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气韵”的“生”与“动”探讨
2018-03-04王胜琴
王胜琴
摘要:“气韵生动”这一词是南北朝时期齐朝的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所提出的,并将其作为《古画品录》的最高标准,由此可见,气韵生动的重要性。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以此赋予绘画作品生命的活力。气韵生动是绘画“六法”的灵魂所在,绘画六法主要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笔者主要针对气韵生动的内涵以及油画“气韵”中的“生”与“动”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关键词:油画 “气韵” “生” “动”
中图分类号:J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4-0042-03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气韵生动具有着美学的观念,与油画之间具有着同工异曲之处,并且对油画的创作具有着美学理论指导的重要作用,能够促使油画更加具有民族性。在绘画艺术中,油画是一种独立的门类,无论是在西方美术艺术中,还是在东方美术艺术都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于中国的油画来说,其源自于西方,在起初的学习中,仅仅是对油画的绘画技巧和材料进行了研究与学习,随着油画艺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油画艺术也更加注重作品的气韵和意境。因此,针对油画“气韵”的“生”与“动”进行探讨十分有必要。
一、“气韵生动”的内涵
“气韵生动”仅从字面的角度来看,其包含了“气韵”和“生动”两个部分,可以被看作是油画整体所呈现的最终效果。如果将其逐字拆分开来进行理解,那么就是“气”“韵”“生”“动”四个方面,每一个字都代表着油画效果的一个重要构成元素,通过各个元素的巧妙运用,最终油画呈现的效果一定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艺术性。中国画与写意油画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绘画的材质。目前,“气韵生动”在写意油画中的外延得到了明确的扩充,“气韵生动”能够将油画作品内在的生命韵律充分的呈现出来。在我国,写意油画是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具有民族性特点的油画,发展至今,它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西方画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渲染下,已经逐渐的具有了民族性的个性化。“气韵生动”在中国画上就是通过绘画将所描绘的对象人格化,包括人物、花鸟、山水等,以此充分的呈现出油画作品具有灵动性的情感和富有生命力的意境。
二、油畫“气韵”的“生”
油画中的笔触就是指画笔接触到画面时所形成的线条、色彩以及图像。法国一名著名画家曾说“自然形态之中当然是不存在笔触这东西的”,由此可见,在自然形态下是不会产生笔触的。笔触是通过人类的主观意识与行动而产生的,油画“气韵”的“生”也是油画笔触的“生”,将画家的个人艺术修养以及自身对社会的情绪与美学目的和美学意识相互融合。在印象派出现之前,油画的笔触均是以隐形的形式存在的,这是由于油画当时所处的社会形态所决定的。在当时的社会形态中,油画都是以对客观事物的具体形描绘为重要基础,较为关注油画所描绘实物的形而压抑个人的思想情感,画家都有意识的将自身的情感在油画中含蓄起来,因此,当时的社会形态下的油画笔触就是隐形的。随着油画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关注点以及油画的重心都从以往的形体上转移到了情感的渲染上来,油画成为了人们一种情感表达的方式。对于笔触来说,不同的笔触所呈现的情感有所不同,笔触具有着一定的生命力,这就是之所以其为“气韵”中“生”的原因。画家的绘画创作激情和欲望经过笔触的处理与加工将画家的情绪展现在油画上,并以此与欣赏者之间进行有效的传递,由此可见,笔触是画家与欣赏者之间情感传达的有效途径。例如:在《打完道德星期天》中,运用了点彩的绘画方法,呈现出了当时社会形态下望门贵族在闲暇时间的轻松愉悦的生活氛围,而著名画家梵高通过较为急促并变化多端的笔触呈现出了一种具有较高亢奋情绪的精神世界,正是因为梵高绘画的笔触包含激情,赋予了油画作品“气韵”的“生”从而使得其绘画的作品具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对于杰克逊·波洛克的形式滴色画来说,其笔触极具个性化,并且富有即兴感。突破了常规,具有偶然性的色彩流淌使得整个油画作品的“气韵”的“生”具有着不可复制性,在欣赏该画家的作品时,很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油画“气韵”的“动”
