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类高职院校开设家政服务专业初探
2018-03-03邓朝霞张学梅
邓朝霞,张学梅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贵州 贵阳 550081)
1 卫生类高职院校开设家政服务专业的背景
1.1 供需矛盾日益显现
近年来,家政服务业蓬勃发展,家政服务市场存在巨大的人才需求。尤其是“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后,母婴护理类家政服务供不应求,存在严重的人才供需矛盾,主要表现为人才供求数量、结构、质量和管理之间的矛盾[1]。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家政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家政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注重生活品位且收入有保障的家庭,要求家政从业人员懂得营养配餐、会安排家庭聚会、能够管理家庭财务、文化素养高等。而目前文化程度为高中以下、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员占家政服务人员的2/3[1],专业技能和素养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能为家庭提供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的高端人才需求量较大,是将来家政行业发展的方向[2]。为满足社会对高端家政服务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开设了家政服务专业,从根本上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素质。
1.2 国家大力扶持并推动家政服务市场的发展
2010年9月26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家政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从政策高度对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提出了具体要求。2012年教育部首次把家政学专业作为特设专业,正式列入本科专业目录。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家政服务专业化、多元化和层次性等要求的提出,国务院办公厅于2015年11月22日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以文件形式鼓励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家庭、养老、健康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扩大人才培养规模。2018年3月8日“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表示,家政业是个朝阳产业,要把它办成爱心工程。
2 存在的问题
2.1 招生难,生源不稳定
目前我国卫生类高职院校家政服务专业招生人数较少,学生报到率低。按照招生计划投放录取通知书,家政专业学生报到率为20%~76%,甚至更低[3]。有些卫生类高职院校录取的家政服务专业学生,多是达不到热门专业的录取分数线,只好退而求其次服从调剂。入学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看不到专业发展前景,对家政服务专业学习与研究毫无兴趣,故中途选择退学。
2.2 适合卫生类高职院校家政服务专业的教材缺乏
好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家政服务专业经历了三十多年的中断,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以恢复。因此,我国家政学研究起步较晚,能够体现学科专业性、新颖性和前瞻性的教材不多,卫生类高职院校家政服务专业专用教材更是寥寥无几。现有的部分教材内容与市场需求和实际情况严重脱节,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利于家政学的长远发展。
2.3 人才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重技能轻人文
虽然课程体系设置有思想政治与公共素质课程、职业能力素质课程、专业岗位方向模块课程和职业素质拓展模块课程,但实用性不强,针对性较差,使得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欠缺。卫生类高职院校在培养家政服务专业学生时,依托本身丰富的医疗教学资源,在传授营养配餐、婴幼儿护理、老年照护和外科急救等相关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方面较为重视,而对于学生人文知识与人文素养培育不重视。
2.4 教师队伍专业知识相对匮乏
在卫生类高职院校家政服务专业教师队伍中,虽然高职称和高学历者居多,但绝大部分是从相近专业毕业的,如社会学、人口学和社会管理学等专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其他非家政服务专业毕业的,如医学和卫生类专业毕业生较多。贵州省某一卫生类高职院校家政服务教研室主任坦言,在现有的4名专职教师中,只有一名是学家政服务专业的,兼职教师多为行业专家和家政服务企业高管。
2.5 “产学研”结合难度较大
一些家政服务企业看重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规划和相应的企业文化,不利于“产学研”的结合。同时,学生认为在家政服务企业自我发展空间和平台较小,学生毕业后改行的居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贵州省家政服务行业尚无企业全面实行“员工制”,绝大多数家政服务企业实行“一月一结”薪资制度,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
3 解决途径
3.1 全社会参与,逐步改变落后的思维模式
人们虽然对家政服务专业的认识有所提高,但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一提起家政服务,部分教师就将其等同为“保姆”。同时,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家政服务专业存在偏见和歧视,在指导孩子填报志愿时有意识地规避家政服务专业。要改变目前这种生源少又极不稳定的状态,需要全社会参与,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强调“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切实提高家政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同时,家政服务企业应全面实行“员工制”,与员工签订相关劳动合同,制定相应激励机制,不仅保障家政服务人员的经济收入,而且提升其职业认同感和成就感,这有利于生源的稳定,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专业建设。
3.2 建设专业教材
通过编写和开发专业教材,可促进整个家政行业人才队伍向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发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对未来家政服务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将家政学基本理论知识与医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是编写和开发专业教材需要把握的最基本原则。同时,由于我国家政学专业发展历程较短,缺乏相关经验,需要适当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的家政学理论,并不断完善和修改,积极探索建设适合卫生类高职院校家政服务专业的教材。
3.3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家政服务行业具有开放性、灵活性和流动性等特点,若学生只具有专业技能而缺乏人际交流和沟通技巧,社会认可度与满意度也不会很高。因此,除根据家政服务企业的客观需求,传授相关专业技能、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外,还有必要设置人文素养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最终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知识面宽,能适应高端家政管理、经营与服务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4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充分利用人才博览会,有层次地引进博学多才的家政学专业高学历人才,并且制定行之有效的竞争机制,利于教师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最大潜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同时,坚持“走出去”原则,鼓励专业教师不定期到家政服务企业调研,了解相关工作流程、人才需求状况和市场反馈等信息;不定期派遣教师出去进修或参加全国性高端学术会议,学习先进理念、先进思维和先进策略,以促进自身的良好发展。
3.5 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最佳途径
“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技能、高素质家政服务人才的必由之路[4]。家政服务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等特点,这就要求我们积极主动地与家政服务企业进行交流,分析所需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并安排学生经常到企业一线观摩实践,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家政服务企业需要借助高职院校力量,推动企业的长远良性发展。因此,如何有效进行校企合作,达到双赢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促进“产学研”资源融合,是将来提高家政专业人才培养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途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