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杂节奏的分析及指挥

2018-03-04郭子

艺术评鉴 2018年24期
关键词:指挥奥尔夫节奏

郭子

摘要:20世纪德国作曲家卡尔·奥尔夫被誉为20世纪的节奏大师。《布兰诗歌》是奥尔夫的代表作品,以独特的音乐创作理念,大量的复杂节奏,伴随渐快渐慢等速度的变化,给指挥的排练与乐队演出造成一定的困难。笔者拟对第18首作品《在我的心中》进行复杂节奏的分析,运用总谱读法及指挥法知识,针对其速度的渐进和转换、节奏的变化、歌词的含义以及配器的特点等,作出具体合理的挥拍方案。

关键词:奥尔夫   节奏   速度   指挥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4-0012-03

一、选择奥尔夫《布兰诗歌》的缘由

(一)奥尔夫及其创作风格

卡尔·奥尔夫是20世纪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在他的身上有许多的标签,例如:“20世纪伟大的节奏大师”“极简主义大师”“元素大师”等,从这些称号中不难看出奥尔夫的音乐理念及创作风格。奥尔夫认为音乐的创作应该用最精炼的语言,最简单的音符,创作出直击人心的作品,所以他的音乐曲式结构简单、旋律多变易唱,他依靠不断的循环反复来增强音乐的冲击力。他认为,表现得越具有本原性、单纯性,效果就越直接、越强烈,而节奏的变化就是他音乐构成的最主要的元素,所以用奥尔夫的作品作为节奏的研究对象是非常合适的。

(二)《布兰诗歌》的背景

《布兰诗歌》也称为《博伊伦之歌》《卡尔米纳·布拉纳》,其中的诗歌也就是歌词,来源于巴伐利亚境内的贝雷迪克特堡尔修道院(Benediktbeuern Abbey),学者将这些创作于公元10世纪晚期和13世纪中期的诗歌手稿按发现地的名字命名为“Carmina Burana”。奥尔夫发现其中一些诗歌配上了中世纪无谱线的古音符曲谱,他在给朋友的书信中写道:“令人感到震撼的是诗歌手稿中特有的让人着迷的节奏、还有悦耳动听的诗歌和在大量声乐中显示出来的音乐才能,以及拉丁语言独有的简洁。”这也是他选择这部诗歌作为体裁的原因。这部清唱剧创作历时3年,终于在1937年上演并获得巨大成功,被称为“不可错过的合唱经典,波澜壮阔的生命之歌”。

二、结构特点与歌词

(一)结构特点

整部作品的结构都较为简单,一共25首作品,第一首和最后一首作品是一样的,象征着轮回。其中主要的部分分为三个主题,分别是第一部分:春天(3-10首);第二部分:在酒馆(11-14首);第三部分:爱的诱惑(15-23首)。

在《布兰诗歌》的曲式中主要有两种风格:1.对唱性的赞歌,对答合唱,交错进行;2.方块型没有发展、变奏,不断反复。本文主要研究的是第三部分爱的诱惑中的第18首《在我的心中》,采用的第二种风格,曲式结构简单,为单二部曲式,共有三段歌词。其中的第一乐段共两个乐句,就是这样短短的两句,却出现了5次节奏的转变。奥尔夫这样创作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歌曲中情节的发展需要和歌词内容递进,虽然曲式结构简单,作品长度也较短小,但是节奏多变和速度加快的表现形式,产生出令人震憾的场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歌词

《在我的心中》讲述的是由男中音领唱代表的男性,向上帝传达心中的愿望,呼唤理想中的爱人。虽然这部作品的歌词由现代人的眼光看来是很平常的,可是在压抑人性的黑暗中世纪,这样的歌词大胆而热烈,象征着人性的解放和对爱的歌颂。它虽是一部20世纪的合唱作品,但是它的歌词及含义都让中国的演唱者感到晦涩难懂,一是看不懂语言,二是对歌词背后的中世纪文化感到陌生。所以为了让合唱团员理解演唱的内容,并且唱出恰如其分的感情,就需要指挥提供翻译的歌词。

歌词大意:我的心中不断地叹息为了你的美丽,我已受尽折磨。啊!

合唱:Mandaliet ,Mandaliet,我的爱人你在何方?

男中音和合唱:你的眼波象那陽光般灿烂,如那闪电般迷人,爱情要把黑夜驱散。啊!

合唱:Mandaliet,Mandaliet 我的爱人你在何方?

男中音和合唱:上帝亦会应允,上帝亦会应允如我心中所愿:为那姑娘解开贞洁的枷锁。啊!

合唱:Mandaliet Mandaliet ,我的爱人你在何方?

三、节奏分析、挥拍设计与速度方案

奥尔夫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既继承了古典作曲法,还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新式旋律,将中世纪的游吟与现代歌咏结合,并且采用了较为复杂的节奏。指挥如果要想挥好这首作品,应该通过详细分析,根据作者的写作意图,参照节拍中的强弱关系,划分出复杂节奏的组成形式,给出速度的量化范围和挥拍的方案。

首先我们要浏览全谱,发现在《在我的心中》这个作品中一共出现了六种拍号,分别为         。我们以第1小节到第23小节为例:

出现在第1-4小节,意思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六拍。

按常规的方式,指挥通常会采用6拍的挥拍,由于谱例给出  =132,速度非常快,如果这里指挥依照谱例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一拍都挥出来,只会造成手忙脚乱的局面。通过对谱例中节拍的强弱关系进行分析,能得出这四个小节都可以划分为3+3的组成形式,因此,我们可以把每三拍合并为一拍,每小节挥两拍,每一拍速度=44。这样既能避免造成混乱,同时也能兼顾旋律中的连线。