油画“气韵”的“动”是相对于静来说,又可以称之为油画意境的“动”,不可以将油画的呈现停留在具象上,应该注重油画意境富有灵动性。中国近代杰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先生曾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对于油画作品来说,其所呈现出的空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客观存在的实物,也就是切实存在于真实空间里的实物;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绘画者独特的绘画思维,将构图、色彩相互碰撞,或者是通过点线面绘画元素的组合,观赏者在观赏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情感因素以及艺术修养的加工而构建的一个虚化的空间,这个空间也就是所谓的意境。观赏者在观赏时可能会将油画中的真实事物的存在所淡化,通过自身的想象力和对油画意境的幻想,流连于油画的虚化空间里,这也正是油画“气韵”中“动”的价值呈现。同时,这一空间也是绘画者与观赏者之间在意识形态下的一种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的空间,强化了油画作品“气韵”的“动”,并扩大了油画作品的空间容量。
在“气韵生动”的“动”中,我国古代画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再加上古代画家自身的美学观点已经将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匡庐图》《溪山行旅图》,画家通过对山水的生动描绘,很容易将观赏者带入到画中,将绘画作品中的山水赋予了人格化的特点,画家将自身对山水的情感融于绘画中,而观赏者通过观赏充分的体会绘画作品的意境,感知到画家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此唤起观赏者对自身生活中的真实经历或者激发观赏者的想象,促使其犹如在绘画作品的环境之中。
在近代中国,中国美术学院的首任院长林风眠先生的油画创作中,其将自身主观的对民族的情感融于了绘画中。在林风眠先生的油画作品中既包含了我国传统的美学元素,又包含了林风眠先生的个人观点。在他的《松林暮色》作品中,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写意的笔法描绘了远处的山与树木,通过远处山的质感表现以及树木的具体化给观赏者带来了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的超长艺术空间。在这种空间中呈现了画家的深情以及对山水的触动,促使整个绘画作品的画面更加具有灵动性,令人寻味,给人一种生机盎然的感受。这一作品也给我国的油画带来了更加独特的文化元素。
进入新时代,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以民族文化为重要切入点对艺术展开了探究,在他的作品中既讲究油画色彩的韵律,同时也讲究油画意境的灵动性。在他的作品《鲁迅故乡》中,运用了较多的黑色来呈现江南水乡的黑色瓦片,运用富有生命力的淡绿色来呈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艺术效果与情怀。除此之外,吴冠中先生认为,对于没有画面意境存在的笔墨,其是不具有任何价值的,也就是“笔墨等于零”的观点。在我国传统的笔墨绘画技法上应该对其进行批判式的继承,以此促使其创新发展。
四、结语
綜上所述,“气韵生动”是从我国传统美学观点上进行抽取而得来的。“气韵生动”就是指绘画作品画面中的所有事物的形态,都需要达到一个鲜活并具有灵动性的程度。在谢赫提出的绘画“六法”中,“气韵生动”是其中的灵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画绘画中所遵循的绘画技法。油画“气韵”的“生”与“动”,促使中国的油画以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呈现出具有我国民族特点的个性化油画,以此推动油画在我国个性的发展,并在发展中不断的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陈琦.试论闫平的油画艺术风格与演变[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王静.牡丹亭下女儿香闫平·刘曼文谈话录[J].东方艺术,2006,(19).
[3]亨利·贝礼耶.闫平:柔情的绘画[J].艺术界,2004,(05).
[4]陈钦权.论色彩的音乐性表现——色与音的同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1).
[5]胡林辉.由“气韵生动”解读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0,10(02):73-76.
[6]李俊佑.由气韵生动研究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J].美术教育研究,2015,(23).
[7]刘栋.写实油画中“气韵生动”的视觉美感[J].大众文艺,2011,(14):50.
[8]徐强.气与质——论中国具象油画发展中的写意性精神[D].厦门:厦门大学,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