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阅读干预策略”与中学生阅读推广

2018-02-27毛汉玉付惠敏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行政行为干预策略阅读推广

毛汉玉 付惠敏

[摘   要] 培养青少年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学图书馆是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根据中学生阅读与中学图书馆现状,从学校管理角度,提出“阅读干预策略”,以期能更好地培养中学生的阅读习惯,促进中学图书馆建设。希望通过学校的“阅读干预策略”,能够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长效机制,促进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最终的目的是让阅读成为中学生的一种习惯,使他们受益终生。

[关键词] 阅读推广;行政行为;干预策略

每年的四月二十三日,是世界阅读日,随着全民阅读时代的开启,阅读不但关乎国家文化发展,还关乎民族生存状态。培养青少年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中学教育是基础中的基础,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一、中学生阅读现状

1.手机阅读已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据相关平台调查,中学生的手机拥有率已达92.6%,没有手机的学生也渴望拥有一部手机。中学生拥有手机的利弊不是本文研讨的重点,但从阅读来说绝非幸事,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浅阅读。长时间的浅阅读导致的后果是读者思维的跳跃化、平面化、碎片化,使他们很难享受到深度阅读体验所带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反思能力。这种阅读将使中学生远离长篇累牍的文章,艰深的、系统性的阅读将成为阅读障碍。

2.繁重的课业严重挤占阅读时间

所谓课业繁重,主要指的是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更有双休补习多、书包里书本多。据相关平台问卷调查,绝大部分中学生每日需要平均2.6小时完成作业,76%的中学生双休日有补课和兴趣班,剩下一点可怜的时间,又有可能被电视、游戏挤占。阅读成为大多数中学生可望而不可即的一件事。

3.中学图书馆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绝大多数中学图书馆理念陈旧,管理落后,没能从素质教育角度来提供优质服务;比较缺乏专业的图书馆从业人员从事阅读推广工作,发书、借书、还书似乎成了中学图书馆的日常业务的全部内容;馆藏不足,结构不合理。藏书少有针对青少年群体不同时期特定身心发展需要而有的放矢来购置的,且数量不足(藏书过五万册的已是不错),没有剔旧制度,很多藏书还是过时的试题、教参,电子书购置不够。

二、学校的“阅读干预策略”

所谓学校的“阅读干预”,是指学校制定的,有利于促进学生阅读和身心成长的一些行政行为。

1.推出与实施阅读积分制

中学图书馆由于缺少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因此阅读推广活动缺乏常态化推广机制,缺乏系统、整体的规划等等。当前我国中等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一切与升学无关的课外阅读,实际上是被家长和老师有意或无意限制、禁止的。所以,校方应鼓励图书馆推行阅读积分制。阅读积分制是以学生在某一时间段的阅读量、阅读文献级别、阅读的深浅等标准设置不同的积分量。阅读积分制创新性地将积分制用于计量读者的阅读内容、阅读数量、阅读总时长等。因此,学校阅读积分制的推出是中学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有力保障。针对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积分细则越细越好,操作性越强。细则如下:进入图书馆借阅一册图书计1分(不提倡一次借几本);阅读完一本选读图书计2分;阅读一册推荐必读图书计3分;根据考量,达到深阅读程度的计5分。积分前十的学生授予“阅读之星”称号,并在学校广播台或宣传栏中公布。长此以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2.建立以语文老师为主的阅读推广导读队伍

目前中学图书馆普遍缺少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导读队伍,这也是制约中学生阅读深入推广的瓶颈。中学生阅读推广要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紧密配合,中学图书馆应深入研究新课程的改革,参照教育部新课标必读书目,遴选出中学期间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各50—100种。注重内容的可读性、新颖性和全面性,阅读的范围以文学作品为主,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图书、历史为辅。学校可以提倡语文老师作为学生阅读行为的组织者、引导者。在每年的寒、暑假期间,学校图书馆可以联系语文老師,推荐假期必读书目或某一著者的系列图书,要求学生完成阅读并写出读书笔记。语文老师从读书笔记中按年级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根据中学生的注意力、认知力、想象力等阶段性特征来进行阅读推广服务方面的调整,吸引学生的关注。对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熟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学生,语文老师可通过一些具有吸引力的举措来培养他们的阅读和表演能力。

3.大力发展电子书, 优化馆藏建设

学校每年要拨出专项经费,根据中学生的特点来采购图书。除了要选购与初中、高中语文教材相配套的图书(参照初中、高中推荐阅读书目),文艺类、传记类、科普类图书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中学生思想活跃,还喜欢时尚、关注社会热点、切合时代主题的书籍。馆方一方面要丰富馆藏,加快更新速度;另一方面要调整馆藏,及时剔除旧书。

同时,中学图书馆还应大力采购电子书。2003年5 月,教育部在发布《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的通知中,已将中小学数字图书馆建设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4.为阅读推广提供多元服务,创建中学微信公众平台

截至2015年11月,全国只有29个中学图书馆申请了微信公众号,且大部分还没有推送信息,处于瘫痪状态,只有9个相对活跃。微信在青少年群体中拥有庞大的用户数量,为中学图书馆开展微信服务奠定了坚实的用户基础。传统的阅读推广方式已不能适应读者日益发展的阅读需求。打破传统服务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主动服务和创新意识,打造多维度的阅读服务项目和阅读推广模式。

5.在全校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建立阅读奖励制度

(1)以班级为单位,每月共读一本书活动。参照语文版教材中“名著引读”,选定中外名著必读书目,如中外历史故事和各民族民间故事、四大名著、《骆驼祥子》、《鲁滨逊漂流记》等进行课外阅读辅导,让学生写读书笔记,对于每天坚持打卡阅读一小时的同学学期结束评出“阅读达人”10名,以海报的形式进行精神鼓励。

(2)以小型书展为主,辅以优美舒适的环境打造“小而美”阅读方式。优良的空间和氛围能帮助读者养成阅读习惯,学校要专门布置场所,场所不必太大但一定要有特色,温馨、明亮、整洁,四周可以栽种绿色植物,营造一个优雅舒适而富有情趣的氛围,也可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学生在休闲娱乐中阅读。中学图书馆要积极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阅读是中学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新模式:古诗词吟唱或朗诵。诗词散文作品:如《荷塘月色》,可以朗诵优美的一段,唐诗宋词等可以用吟唱的方式,激发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中学生的自信心、表现力。

(4)做好课外阅读的宣传。学校领导要重视学生阅读推广的宣传,家长和老师应理解课外阅读的必要性。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发了语文教材,还会发配套的《语文同步读本》,可见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中学图书馆举办阅读推广讲座,邀请家长参与,鼓励亲子阅读,在家庭中营造阅读氛围。

(5)开展“好书推荐”“好书漂流”活动。中学生正是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时期,有些学生对自然科学情有独钟。提供航空、航天方面的书籍,应用与探索等科普图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青少年正值人生的求知阶段,好奇心和求知欲强,易于接受各种知识,思维活跃,精力旺盛,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中学图书馆是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希望通过学校的“阅读干预策略”,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学生课外阅读的长效机制,促进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最终的目的是让阅读成为中学生的一种习惯,让他们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杨美容.中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11):4-5.

[2]陈锦波.基于微信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推送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4):7-10.

责任编辑 周正旺

猜你喜欢

行政行为干预策略阅读推广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处理房地产纠纷中行政与民事交叉问题的正当程序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启示
失落的一角
盗窃罪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分析
重塑基层政府信任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