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嘌呤醇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分析
2018-03-02毛璟怡
毛璟怡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为冠心病类型之一,基本病理特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逐年上升。近年来较多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1-2]。高尿酸水平可能造成血管C反应蛋白水平上升,同时影响血脂代谢、冠脉内皮功能,引发动脉粥样硬化,且高尿酸血症被认为是冠心病死亡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3]。临床常首选别嘌呤醇治疗高尿酸血症,近年来该药物开始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4-5],但关于别嘌呤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行性相关报道尚少。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分析别嘌呤醇对UAP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收集医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纳入标准:(1)经临床、彩超、心电图等综合检查确诊,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相关诊断标准[6];(2)年龄75~90岁;(3)男性空腹血尿酸水平>420 μmol/L,女性>360 μmol/L;(4)用药依从性好;(5)相关资料完整。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别嘌呤醇过敏、血细胞显著低下、有痛风病史等患者。最终选择符合条件患者87例,按照患者入组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治疗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78.25±2.03)岁;有吸烟史20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12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78.06±2.12)岁;有吸烟史21例,高血压11例,糖尿病11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和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等药物干预,同时通过宣教指导患者低嘌呤饮食。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别嘌呤醇治疗,初始剂量100 mg/d,2次/d;随后每周以50 mg/次递增,至200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参考《内科学》中关于心绞痛分级标准[7],对患者心绞痛程度进行评价,分为Ⅰ、Ⅱ、Ⅲ、Ⅳ4个等级,等级越高表明心绞痛越严重;清晨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比色法测定血尿酸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治疗3个月后,通过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评价患者运动耐力,包括ST最大压低水平、运动开始至结束时间、运动最快心率;观察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心绞痛分级行秩和Z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绞痛分级变化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分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分级均显著降低,而治疗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血尿酸和hs-CRP水平变化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尿酸和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ST最大压低水平、最快心率和运动开始至结束时间显著大于或长于对照组(P<0.05,表3)。
2.4 不良反应治疗期间,治疗组发生轻度上腹隐痛5例(11.36%),对照组发生轻度上腹隐痛4例(9.3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尿酸主要源于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其中细胞代谢产生尿酸占80.00%,而剩余的20%由饮食产生,可见血尿酸水平与饮食密切相关。临床上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血脂代谢异常,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近年来,炎症反应被认为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C反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分级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和hs -CRP水平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 < 0.05;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②P < 0.05应蛋白水平异常上升,它可能是通过活化炎症细胞致使血管内皮损伤,同时可抑制损伤内皮修复能力,进而参与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8]。为此,本研究选择血尿酸和hs-CRP水平为重要观察指标。
表3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结果比较
梁毓源等[9]研究表明,别嘌呤醇可能通过降低伴高尿酸血症的慢性心衰患者机体氧化应激水平,达到改善其心功能的目的。尹刚等[10]研究发现,别嘌呤醇能有效降低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心功能。别嘌呤醇既往多用于高尿酸血症治疗,目前大量文献证实该药物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别嘌呤醇为人体内次黄嘌呤异构体,对黄嘌呤氧化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而且能阻断氧自由基生成,促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功能恢复。同时该药物能改善机体血管舒张功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11]。别嘌呤醇还能阻断经典及旁道激活补体,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冠脉血流循环。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加用别嘌呤醇治疗3个月后,患者心绞痛程度显著减轻,与文献研究结果相符[12]。这可能与别嘌呤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以抑制心室重塑,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尿酸水平及hs-CRP水平等有关。有研究认为[13],血尿酸水平与CRP正相关,一方面高尿酸诱导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CRP生成;另一方面高尿酸促CRP高表达,成为尿酸促炎症、加快冠脉粥样硬化的直接证据。
本研究发现,别嘌呤醇能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和hs-CRP水平,这与别嘌呤醇发挥黄嘌呤氧化酶抑制作用有关。同时本研究发现,别嘌呤醇能明显提高患者运动耐力,这与该药物改善冠脉血流、减轻氧化应激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有关。另外,两组用药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说明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别嘌呤醇能明显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和血清hs-CRP水平,减轻心绞痛程度,提高患者运动耐力,且治疗安全性好。
[1]吴永辉,史哲,吴立华,等.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内皮功能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9):1067.
[2]刘燕,梁金锐,吴永全,等.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1):103-107.
[3]于丽,徐智晔,马俐华,等.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1):51-53.
[4]罗伟陵.别嘌呤醇对伴高尿酸血症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血浆B型利尿钠肽及尿酸浓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3):589-590.
[5]盛臻强,卢辉和,黎叶飞,等.别嘌呤醇对高尿酸血症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J].山东医药,2015,55(24):51-52.
[6]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
[7]叶任高.内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1-287.
[8]冷良,马燕玲,马玉英,等.别嘌醇对高尿酸血症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4):48-51.
[9]梁毓源,王光权,王龙,等.别嘌呤醇治疗对伴高尿酸血症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3):737-738.
[10]尹刚,韩娜,李越凡,等.别嘌呤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5,29(1):93-94,97.
[11]王侠,庞占红.别嘌呤醇对动脉粥样硬化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12):20-23.
[12]尹刚,夏青,李越凡,等.别嘌呤醇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4):436-437,441.
[13]Okopien B,Krysiak R,Kowalski J,et al.Monocyte release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and interleukin-l beta in primary typeⅡa and IIb dyslipidemic patients treated with statins or fibrates[J].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5,46(3):377-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