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考试焦虑和平相处

2018-02-28晓林

现代家长 2017年8期
关键词:顾先生小琪舌尖

晓林

每年中考、高考前,带孩子来咨询的家长特别多,咨询事由大多与考试焦虑有关。对孩子的考试焦虑,家长们普遍处于两难境地:既害怕孩子过分焦虑,在考试中发挥失常,又担心减压过头,使孩子因重视不足而折戟重要考试。怎样帮助孩子走出考试焦虑的困扰,在考场上发挥正常水平呢?综合大量案例,我认为以下三类情况最值得家长警惕。

疲劳战术,恶性循环

首先要提醒家长朋友们,孩子的考试焦虑并非只在考试前几天出现,有的孩子,早在考试前一年就已经开始焦虑了,只是症状不明显而已。吴女士的女儿蕾蕾就是这样的孩子。

蕾蕾从小到大一直是尖子生,考试很少失手,但是进入初三以后,她的成绩忽然变得有起伏了。她很紧张,更加用功学习,但成绩未见稳定。中考前两个月,因模拟考试成绩不理想,蕾蕾出现失眠、惊梦等症状。

吴女士告诉我,从初三下半期开始,蕾蕾的状态就不太好。“蕾蕾晚上在家复习的时候,经常学着学着就睡着了。开始,我觉得孩子是累了,瞌睡了就睡一会儿吧,可是后来我发现,她经常一拿起书就打哈欠。这样的状态,哪还谈得上学习效率?我和蕾蕾一起制订作息时间表,保证她每天睡够7个小时。在她班上的同学中,每天能保证7小时候睡眠的屈指可数!尽管如此,蕾蕾还是一拿起书就瞌睡。我算没招儿了!这孩子是不是得了心理疾病?有没有嗜睡症这种病?”

我问:“蕾蕾做别的事也容易瞌睡吗?比如看电视、吃饭、散步。”

“不,只要不看书,她就精力充沛,劲头十足。”吴女士十分肯定地说。

我告诉吴女士,如果蕾蕾仅仅是读书的时候嗜睡,那就可以排除某种疾病引起嗜睡的可能,更大的可能是心理因素引起的。通過与蕾蕾的深入交谈,我很快找到了她嗜睡的根源。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蕾蕾一读书就瞌睡是一种条件反射所形成的不良习惯。睡眠本来是与读书无关的本能行为,但由于与读书这种刺激建立了联系,就形成了相应的条件反射。蕾蕾有熬夜学习的习惯,身体已经很疲惫了仍坚持学习,学习的时候又抵制不住疲劳的侵袭,便想放下书睡觉,但又觉得不学习不行,勉强坚持。多次反复以后,学习与睡觉这两种无关的活动就联系起来了,经过不断强化,这种联系逐渐固定下来,以后看书便成了瞌睡的诱发因素,只要拿起书便想睡觉。当然,有些人并不是因疲劳而引起,也可能因对书不感兴趣或对学习反感等形成这种抑制性条件反射。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条件反射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甚至有害身心健康。

克服抑制性条件反射的方法是建立兴奋性条件反射。所谓兴奋性条件反射,就是把学习与有趣、快乐、满意等情感体验联系起来,这样,人就会自觉、积极地投入学习,激发自己的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关于科学用脑,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我给蕾蕾提出以下4条建议:

第一,疲劳困倦时不要学习。人体机能活动具有一定限度,活动超过限度,大脑皮层就会自动进入抑制状态。这就是所谓的保护性抑制。因此,感到疲劳困倦时,就不要勉强自己学习,尤其不要熬夜,以免形成不良习惯。

第二,饭后不要马上学习。人进食后,消化系统的活动量加大,大脑血液流量相对减少,中枢神经主要控制消化系统,而对其他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如果此时看书,不仅效果差,而且易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

第三,睡觉前最好不要学习。有些人习惯躺在床上看书,把看书当作催眠方法,这种习惯最易形成抑制性条件反射。

第四,剧烈活动或情绪过于激动后,不应马上投入学习。因为大脑皮层神经有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规律,大脑皮层出现兴奋之后,随之就会产生抑制。如果剧烈活动或情绪激动之后看书,就很容易与抑制反应建立联系,并产生抑制性条件反射。

