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光不正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研究
2018-03-02崔德刚
崔德刚
【摘要】 目的 观察屈光不正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及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40例连续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检查资料, 检查项目有视力、验光、眼轴、眼底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按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结果 近视中, 高度近视比低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低(P<0.05)。眼轴越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低(P<0.05)。近视与非近视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程度越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越低, 严重程度越轻。结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近视度数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 近视度数高的糖尿病患者不容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近视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关键词】 屈光不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5.03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常见的眼部并发症, 调查显示1型及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10年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60%和70%, 造成不同程度的视力损害, 甚至失明[1-3]。发现确立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患者发生发展的相关因素, 可为糖尿病眼底并发症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本研究对糖尿病患者的屈光不正与视网膜病变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进行相关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抚顺市眼病医院门诊就诊的连续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诊断依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标准诊断, 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患者664例, 资料完整用于本文分析640例。其中男∶女为379∶261;年龄33~91岁, 平均年龄(62.0±9.7)岁;糖尿病病程1个月~40年, 平均病程(7.7±10.8)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94例(45.9%)。轻、中、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分别为30.3%、6.1%、32.7%,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4.4%, 黄斑水肿8.8%, 有临床意义的黄斑水肿7.1%。威胁视力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VTDR)10.9%。
1. 2 方法 眼部检查:入选患者经自动验光仪(日本尼德克全自动电脑综合验光仪)测得屈光度数, 并分为正视眼(-0.5 D≤屈光度≤1.0 D)、低度近视(-5.0 D≤屈光度≤-0.5 D)、高度近视(屈光度≤-5.0 D)、远视(屈光度>1.0 D)。应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 使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 复方托吡卡胺眼液散瞳后行眼底彩色照像。眼底照相阅片评分标准依据美国早期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研究(early treatment diabetic retinopathy study, ETDRS)标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分级依据改良ETDRS分级标准。将评分10~30分定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1~40为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NPDR);41~50分为中度NPDR;51~60分为重度NPDR;60~85分为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 PDR)。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校正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糖等因素后的多变量模型中, 近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因素(P<0.05)。近视中, 高度近视比低度近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低(P<0.05)。眼轴越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低(P<0.05)。近视与非近视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程度越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越低, 严重程度越轻。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并发症之一, 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特点并且呈逐年增高趋势。现有研究近视程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作相关报道。在所有观察者中, 近视患者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低于远视和屈光正常者, 中度近视虽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但未见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患者未发现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关学者将糖尿病患者以30岁为界, 分为低年龄发病组与高年龄糖尿病发病组, 结果显示近视是低年龄发病组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4, 5]。高度近视都是轴性近视, 屈光度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着密切的关系[6, 7]。以往关于糖尿病患者近视度数方面的报道, 认为高度近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影响。高度近视作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方面的研究较多, 意见比较一致, 均认为高度近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
本研究为证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近视度数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校正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糖等因素后, 高度近视比低度近视DR患病率低, 表明近视度数确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因素。其可能保护作用有以下几方面:①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多伴有脉络膜萎缩, 大大的降低视网膜新陈代谢;②高度近视由于眼球向后扩张, 视网膜变薄, 血流量减少, 不能提供视网膜增生所需的血流量;③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变薄增加氧从脉络膜的弥散作用, 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的缺氧状态。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8]。本研究还发现患者近视度数小, 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就越重, 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全身动脉硬化性病理改变导致眼动脉的外周循环阻力增加、远端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进而造成视网膜缺血及近视度数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更容易发生慢性缺血再灌注损伤而最终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这一途径诱导新生血管形成有关[9, 10]。
综上所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近视度数可能存在负相关关系, 近视度数高的糖尿病患者不容易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孟岩, 袁春燕, 丁玉枝. 近视性屈光不正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 43(1):55-56.
[2] 王建仓, 王会芳, 苏鸣, 等. 屈光不正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河北医药, 2013, 35(7):983-985.
[3] 郭玉楠. 屈光不正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的Meta分析. 重庆医科大学, 2015.
[4] 杨洁, 张金莎, 樱峰. 屈光不正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联性分析.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5(5):2.
[5] 王红波, 孙凤仙, 张勤, 等. 近视性屈光不正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11, 21(6):353-354.
[6] 种泽龍, 陈松, 韩梅, 等.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09, 27(4):362-365.
[7] 种泽龙, 郑曰忠, 赵堪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相关调控因子的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09, 27(1): 72-75.
[8] 郑建秋, 滕岩, 于旭辉. 非对称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颈部及球后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5, 13(5):335-337.
[9] 胡岚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 医学综述, 2008, 14(3):604-607.
[10] 伍春荣, 许樟荣, 胡莲娜, 等. 2型糖尿病发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3, 19(6):338-340.
[收稿日期:2017-12-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