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素质教育与教师观念的转变
2018-02-28王娟
王娟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领域内发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关系民族发展的大问题。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才能更好地在工作中加以落实。要想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教育观念。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师;教育观念
一、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认识
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先是抓好教师进行素质教育培训,使广大教师通过培訓转变教育观念,明确认识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同时理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认清普及义务教育、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完成率和合格率仍是学校和教师的艰巨任务。教师通过考试可以了解自己教的情况和学生学的情况,也是检查学校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从而作为教学改革的一种依据。但是教师要认识到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实践者,所以提高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的需要。
二、改变教师教学方法
教师要想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去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目前课程教改内容增多,教材灵活,对学生来说,还是偏深、偏难,所以想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标就难以实现,最终素质教育还是不能落到实处。要想搞好素质教育必须改革课程、教材,教师还要根据课程、教材改变教学方法,达到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目的。
三、改变教育评价,减轻教师压力
目前,学校的应试教育有所改变,把以前的统考“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的业绩,改为了抽考部分学科,来考查学校和教师的工作。随着县城的学生越来越多,教师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负担就越来越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必须彻底改革教育评价制度。素质教育的评价制度科学完善后,教师不再被“应试教育”所束缚,思想上的压力减轻了,也就不会向学生施加压力,增加课业负担,更不存在为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排斥后进生,把后进生拒之门外的现象也会随之消失。
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除了全体教师的努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需要家庭与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学校、家庭与社会对素质教育达成共识的大环境,素质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第一,让全社会都来关心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媒体来做大量的关于素质教育的宣传工作。第二,学校教师要向学生家长做深入细致的素质教育的宣传工作。让学生家长也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认识应试教育的危害,懂得素质教育能够使孩子全面发展,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孩子生动活泼地全面成长。因此,学校、家庭与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五、教师必须拓宽知识结构
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站在对党和国家前途负责的高度,认识到自身工作的光荣性和神圣性。21世纪的青少年学生思想活跃,他们对知识具有多元化的需求,对新生事物更是具有很强的认知性。教育工作者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要善于抓住难得的机遇,鼓励学生立志、创新、发明。同时,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能更好展示和发展自己的机遇。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普及义务教育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衡量其是否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重要标志是培养的学生对学科知识是否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从知识、技能、态度、心理等方面都反映出较高的整体素质,那么说明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全面培养。素质教育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丁晓玲.家庭、社会、学校齐抓共管 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J].宁夏教育,2005(11).
[2]郭晓明.从核心素养到课程的模式探讨——基于整体支配与部分渗透模式的比较[J].中国教育学刊,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