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

2018-03-02刘信东王欣曹秋菊杨乐段海宇赖娅莉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丁苯分级神经功能

刘信东,王欣,曹秋菊,杨乐,段海宇,赖娅莉

急性脑梗死(ACI)是急性脑血管病的最常见类型,其最常见的病因为责任血管狭窄或栓塞,脑梗死的最终梗死体积大小与阻塞的血管直径、速度及是否完全以及和侧支循环的建立等均有很大关系[1]。侧支循环开放得越早越完全,就越可能恢复缺血区域的供血及挽救缺血半暗带,从而减小梗死体积,改善临床预后[2]。亦有研究证实,侧支代偿在预防卒中复发方面亦起着重要的作用[3]。

近年大量研究显示,丁苯酞在ACI治疗中有独特作用,尤其在侧支循环的建立中有重要作用。但既往的研究对侧支评估手段多为单一影像检测,不能从血流动力学结合血管形态进行综合评估。为更全面评估丁苯酞对ACI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本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拟为临床治疗ACI,减少残疾提供更多有力证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纳入2016年1~12月在笔者科室住院的ACI患者120例,按就诊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入选标准:(1)发病48 h内入院,符合ACI诊断标准[4];(2)未进行溶栓治疗;(3)未进行血管内取栓治疗;(4)未进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5)患者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肝、肾、心功能障碍者;(2)头颅CT/MRI提示有出血转化者;(3)并发恶性肿瘤者;(4)有碘剂过敏、CTA检查禁忌证者;(5)生命体征不稳者;(6)既往对芹菜或恩必普有过敏史者;(7)近3个月内参加过或正在进行其他临床研究者。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阿司匹林、氯比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立普妥降脂及依达拉奉保护脑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先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国药准字H20100041)静滴,2次/d,共14 d;之后序贯口服丁苯酞软胶囊200 mg(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国药准字H20050299),3次/d,疗程共3个月。治疗期间,避免使用其他有类似药理作用的药物;治疗中降压、降糖、降脂等药物可继续使用。

1.3 检测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检测患者的下列指标,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 血流速度采用KJ-2V6型经颅多普勒检测仪(南京科进公司),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

1.3.2 侧支循环评估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CT扫描仪或美国GE公司Signia Excite3.0T核磁共振扫描仪,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前、后交通、眼动脉、前后软脑膜吻合支以及是否出现新生血管,若出现上述任何一种则计数为1,并进行累计[5]。并采用改良ASTIN/SIR评级标准对侧支循环进行分级[6]:0级:缺血区没有侧枝血管;1级:缺血区周围有缓慢侧支血流,但部分区域持续无血流;2级:缺血灶周围快速侧支血流,有部分持续无侧支血流,缺血灶仅有部分血流;3级:静脉晚期可见缺血区域内有缓慢但完全的血流;4级:通过侧支血流逆向灌注完全且迅速地供应整个血管区。

1.3.3 神经功能评价对患者进行NIHSS评分和Barthal指数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及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人口学特征比较两组入组分别为60例,治疗组最终有57例完成研究,对照组最终有56例患者完成研究。两组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合并情况相当(P>0.05),有可比性。

2.2 两组脑血管Vm比较治疗前两组间MCA、VA、BA、ACA、PCA的Vm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CA、ACA、PCA的Vm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血流速度增高更多(P<0.05),但两组VA、BA的Vm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3 两组侧支循环数比较治疗后,两组侧支循环开放计数均增加(P<0.05),但治疗组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侧支循环计数比较

2.4 两组侧支循环分级比较治疗前,两组侧支循环分级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侧支循环分级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表3)。

2.5 两组NIHSS评分和Barthal指数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和Bartha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和Barthal指数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和BarthaI指数评分比较

3 讨论

ACI的发生是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其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基础疾病、受累血管直径大小。侧支循环、缺血耐受能力等。大量研究证实,良好的侧支循环在脑梗死发生时对减轻神经损伤有重要作用[7]。影响侧支循环的因素很多,如年龄、基础疾病、吸烟、颈动脉硬化斑块等[8]。对于侧支循环的评估,目前DSA仍是金标准,但其为创伤性检查,且费用高,在临床中受到较大限制。虽有推荐TCD、CTA、MRA作为侧支循环的评估方法,但其各有优缺点。既往的研究对侧支循环评估手段多为单一影像检测,未见血流动力学指标结合血管形态进行综合评估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应用TCD联合CTA或MRA对血管进行评估,从功能上和形态上对侧支循环进行评估,评估更加全面,结果更加可靠。