以上4条建议,适用于所有人。中小学毕业班的孩子尤其应该借鉴,因为重要考试之前,他们或多或少地会受考试焦虑的困扰,盲目增加学习时间,搞得自己身心俱疲,不仅学习效率低下,还会加剧考试焦虑,进入恶性循环。

考试焦虑,在所难免

小岩是一名初三男生,因在中考前三个月时出现暴力行为,为一件小事与高年级的同学大打出手,在其爸爸顾先生的陪同下来到心理诊所求助。我诊断小岩的暴力行为是由考试焦虑引起的。

顾先生马上表示同意:“我猜就是这样!这几天他吃不好、睡不着,嘴里成天念念叨叨,什么重点高中啊,在此一举啊,丢人现眼啊。这孩子,心理素质太差了!可是我不明白,他班上几十个同学,为什么偏偏他有考试焦虑?”

我告诉顾先生,引起考试焦虑的原因不外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大类。内部因素包括自信心不足、期望值过高、以往挫败经历的影响等。其中,以往挫败经历的影响最为重要。多次挫败会加深学生对考试的负面印象,甚至仅仅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能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烙印,以至于在以后的考试前不断地回忆失败的场景。消极的记忆可以影响学生的思维系统并促使其做出消极行为。

“引起考试焦虑的外部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我说,“外部因素的影响主要是来自家长、学校的压力,以及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等等。老师们由于自身有升学率和绩效考核方面的压力,会采取各种方法刺激学生对考试的重视,往往会在无形之中伤害学生的自尊,诱发学生的考试焦虑。此外,严肃的考试氛围也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情绪。有些学生本来考前状态还不错,可一旦走进鸦雀无声的考场,看到严肃的监考老师,心脏就怦怦直跳。有些学生还对考场环境较为敏感,其他考生翻动试卷的声音,答题时奋笔疾书的声音,甚至有人提前交卷,都会让这些学生处于高度紧张焦虑中,大脑出现暂时性短路,甚至手打战而不能继续答题。”

听了我的解释,顾先生说:“您能消除小岩的考试焦虑吗?”

我告诉顾先生,考试焦虑是考试前内心紧张的情绪反应,很常见,不必紧张。小岩的同学表面上看很平静,但内心一定也有焦虑,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另外,考试焦虑并不是绝对的坏事,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我说。endprint

“考试焦虑也有好的一面?”顾先生大惑不解。

我说:“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叶克斯-多得森法则,是心理学家叶克斯和多得森发现的。该定律描述了焦虑程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曲线,即焦虑程度过高和焦虑程度过低时,解决问题的效率都很低,中等焦虑时解决问题的效率最高。所以,适度的考试焦虑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顾先生说:“听上去很有道理,可是怎样把孩子的考试焦虑控制在中等水平呢?”

我说:“因人而异。如果孩子懒散,就刺激他适度紧张起来;如果孩子高度焦虑,就要想办法给他减压。”

顾先生恍然大悟:“小岩肯定属于高度焦虑。您快教教我,怎样给他减压?”

针对小岩的性格特点和具体情况,我给顾先生提出以下三种减压方法:

第一,自我暗示法。暗示法是指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手势、表情等方式,来转移和改变患者不良情绪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缺乏自信是小岩产生考试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我建议顾先生经常给小岩正面的暗示,使小岩相信自己的能力。比如经常对小岩说:“以你的水平,考上某某高中没有问题。”不要小看这样的鼓励,它能有效地调节小岩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使小岩获得正面的心理力量。

第二,放松训练法。所谓放松训练法,是指通过循环交替收缩或放松自己的骨骼肌肉群,细心体验自己肌肉的紧松程度,最终达到缓解紧张和焦虑状态的一种自我训练方法。要领是:身体放松,松开所有的紧身衣物,轻松地坐在单人沙发上,双臂和手平放于沙發扶手上,双腿自然前伸,头和上身轻松后靠,双眼闭上。然后自下而上地依次放松肌肉,次序是脚趾肌肉—小脚肌肉—大腿肌肉—臀部肌肉—腹部肌肉—胸部肌肉—背部肌肉—肩部肌肉—臂部肌肉—颈部肌肉—头部肌肉。放松时,要先让肌肉紧张,保持紧张状态10秒钟,然后慢慢放松。使用这种方法并持之以恒,不仅能消除考试焦虑,而且能全面促进身心健康。

