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2018-02-28张孝周
张孝周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校教育教学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以促进学生物理素养不断提高。文章先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一、核心素养概述
核心素养本质上是对教育应培养什么样人才的精准回答,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新课标提出,学科核心素养集中体现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经验等,应当成为课程标准、学科知识体系建构、学科教学质量评价等的导向。学生具备了学科核心素养,即便离开学校,也能通过自身能力来继续学习各门学科,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能力。高中物理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物理观念,学生在物理学习实践中,从物理学视角对所学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基本专业认知,理解和掌握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等核心要素;②科学思维,主要包括建模、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高中阶段的学生需要具备这样的基本能力;③实验探究,指学生能运用科学思维和专业知识,来对各项物理问题进行实验验证,根据猜想和假设等对理论基础和证据作出进一步解释;④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必备的品格与精神,这也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和前提。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策略
1.重视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指能从物理视角来对能量运动、物质相互作用等问题进行认知,这是学好物理学科的基础。高中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物理观念,才能对物理课程中的相关概念、理论知识等进行正确、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习物体平抛运动知识时,教师可通过课堂导入来引导学生了解内容,同时设计相关的实验,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平抛运动的知识。物理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比较平抛运动与竖直向下运动两种形式,使他们能发现二者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学生只有不断进行观察和比较,才能发现物理知识的真实内涵,从而增强物理知识应用能力。
2.强化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
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学科具有独特的特征,学生在物理学科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构建模型→推理→论证→质疑的科学思维,来对物理知识进行推理和论证。教师作为一名导学者,要与学生积极交流,对相关的物理观点进行切磋,以提高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学习“功”的知识点时,可采用搬重物的实验,让力气大的学生将一重物从一地点搬到另一地点,然后让力气较小的女生用滑轮来搬运该重物,师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欲。学生利用正交分解力可以得到功的计算方程,但有的学生通过位移分解也能获得此方程,在推导过程讲解和小组讨论质疑后,所有学生都明白了计算公式的意义,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思维。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践能力
近年高考试题中,考察实验的题目出现频率比较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对高中生实验素养的重视。高中物理教师应适当增加实验探究的次数,通过问题→实验→解释→交流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例如,在学习“向心力”知識点时,教师可先进行教材规定的向心力实验,当学生初步掌握向心力的概念后,就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当学生提出影响因素后,教师就带领学生分别进行实验,以此来判断假设的正确与否。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实验精神,对培育他们的物理探究素养大有裨益。再如,在学习“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时,教师可讲述爱因斯坦在二战中的遭遇和他根据质能方程开发出原子能而造出核弹的故事,使学生明白科学发展具有双面性,既能造福人类,又能危害人类,这样就能在他们内心产生对人类社会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教师要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认知,充分意识到其对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要以生为本,不断探寻培育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全面提高学生长久学习物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实现健康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
[1]阮柳晖.谈高中物理学科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才智,2018(7):65.
[2]刘艳红.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培养开展课程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