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现代服务业的高职药学人才培养研究

2018-03-03刘永飞张海红沈军波刘诗泆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药学校企岗位

刘永飞,张海红,沈军波,刘诗泆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0)

现代服务业是指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既包括新兴的服务业态,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1]。医药卫生这一传统的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的行业,正经历着以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变革,形成独特的现代医药服务产业。高技能人才是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逐步提高面向服务业的职业教育比重,重点加强金融、物流、商务、医疗和高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新型服务人才。作为职业教育先锋和人才供给端的高职院校需要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适应市场和行业发展需求的调整。

1 现代医药服务产业人才需求特点

现代医药服务产业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重专业经验积累,培养周期长,非本专业人员流入困难。因此,在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和人们健康需求大幅度提升的背景下,现代医药服务产业人才需求较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现代服务业划分为生产性服务产业和生活性服务产业两大类[2]。现代医药服务产业也有对应于生产性服务产业的药品生产、药品流通与销售、医药电子商务等,对应于生活性服务产业的药学服务、健康服务等。生产性医药服务产业中,高级研究人才较多,但普通实验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投资咨询师等不足;生活性医药服务产业中,大型医疗机构药学服务人才过剩,基层药学服务人才严重缺乏,且大多数岗位药学人员学历偏低、理论知识和技能不足、流动性大。

另外,在产品特性趋同的背景下,现代医药服务产业更加注重服务质量。如医院药学服务,除基本的药学知识和技能外,需要药学人员提供人文关怀,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行业人才是否具备这些“软实力”,对产品、企业或机构的竞争力具有较大的影响。

2 职业院校药学人才培养的不足

现今,职业院校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一般为本科的“压缩版”,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与本科差异不大,这既有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也有行业资格准入的限制,如执业药师证等,各学历层次学生从业均需通过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且考试要求一致。导致人才培养追求全面,而不能突出市场、行业、岗位的需求。

高职药学专业一般为3年制:大一开设公共科目(政治、英语、数学、物理)和基础专业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大二开设专业课程(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学、药理学等),大三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仅有两年,开设人文和职业应用型课程较少,造成高职药学毕业生职业精神缺乏、创新能力和沟通及协作能力不足。

3 现代药学服务产业人才培养策略

作为服务于区域现代医药服务产业的医药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融入区域经济特征和文化,以行业需求为导向,融入现代服务业新内容,培养适应现代药学服务产业所需的兼具药学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现代服务型人才[3]。

3.1 制定适应现代医药服务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对高职药学职业岗位群的调查,高职药学教育培养的人才主要从事基层医疗机构和医药生产及经营服务企业等一线岗位工作。药学专业学生要适应药学服务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应该突破传统限制,积极开设与行业紧密对接、具有行业特色、满足区域行业需求的特色专业;适当调整已有专业的课程设置,开设与行业紧密对接的课程和实验、实训项目,着力提升学生实践及服务能力。

在充分了解区域经济和医药行业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将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明确为面向药品生产企业(特别是中药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包括社会药房)、基层医疗机构,从事药品生产、销售、管理及药学服务等职业领域岗位群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3.2 工学结合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双向交流优化师资队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作为人才“供方”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作为“需方”的企业或单位加强沟通与合作,通过合作育人、合作办学、合作发展,整合校企资源和优势,促进人才培养;不断完善校企信息交流平台,扩充和优化实践基地,提高教材开发能力,实现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培养方向与职业需求对接,强化学生岗位所需技能训练。

3.3 注重服务意识和职业精神培养

根据药学专业办学目标和定位,对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大幅度提高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个教学中的比重;专业课程教学按医院、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即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增加校内外实训,实训教学过程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行工学交替,融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培养为一体,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行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

药学服务特色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仁爱为本、服务为先的意识。高职院校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需提高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使其尊重与关爱服务对象。可以通过开展药学服务进社区活动,承担企事业单位药学技能培训重任,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具体的服务、工作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4]。

3.4 服务区域产业,开设特色专业

为适应现代医药服务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对区域药学行业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开设对接区域产业的新专业。如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高职院校可以针对中药生产、经营与流通,开设相关中药系列专业;为满足普通民众对用药咨询的需求,可以尝试开设药学服务相关专业,使专业建设具有时代性。

3.5 加强现代服务型药学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医药院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访问学习、深造等形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鼓励、支持教师参与各类职业(执业)资格考试,并在职称聘任和绩效考核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完善校企专、兼教师双向交流体系,制定专业教师赴医疗机构或专业相关企业进修制度,实现教师与专业岗位的对接,提升教师实践及服务能力;优化行业企事业单位的兼职教师队伍,完善兼职教师遴选标准,遴选副高以上职称、从事岗位一线工作、技能较强、职业素养较高的药学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签订责任书,明确校企双方的权利义务,确定培养和学习目标,跟踪考核,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兼职教师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

3.6 完善实训基地和社会服务平台

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设模拟社会药房、静脉配置中心、模拟中药房、模拟西药房、药品质量检测中心等。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尝试与医药企业合作,创办股份制的医药企业,如校企共建药房;创建网络药学服务咨询平台,使服务对象能利用现代网络媒介获得专业药学服务;建立网络专业培训平台,将优质教学资源(授课视频、课件、学习资料等)上传,供学生和服务对象免费在线或下载学习。学生通过这些实训平台、实体企业以及社会服务平台,提高实践及服务能力。

3.7 健全人才培养和需求反馈体系

在校内培养过程中,注重教学效果反馈,形成督导组现场听课、学生的网络问卷、行业专家座谈多维度的开放式教学评价方式[5],及时纠正教学偏差;关注行业新动态和国家政策,与行业、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建立定期沟通制度,及时了解专业发展态势;遴选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作为调研对象,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增加校企互动;完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回访等人才需求反馈机制,毕业生反馈信息包括就业岗位分布、岗位适应能力、个人升职空间、工作及生活环境、工资福利待遇等,企业反馈信息包括岗位能力评价、综合素质评价、发展前景评价和同类学生优劣评价等;完善专业调研途径与方法,及时收集医药行业人才需求信息,获悉新技术、新岗位、新标准、新知识、新能力等,动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

猜你喜欢

药学校企岗位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构建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 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