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作过程的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018-03-03余丽玲徐彬锋陈玉芳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3期
关键词:医疗器械医用实训

余丽玲,徐彬锋,陈玉芳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要求大力推动十个重点领域的发展,其中之一就是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2015年10月,国家工信部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年版)》,指出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值约为3 000亿元,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到6 000亿元,到2025年预计达1.2万亿元;2020年县级医院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有率达50%,到2025年将达70%;2020年国产核心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到2025年预计达80%。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健康投入的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国家对医疗器械技术创新的大力扶持,医疗器械生产逐渐高科技化,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设备、新工艺,懂管理,具有医疗器械设备制造与维护技术,能解决生产或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技术问题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成了医疗器械行业的急需。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前景好,人才需求量大,因此很多院校逐步开设了医疗器械相关专业。

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是医疗器械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典型医用电子仪器原理与构造的介绍,重点培养学生医用电子仪器使用和维护技能,培养学生阅读电路图能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医用电子仪器维护工作实际。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要树立整体观念,具有常用医用电子仪器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能够满足各类医疗器械公司、各级医疗单位和医疗器械检测检验部门的需要,胜任医疗器械维护、维修和检测等工作。

1 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难度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是一门专业课程,一般在第三学期开设,其前期课程主要是实用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医用电子仪器原理复杂,相关电路图难以理解。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较差,对前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习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考试通过率自然较低。

1.2 缺乏理想的教材

目前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课程教材较少,高职院校使用较多的是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技术》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护》两本教材,但是内容比较陈旧,不适应新时代医疗设备的发展特点。医用电子仪器涉及范围较广,包括小型诊断类设备、治疗类设备、监护类设备,也包括大型医学影像类设备、检验设备等。由于仪器本身的复杂性、行业内部竞争和技术保密性,配套的专业资料大多为简单的用户手册,不适合教学使用,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该课程教材编写要求参与者知识面广,理论水平高,因此难度很大。另外教材需求量较小,经费少,即使编写完成也很难推广[1]。

1.3 缺乏实训基地和实验设备

目前大多数院校实训基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只能满足基础性电工电子类实验教学需要,但无法开展大型影像设备以及价格昂贵的高端精密医疗仪器相关实验。由于专业特点,如果使用医院淘汰或报废的仪器设备,则无法保证教学的实用性与先进性,学生也不感兴趣。一般学校采用到医院见习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不仅时间短,还需要院方的配合,效果不是很理想[2]。学生只有通过充分的实践和反复的训练,才能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培养医用电子仪器维修能力。由于仪器设备价格不低,很难做到学生人手一台,而且配置的仪器也无法模拟真实的维修项目以及相关要求,导致课程实验教学效果不好。

1.4 教师双师素质有待提高

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是一门集医学、电子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精密仪器、信息工程学、计算机技术等内容于一体的课程,知识体系庞大,对任课教师要求非常高。高职院校任课教师对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具体医疗设备维修、维护等实际操作能力相对缺乏。很多高职院校聘请一线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他们理论基础比较薄弱,难以胜任教学任务,教学效果一般[3]。因此,教师双师素质有待提高。

1.5 传统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课程考核方式的弊端

(1)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课程考核内容仅限于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考试结果无法客观反映学生能力水平。(2)采用的考核方式包括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是课程结束时闭卷考试,记忆性内容居多,难以考查学生理解能力、维修技能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等。(3)为加强对学习过程的控制,督促学生学习,我们加大了过程性考核的比重。该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考核内容片面、考核过程随意、考核结果缺乏客观性和公平性。主要原因是过程性考核实施和监督不到位[4],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了学习态度。

2 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课程改革实践

2.1 整合与优化教学活动

以典型医用电子仪器作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加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仪器选择要体现区域经济特点,兼顾先进性、典型性、通用性,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5]。按照工作过程六步法,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验实训基地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对于无法在实训基地完成的项目,可以通过视频等手段将企业生产场景引入课堂,并尽量与企业兼职教师联合授课,实现教学与工作过程的对接。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理论知识,完成相关工作任务。实验教学是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课程的重要环节,考虑到实验设备资源的不足,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机会和时间进行学习锻炼,我们探索小班教学模式。另外,由于课时有限以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完成实验,我们在课后特定时间开放实验室供其学习。

2.2 开发优质教材

针对缺乏理想教材这一问题,学校之间以及学校和相关行业、部门之间应该联合编写真正适合教学的专业教材。邀请企业一线医疗设备维修工程师、医院设备科工程师参与进来,结合高职高专实际教学情况,确定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比重,开发校本教材。目前我们已完成心电图机、监护仪、超声诊断仪器、X线机等模块教学资源的开发,这些模块既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有较强的操作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3 改善实验实训条件

根据医疗器械相关企业职业岗位群需求,依据医用电子仪器修理工职业资格标准,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施要求,对已有实训基地进行改造和升级,并建设一批新的实训场所,对学生进行医用电子仪器维修技术技能训练。重点加大专业课实验实训方面的投入,建立医用电子仪器实验实训室,购置心电图机、医用监护仪、医用超声诊断仪器,满足基本实验实训要求。对于大型影像设备以及价格昂贵的高端精密医疗仪器,则根据实际情况少购置,或积极推进校政行企联合办学,充分利用企业和医院的闲置资源,建立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训和实习基地。此外,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发适合教学需要的仪器设备。目前,我校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维修技能,购置了一批数字化心电图机维修实验箱以及超声诊断分析仪器维修实验箱,这些仿真维修实验箱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教学和资格考试需要,提高学生维修能力。

2.4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应坚持“校企合作、专兼结合”原则,重视双师型教师培养。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1)从行业企业一线聘请能工巧匠,并对其进行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培训,满足职业教育需求,扩充职业教育教师队伍;(2)加大培训力度,每年派专业骨干教师到对口医疗器械企业进行锻炼,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3)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广阔的发展空间,激励教师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

2.5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客观、公正、合理地评价学生成绩,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并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起着重要导向作用。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评价方式,过程性考核成绩占6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40%。过程性考核内容涵盖岗位要求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全面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实现了考核标准与岗位要求的融合。课题组将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课程内容设计为15个工作任务,难度由低到高,每个工作任务都有详细的工作任务指导书,同时配备工作任务考核表,边教学边考核,学生上一个项目考核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的学习。为进一步完善“双证书”制度,课题组尝试将医用电子仪器修理工职业资格考试与课程考核有机融合,采取公开考核方式并灵活设置考试时间,将本课程内容纳入职业资格考试范围,学生可参加本课程考核或技能鉴定考核等不同方式来获得课程成绩。

3 结语

本课题组以工作过程为引领,对医用电子仪器分析与维修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由于本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地方仍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医疗器械医用实训
75%医用酒精
75%医用酒精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
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简介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