用图示法表述。
(1)小组讨论确定设计水钟的类型。
(2)绘制设计图纸。
(3)确定制作的方法和步骤。
(4)组织交流、汇报。
(5)讲述:把刻度设在“受水”容器上的,是“受水型”水钟;把刻度设在“漏水”容器上的,是“泄水型”水钟。这个“刻度”该怎么确定呢?请大家再讨论一下。
(6)交流确定刻度:先在容器上贴白纸,刻记开始的位置,然后刻记一分钟的“受水”或“泄水”的位置。据此推测5分钟的刻度。
活动三: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四:使用自制的“水钟”计时5分钟。
活动五:讨论如何改进装置,完善计时。
第四,教到什么程度?预设评估。
预设评估也要设计。预设评估设计是指将评估设计先于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教师的教学先要思考、构想、明确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学业标准是什么,使用什么样的策略检测教学目标的实现度。
第二步:用预设评估设计指导教学设计过程,需要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步:预设评估设计,进而获得“学到什么程度”的证据,为后续教育教学提供资源的支撑,用评估的结果来修缮自己的教学。
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清楚地知道,通过教学学生必须知道什么、能做什么、标准达成中应有怎样的表现质量。这些问题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明确学生在结束时能做什么,最终判断表现的指标又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所以说,相应的教学评估设计必须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评价是科学,教学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