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担保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2018-03-02周丰丰
周丰丰
摘要:担保行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随着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该行业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外部监管的不断加强,使得担保公司也应该需要对自身存在的各类管理缺陷进行修正。文章根据融资担保企业的经营特点,从内部控制入手,讨论担保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担保企业;内部控制;社会信用
担保行业作为一个新型服务行业,为企业提供类金融服务,为投资融资双方搭建良好的交易平台,其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超过30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制定各项法律法规来逐步加强对担保行业的监管,提高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2017年7月李克强总理签发了国务院令,颁布《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对于担保行业来说,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一、担保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与意义
(一)担保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在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由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构成,配套指引包括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而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法合规性、资产安全性、财务报告及有关信息真实完整性,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原则是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绳,包括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成本效益等原则。
内部控制可以分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方面。其中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制、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风险评估包括目标认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四个环节;控制活动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制度建设;信息与沟通要建立信息整理、沟通流程、信息系统三个部分;内部监督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
(二)担保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现实意义
为了让担保行业能够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起到一个重要的金融工具角色,为推动企业尤其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我国开始提高担保行业的准入门槛,比如加强监管,担保公司每年至少要面对5次以上的对外审计,包括财务报表审计、主管机关的行业检查。每3年还要进行一次许可证的核查;制定并完善法律法规,让担保企业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中。
为了适应外部环境的变换,担保公司自身也开始寻求改变,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意识,查补企业风险控制体系的漏洞和缺陷,建立积极有效的并适合担保公司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使担保企业能够有序的发展,并树立整个担保行业的良好形象。
二、现阶段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整体经济形势趋于低迷,实体经济的发展减缓,担保行业也相继出现了各类事件,对担保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暴露现行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公司决策层对风险的把控不到位,管理团队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不到位,职工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经常导致各类问题的出现。比如授权审批不明晰,由于担保公司的人员构成简单,总经理和分管业务的高管经常为同一人,业务审批经常是一支笔。很多出问题甚至破产的担保公司,就是在业务审批过于简单,领导管理意识不到位;又例如未能贯彻职务不兼容原则,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很多担保公司只有业务部、财务部和综合部,业务人员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风险意识淡漠,不顾潜在风险,快速且粗糙完成业务的整个流程,经常会出现一笔担保业务破产一个担保公司的情况。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完善
1. 管理制度建立不完善
对于大型集团公司下成立的担保公司,由于集团公司一般具有较为完善的制度,成立的担保类子公司也具有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当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为了加快业务的完成速度,争取更多的客户,一般都执行不到位。而对于一般的担保公司,公司只有部分基础管理制度,经常缺失有关档案的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等细节性的制度。
2. 业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不完善
从制度建设完备性的角度,担保公司的专业制度一般应该包括业务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制度、保证金制度,授权审批制度、反担保制度等,但是很多中小型担保公司一般只有业务管理制度,只是对业务的一般执行流程进行规定,但对重大事项或特殊担保项目没有相应的制度,大额资金的动用及客户的保证金管理没有相关的审批制度和授权管理制度,当出现情况时,会出现办事人员无制度可寻,无所适从。另外,还有很多担保公司会出现虽然有各类制度,执行时由于繁琐的流程,让业务人员很头疼,为了追求所谓的效率,他们会经常用各类借口要求特事特办,制度如同摆设;担保公司出现各种案例中,制度执行不到位占到了很大比例。