第三,调整呼吸法。调整呼吸是让自己静下心来,排除杂念的一种自我调节方法。要领是:在放松的状态下,闭上双眼,用腹式呼吸法慢慢进行呼吸。吸气时,想象丹田中有一股气由腹部逐渐上升到胸部,再上升到头部,直到头顶百会穴;吐气时,想象这股气由百会穴自上而下顺着脖子、脊梁下降,回到丹田。这样一吸一呼,周而复始,反复进行。由于呼吸时集中了全部的注意力,就能够使人逐渐排除杂念,收到消除紧张、自我放松的效果。

回家以后,顾先生按照我说的方法,一边给小岩正面暗示,一边训练小岩自我放松,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其实,以上三个减压方法适合所有人,家长感觉焦虑过重时也可以照着做。

舌尖现象,如何避免

小琪是一名高三女生,长期以来受提笔忘字的困扰,考试时经常莫名其妙地在简单题上丢分,而且,越是重要的考试,她冤枉丢分的情况越严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心理学研究证实,这也是考试焦虑的一种表现形式。

心理学上有一个专用名词,叫“舌尖现象”。意思是说,在某种情况下,人的记忆会受某种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抑制,话到舌尖却说不出来,大脑一片空白。等到干扰源消失,或经他人提示,舌尖现象往往会消失。很多考生在考试中有过类似的经历,一些平时很简单、很熟悉的字、单词或公式,下笔时却无法想起,考试过后却突然忆起。

“对对,明明会做的,当时不知怎么了,就是想不起来。真该死!”咨询时,小琪深深自责。

我告诉小琪,舌尖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人们在回忆信息过程中出现了暂时性遗忘。舌尖现象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考试情绪和对考试的信心,必须加以克服。“克服的关键在于你平时要把知识学扎实。”我对小琪说,“要通过形成知识网络建立起科学的知识体系,借助理解记忆、多感官记忆,采取及时复习、分散复习、系统复习等方式调动复习的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

小琪为难地说:“老师也是这样要求的,但不是所有学生都做得到。不管多用功,我总有一些地方学得不够扎实,特别是考试的时候,精神太紧张了,难免会卡壳。这个时候我该怎么办呢?”

我告诉小琪,考试中如果出现舌尖现象,首先不要心慌,可以先放下手头这道题,稍微调整一下情绪,对自己说:“不要紧张,没有关系,过一会儿我就会想起来了。”然后,平静地做下一道题。也许在做其他题目时,由于知识间的联系,有关信息可能给你一些提示,使你猛然想起前一题的答案。如果你把后面所有的题目都答完了,那道题的答案仍然没有回忆起来,这时也不要过于焦虑,越是紧张越不可能消除舌尖现象。一时还想不起,可以先检查其他题,保证能得分的地方绝不丢分。“你甚至可以这样想,”我说,“也许正是因为放弃了这道题,我才有时间解答分值更高的题目。总之,你不能让自己陷入沮丧情绪之中。”

小琪同意我的策略,想了想又不甘心地问:“如果别的题都做完了,我还有时间,该怎么对付卡壳的题呢?”

我说:“如果你想集中精力对付因舌尖现象卡住的题,不妨试试这种办法:努力回想与这道题有关的知识信息,甚至可以回忆一下当时讲这部分知识时的课堂情况,也许一些有象征意义的东西会给你有效的提示。即使你仍未回忆出题目的相关信息,也不要丧失自信,因为高考中答对每一道题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最后,小琪问我:“为什么您总教我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我郑重地回答:“因为我不想让你因小失大,更不想让你陷入更深的考试焦虑。”

小琪是个悟性很高的女孩,这次谈话以后,她居然真的放松下来,舌尖现象基本消除,在当年的高考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endprint

猜你喜欢

顾先生小琪舌尖
男子冒充“美女”诈骗登徒子
顾先生的孤独简史
岂曰无缘?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顾颉刚与中华书局
随蒲公英—起飞的女孩
舌尖上的疯狂
舌尖上的疯狂(4)
舌尖上的疯狂(2)
风铃
风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