脑梗死急性期最直接、最有效的干预是溶栓治疗,但由于溶栓治疗时间窗的限制,我国目前临床上静脉溶栓率仅有1.6%[4]。除溶栓治疗外,主要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血管内治疗、早期康复及控制高危因素等,血管内治疗受时间窗、血管狭窄程度、血管路径以及血管大小等因素的限制,且有一定风险,获益患者不是太多。因此,对于大部分不宜溶栓及血管内治疗的ACI患者,如何使用药物积极治疗,是临床实践中积极探讨的课题。

丁苯酞是芹菜籽中提取出的消旋-3-正丁基苯酞,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新药,其在治疗ACI中显示出现良好的临床疗效。它可改善线粒体功能,改善侧支循环,对脑梗死急性期及预防复发方面有积极作用,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9-10]。丁苯酞是如何具体改善侧支还不是太清楚,是影响侧支数量,还是影响侧支分级?是否对血流速度有影响?进而影响神经功能,这方面研究较少。

表1 治疗前后两组脑血管Vm比较(cm/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侧支循环分级比较[n(%)]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脑血管血流速度明显增快,以MCA、ACA、PCA更为明显,这些血管的平均直径多数在2~4 mm,其主要是通过增加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环素的水平,增加脑微动脉管径来实现的。本研究还发现,治疗后,治疗组侧支循环分级和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均有显著改善,这与文献报道有一定差异,以往的研究是其主要改善侧支循环分级,而侧支循环数量无明显变化[11]。丁苯酞对侧支循环改善的机制,可能主要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三级侧支),可能与其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子(VEGF)蛋白和mRNA的表达,促进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蛋白和mRNA的表达,抑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血管壁重构等作用相关[12-13]。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Bartha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提示丁苯酞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神经功能的改善与丁苯酞促进侧支开放,增加颅内侧支循环的数量及分级,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相关。

综上所述,丁苯酞能改善ACI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侧支循环分级和侧支循环开放数量,可显著改善ACI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在治疗中无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大力推广。

[1]Liu M,Wu B,Wang WZ,et a1.Stroke in china:epidemiology,prevention,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J].Lancet Neurol,2007,6(5):456-464.

[2]Cheng-Ching E,Frontera JA,Man S,et al.Degree of collaterals and not time is the determining factor of core infarct volume within 6hours of stroke onset[J].AJNR Am Neuroradiol,2015,36(7):1272-1276.

[3]张岐平,陈英道,李育英,等.侧支循环的建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7):1040-1043.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246.

[5]李尧,龚浠平,王拥军,等.单侧颈动脉闭塞DSA的侧支血流分级与CT灌注的脑组织灌注分期之间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6):845-849.

[6]王拥军,黄家星,林文华.等.缺血性卒中侧支循环评估与干预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卒中杂志,2013,8(4):287-294.

[7]Ginsberg.Expanding the concept of neuroprotectio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the pivotal roles of reperfusion andthe collateral circulation[J].Prog Neurobiol,2016,145-146:46-77.

[8]Stolz E,Mendes I,Gerriets T,et al.Assessment of intracranial collateral flow by transcranial color-code dduplex sonography usingatemporalandfrontalaxialinsonationplane[J].J Neuroimaging,2002,12:136-143.

[9]王锦华,韩威威,陈强,等.丁苯酞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代偿效果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6):732-733.

[10]孔起良,刘娟,杨震,等.早期使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基底节区脑梗死对侧支循环建立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6,29(4):293-295.

[11]孙勇,魏微,李莹,等.CTA-MIP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侧枝循环及预后的评估[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0(3),196-199.

[12]Zhao Y,Lee JH,Chen D,et al.DL-3-n-butylphthalide induced neuroprotection,regenerative repair,functional recovery and psychological benefits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 in mice[J].NeurochemInt,2017,28(3):197-186.

[13]Hu H,Liu B,Zuo Y,et al.dl-3-n-butylphthalidesuppresses PDGF-BB-stimulated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 proliferation via induction of autophagy[J].Life Sci,2016,151:182-188.

猜你喜欢

丁苯分级神经功能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分级诊疗路难行?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