3. 人力资源制度不完善
首先,聘用人员业务水平层次不齐,团队向心力不足。由于大部分担保公司人员构成相对年轻,工作阅历尚浅,导致风险把控能力较弱;同时所聘用人员的专业水平较弱,部分人员的道德素养不高,使公司的整体风险水平大大增高。其次,业绩评价制度不完备,担保属于金融服务行业,人员要求的收入水平与其他银行、保险类金融企业的持平,薪酬待遇占到公司成本的50%以上,公司领导为了降低人员费用,一般都设置简单的组织结构,一人任多职,各自为营,关键控制岗位无专业人员和专职人员配备,一旦出现问题各自推诿。我国的担保行业的业绩评价机制一般是按照工作数量和担保费收入作为依据制定,一般都不考虑风险控制水平,也不考虑收入与成本的配比原则。
(三)风险控制不到位
1. 业务层次存在的问题
在事前管理阶段,很多担保公司对客户资料的审核不够严谨,还有部分担保公司会帮助客户能够通过银行的贷款审查,擅自编制报表;在事中管理阶段,一般而言贷款发放后,担保公司每个季度应取得客户报表,不定期去客户单位进行经营情况的了解,及时跟进客户情况,以确保贷款的按时归还,但是实际的执行过程中,报表取得不及时,业务人员怕麻烦,不去了解客户的实际经营情况,只是在贷款到期前催促客户归还贷款;在事后管理阶段,很多规范的担保公司每项业务完成后,业务人员只仅仅是将该客户的所有资料放入档案盒内,移交给办公室管理,而很多小的担保公司基本不对客户资料进行整理,甚至出现业务合同丟弃的情况。endprint
2. 财务层次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部分担保公司由于业务变动的频率较大,不编制预算,继而企业的经营者无法衡量并控制公司的整体运营成本,使公司的运营风险较大;其次,授权和审批流程和制度还不完善,权力过度集中,风险把控不完善,还有部分无审批流程,业务员直接报送总经理审批,无风险把控环节;然后,财务分析不完善,担保公司业务部为重点部门,领导不重视财务部,当财务部报送财务分析时 ,经营管理层只是看看,而不对应所提出的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资本金保持率不达标。为了保证担保企业能够正常运作,完成各类担保项目,各个地方财政都出台关于资本金的充足率的相关要求(比如账面资金达到权益的80%),很多担保公司为了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同时保证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惜违规将公司的资本金对外投资、借款,风险非常巨大。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是担保企业的组织架构中并没有相对独立的内部监督机构,导致监督机制虚化、监督资源匮乏。而担保公司现阶段对于项目的审查也更多局限于由业务部报请总经理审批,未单独成立评审委员会。同时,也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没有定期聘请单独专业中介机构,对公司的内控风险进行评估。
三、优化担保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增强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公司制定其战略发展目标,成立风险控制委员会,形成自上而下的风险防范意识,形成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其次,每年将公司的管理人员进行送出去进行培训;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各类培训,及时学习有关的法律、法规及财经知识;进行团队建设,培养全员的风险意识。
(二)完善制度建设
管理制度方面,根據公司的架构,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而且逐步明细,每年年末对各类制度进行检查,并将不适宜的制定进行调整,通过全员学习公司制度,规范行为防止出现制度漏洞。
业务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方面,根据国家的法律、担保行业的特殊要求,制定担保业务管理制度,有关业务的风险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客户保证金制度,反担保制度,业务授权及审批制度;内部控制指引制定各类业务流程,并且强化执行力度。
人力资源制度方面,调整聘用制度,吸引更多专业技术人员;完善薪酬体系建设,绩效、激励机制必须与内控制度挂钩,比如业务部门的绩效不止于工作数量挂钩,同时与工作的质量,与项目的收益率,项目的完成度等方面挂钩,提高员工积极性,同时也能保证公司健康持续发展。
(三)强化风险管理
1. 业务部分
事前管理方面应严格审查客户资料,认真分析客户经营情况,从源头上,防止风险完善合同管理流程,从各个方面防止合同管理不善,造成公司经济损失。事中管理方面应在贷款发放后,担保公司每个季度取得客户报表,不定期去客户单位进行经营情况的了解,及时跟进客户情况,以确保贷款的按时归还。事后管理方面应在将业务部门将已完成的项目,根据公司的档案管理制度,认真整理后归档,对有意继续合作,同时具有信用的客户,保持联系,以保证客户资源的不流失。
2. 财务部分
首先,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制度,按时编制年度全面预算,通过预算执行的管理,控制公司成本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其次,严格制定资金审批制度,完善审批流程,逐级审批,保证审批流程的客观性和严谨性。然后,定期进行经营分析。财务部定期上报对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分析各类相关财务指标,同时参考各类重要的非财务指标,与预算相结合,总结经营过程中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最后,严格把控资金流向,维持资本金的充足率,在保证国家规定的安全资金范围内,将闲置资金充分发挥作用,提高资金收益率,比如购买银行的保本型理财,购买有可靠收益的债券等各类理财。
(四)落实监督机制
首先,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成立相关的内部控制部门,从组织结构和制度上形成监督机制。由公司的各部门责任人和外部特别聘请的专家组成担保项目评审委员会,对担保项目进行独立评审,加强对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性的分析,从而降低担保公司在运行项目的风险程度。定期应聘请专业的中介机构对公司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根据公司的实际经营潜在风险,提出更为有效可行的整改措施,使企业的下一步经营更为健康。
参考文献:
[1]黄叙.融资担保行业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建议[J].财务与会计,2016(10).
[2]张斐.浅析担保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J].时代金融,2016(08).
[3]孙刘成.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J].中国商界,2010(10).
(作者单位: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