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兴趣调动的课堂语言优化研究
2018-02-28黎少萍
黎少萍
摘 要:课堂语言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阶段最重要的知识信息传递渠道,在当下“生本理念”高度普及的环境下教师更需要重视课堂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文章以兴趣调动和激发为目标,基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探讨课堂语言的优化及实践应用方式,为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课堂语言;兴趣;小学数学;实践
一、课堂语言的内涵
课堂语言的本质是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育语言,即课堂中教师所使用的一切与教学有关的语言,具体包括四个类型:导语,即引入知识、讲解知识的语言;提问,即穿插于知识讲解、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期间的引导性语言;答疑,即对学生普遍性疑问、个体疑问解析的语言;评价,即对当节知识特点(也包括重难点)点评、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成果的评价与指导等。
一般教学中,课堂语言的应用需要注重四个原则:一是要严谨,即对知识讲解的语言必须保证严谨准确,避免模糊、不确定性描述,于数学教学而言尤为重要;二是要简练,即简单、明确, 保证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准确领会教师的表达或意图;三是要生动形象,即语言富有感情色彩和意境,使学生可以快速融入学习情境,调动学生兴趣;四是要趣味幽默且富有节奏感,小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间相对有限,趣味性强的课堂语言更利于维持学生注意力和兴趣,辅以课堂节奏控制能够进一步降低学生开小差、课堂学习兴趣下滑的概率。
二、兴趣调动目标下的课堂语言的优化策略
1.增强导语及提问设计趣味化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开端,导语设计与应用的优劣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氛围。提问则是穿插于教师主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期间的引导性语言,是提升和维持学生思维兴趣、探究兴趣的必要手段。结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来看:课堂开始阶段学生可能仍停在上节课或课间休息的状态中,而该阶段也是教师基础知识传授的重要阶段,学生兴趣不足、注意力不集中易导致基础知识学习质量问题,建议教师在该阶段采用有一定压力施加效果的幽默点评增强学生注意力。提问更多的服务于学生思维引导,关键在于提问中“点拨语言”的精准性和“设问语言”的趣味性,建议教师在提问中采用难度递进的方式提升引导效果并提供学生思维进阶的条件,同时在问题设计中优先采用生活化、趣味化的情境来引入问题,刺激学生思考动力和兴趣。
2.答疑过程节奏性及激励性
答疑是课堂语言中教师主导地位最为显著的应用环节,该环节下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均为教师专业认知,大多以知识原理、应用原理为基础,重点解决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障碍、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障碍等,由于专业语言比例偏高也更容易引发学生兴趣下降。建议教师通过控制答疑节奏和增强答疑激励性来优化此类问题:在答疑节奏控制上,教师需要视课堂进度控制答疑频率,在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较好、热情较高时尽量降低集体答疑的频率,可以用小组指点、一对一指导等来替代;在学生自主探究效果不理想時,教师应及时介入并引导,及时发现学生疑问并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进行下一阶段探索,但该阶段答疑内容需要在总结时进行重点回顾和点评;答疑应当始终伴随提问出现,同时合理提升答疑的激励性,即答疑的同时设置隐性问题和显性实践要求,如“大家继续思考下这个道理/知识/方法,看一看下个问题是否可运用此类方法解决,我来看看谁能先解决新问题”等。
3.评价语言公平与差异化
教学评价语言是学生获取外部对自身学习和成长相关评价的关键渠道,不当的教学评价可能导致学生出现消极心理,例如,可能导致学困生出现更严重的逃避学习、自信心下降等问题,也有可能导致优等生过度自信、学习动力下滑等问题。因此,不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和点评中采用同质化的评价语言,而要关注学生水平和特点,在保证基本公平的前提下采用差异化的评价语言来保证全体学生的兴趣维持。其中:针对学困生,评价语言的应用要规避打击、质疑、批评的语言,在学生评价中要先发现学生成长和进步并予以肯定,在此基础上用引导的方式指出学生问题所在,鼓励学生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学习成绩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并使用此类经验和方法解决现有问题,由此既能够改善学生学习能力,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并强化其学习兴趣;针对优等生,评价语言的应用要避免引起学生骄傲、过度自信等情况,评价中先肯定学生的成果,减少学生间对比评价,更多从学生个体的学习成效变化、个人能力发挥水平等角度进行说明,促使学生产生类似“个人学习和实践能力还有更大提升空间”的认识,维持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的长效动力。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通过课堂语言调动学生兴趣的实践
1.该学段学生兴趣发展特征
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学习风格形成期,大多数学生兴趣不稳定,学习方法和习惯差异较大,同时该阶段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是很容易被其他新鲜事物吸引的年龄。而小学高年级数学(第3学段)知识较之中低年级数学(第1、2学段)知识的逻辑性明显增强,所学知识的结构化程度、内在关联性、实践性应用难度都有增加,因此学生兴趣下滑的可能性更高。
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和数学学科特点,建议教师在课堂语言应用中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多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生活内容作为辅助性课堂语言素材,提升课堂教学的亲和感,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第二,注意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难度梯度的变化情况,在逻辑性较强的知识讲解中优先运用形象化语言、生活化语言进行分析和解释,降低学生学习障碍。
2.课堂语言的应用建议
基于前文分析中兴趣调动目标下课堂语言的优化策略、小学高年级学生及数学学科特点,笔者建议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师在课堂语言的应用可参考如下三点建议:第一,新知识教学、探究性学习的引导应设计趣味信息点,并由此构建有思维引导、难度递进刺激的引导语言;第二,课堂教学中疑问解答的过程强调节奏和激励,平衡学生自主思考和教师讲解的时间平衡性,并将答疑和提问融合以刺激学生持续思考;第三,多鼓励学困生,频繁激励优等生。课堂评价注意差异化,多表扬学困生,给予其更多自信,多激励优等生自我突破,但要避免能力差异过大的学生之间形成直接对比,以免打击学生。
3.课堂语言应用范例
基于前文所总结的小学数学高年级课堂语言应用建议,笔者对课堂教学评价环节的教学语言应用举例说明以供教师参考:
评价的激励语言:以学困生评价为例,使用“XX在这个问题/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方法很特别,值得大家学习”等类似的赞扬,同时表明“XX知识点/题目在学习和解决时还有一点小问题,课后再巩固/思考一下”,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以优等生为例, 使用“这个问题你使用的方法很标准,你可以再尝试一下XX方法,看看有没有更高效解决该问题的可能,并把结果反馈给我/分享给其他同学”,激励学生掌握更丰富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蔡秀月.浅谈如何准确运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语言[J].学周刊,2017(25):83-84.
[2]周志强.浅谈数学课堂中的语言运用[J].小学教学研究,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