出现在第5小节处。

这里作者突然的转变了旋律的律动,不再以3拍为一组,转而变成2拍一组,在挥拍的选择上,就应该依照谱例变为以二分音符挥一拍,这个小节共挥3拍,这里作者并没有给出新的速度,但是写出了più mosso(稍快),所以二分音符速度应该比前面四分音符的速度大约慢一倍,得出  ≈70。

出现在第6小节处,意思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这小节五拍。奥尔夫为了体现出歌者内心的焦虑,改变了节奏的律动,出现混合拍子。

五拍子的混合拍子,有多重的划分方式。我们根据旋律的走向,两次Re的出现,得出节拍的强弱关系,并且由于速度的问题,同样不能每一拍都挥出来。因此,我们把第6小节划分为2+3的节拍组合形式,并且把第1、2拍合并为一拍,第3、4、5拍合并为一拍。这一小节挥两拍,第一拍速度≈72,第二拍速度≈50。

出现在第7小节处,意思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这小节七拍。

七拍子是较为复杂的混合拍子,根据节拍的强弱特点可划分为多种形式。根据谱例给出的旋律线,围绕中心音do,推断出第7小节的节拍强弱关系,再根据长笛下方给出的力度记号,这一小节应该划分为2+2+3的节拍组合形式,第1、2拍合并为一拍,第3、4拍合并为一拍,第5、6、7拍合并为一拍。这一小节挥三拍,第一拍和第二拍速度一致≈84,第三拍速度≈56。

出现在第8小节处,持续到第11小节。这里作曲家加入男生合唱,旋律虽然沿用的独唱的主题,但这里合唱的加入体现出男中音对爱情的渴望并不是唯一的,而是大多数男性都有这样的期盼。人数的增加,导致音乐的动力也增加了,速度也比之前面第1到第4小节的独唱部分要快一些,但回归的主题又不能太快,否则就没有前后呼应的感觉。因此,得出以附点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挥两拍,每一拍的速度≈53。

    出現在第12小节到23小节。

这个部分由男中音领唱加男生合唱变成了一唱一搭的男女混声合唱,同时作曲家根据作品情绪的需要,给出了ancora più mosso(在加快)。因此,第12小节可划分为以二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结合前面给出的速度,可设计第一拍的速度≈88。之后每一拍都根据作者意图加快速度催动音乐的发展,并且作者在18小节处还特地强调sempre accelerando(一直加速)直至23小节结束,在最后两小节歌词niet的地方,速度几乎可达到比第一小节快一倍,把音乐推向一个速度与力量的高潮。

从以上的分析中看出,每一个小节都是经过奥尔夫的精心设计,在这样速度较快与节奏较为复杂的作品中,选择合并拍子是指挥中“省”的技术概念。那么如何“省”就是指挥最需要研究的重点。通过具体分析《在我的心中》这首作品,我们可以看出,“省”的核心就是要懂得划分混合拍子和复拍子的形式。无论是混合拍子还是复拍子都有不止一种的划分形式,选择适合的划分方式,依据来源于节奏中的重音。只有把握住了节奏中的重音,才能掌握“省”的要领。之后,指挥需要对其中的拍子进行合并,合并之后的速度势必产生变化,只有对其合并的速度进行计算和量化,才能真正的做到心中有数。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的美感并不能通过计算来获得,所有的量化只是为了技术上的统一,在平时的练习中有个参考。在开初研究的时候为了方便指挥技术的稳定把速度量化是可以的,但是在熟练掌握了挥拍的技术和技巧后,应该重点放在音乐的表达上,抛开量化的约束。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作曲家不仅采用节奏多变创作手法赋予作品的灵动感,同时加速度的写作方式也符合戏剧化的张力感,虽然作品的曲式结构简单、旋律也并不复杂,但通过动力化的写作手法和歌词给予的情感叠加,使听众对古典音乐不仅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相反还会对这充满史诗般的、恢弘气势的古典音乐,感到心潮澎湃。

四、结语

《布兰诗歌》是奥尔夫的代表作品,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合唱作品之一,同时它也是传唱度极高的合唱作品,全世界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研究及演唱。笔者通过指挥《布兰诗歌》中的第18首《在我的心中》,虽然该作品文字不多,乐曲也不长,仅2分多钟,但需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却很丰富。指挥这样一部有历史厚重感和技术难度的作品,不仅要对作品的历史背景、创作特点、音乐和歌词的深刻了解,同时,还要从技术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分析节奏和速度,以及对作品的各层次间的把控,发挥作品的感染力,进而设计出合理的挥拍方案。这样才能真正的使这部作品同时站在艺术与技术的高度上。

参考文献:

[1][美]马克思·鲁道夫.指挥要则[M].江浦琦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2][德]莉洛·格丝朵夫.奥尔夫[M].王天若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张大胜.合唱指挥研究[M].台北:全音乐谱出版社,1967.

[4]张前高.奥尔夫音乐教育[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5.

[5]贾方爵.基本乐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编写组.外国音乐表演用语词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指挥奥尔夫节奏
我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那些年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传播
节奏
轻快漫舞
大型交响乐团表演中指挥的作用分析
复杂天气情况下空管指挥工作分析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指挥"
探索艺术综合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