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主题活动微课的开发与应用

2018-02-27刘珍芳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开发幼儿教师应用

刘珍芳

[摘   要]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它具有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情境真实、短小精悍等特点。幼儿园主题活动就是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师幼共同构建生成的一系列活动。微课是目前幼儿园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热点问题,也越来越被幼儿园重视。文章以“好吃的水果”主题活动为例,阐述了基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微课的选题、设计、制作、加工四环节开发流程,以及主题活动微课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日常生活活动和家园互动中的应用。

[关键词] 幼儿教师;主题活动微课;开发;应用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师幼共同构建生成的一系列活动。[1]它通常涉及多个领域的幼儿活动,需要几周时间和较多的材料及资源。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它具有主题突出、目标明确、情境真实、短小精悍等特点。[2]基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微课就是对原有主题活动传统资源的补充拓展,是针对该主题开展的一系列短小的教学视频。这些视频可以是对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故事或某一个技能等进行充分的、有趣的讲解,但彼此之间要有一定的关联性且结构要有相对的完整性。可以说,与幼儿园主题相关的内容最适合开发微课。开发微课的技能已成为当今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但目前大部分幼儿教师很少会开发与应用微课,认为自己缺乏相关技术。[3]因此,提升幼儿教师开发与应用微课的技能迫在眉睫。

一、主题活动微课的开发

微课的开发流程可以简单概括为八个字四步骤,即选题、设计、制作和加工等环节。第一步,选题是关键。选题要精练,要切合实际,可聚焦于活动前导入、活动后拓展、关键概念、难点、某一技能、某一问题等。第二步,设计是基础。好微课需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第三步,制作是手段。制作是依据课程特点、重点、实践技能点等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开发方式。最常用的有两种开发方式:一种是实景拍摄式,使用手机、数码相机、DV等摄像设备拍摄;另外一种就是PPT录屏式,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PT。也可以是两种形式的混合。[4]第四步,加工是最后一步,通过视频编辑软件添加字幕、背景音乐等合成视频。

下面以“好吃的水果”主题为例,阐述基于主题活动微课的开发。

(一) 微课的选题

幼儿园活动主题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如水果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食物,我们把微课主题取名为“好吃的水果”,然后从中选择不同的年龄段和领域,开发取名为“我认识的水果”(中班科学活动)、“折草莓”(大班纸工活动)、“好饿的毛毛虫”(小班語言活动)等的系列微课。科学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各种水果的特征,激发幼儿对水果的探索欲望。手工活动,加深了幼儿对水果的认识,使他们能够动手设计、制造水果纸工。语言活动,使幼儿知道水果的营养价值,有利于健康,愿意吃水果。这三个活动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但同时都是通过微课让幼儿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水果。

(二) 微课的设计

微课虽短,但也需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并能环环相扣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微课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片头。片头要呈现课题的信息。第二,导入环节。导入环节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并能引发幼儿思考。因此我们选择了图片导入、谈话导入作为三个领域微课的导入方式。第三,基础知识讲解环节。基础知识讲解环节是微课的核心部分,应分配最长时间。因此我们在此环节要运用多种不同的提问和引导,让幼儿一步步了解并掌握知识。第四,难点突破环节。帮助幼儿突破难点,掌握系统知识。第五,总结环节。该环节是对幼儿学习微课的知识提炼,对刚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筛查和进一步巩固。对于这一环节,教师要特别注意回顾和总结,也可以提出新的问题,引发新思路和行动。如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的设计脚本。

(三)微课的制作

以制作小班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微课为例。

首先,需要制作好录屏用的PPT课件,其中一张是片头幻灯片,一张是总结时要用的幻灯片。然后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录屏,分别保存为“片头.trec”和“总结. trec”两个文件。第二,用手机拍摄讲述绘本故事的各个场景视频,可以保存为N个视频文件。第三,录制旁白,用手机录音功能,录制绘本故事所有的解说词,可以保存为N个音频文件。

(四)加工微课视频

加工也就是视频的后期编辑合成,主要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编辑加工合成。以“好饿的毛毛虫”微课为例:

首先,按片头、讲述绘本视频、总结和片尾顺序,将前期录制好的视频导入到Camtasia Studio软件中,也可以将不同环节视频放入不同的轨道,然后处理剪辑各环节视频,并给讲述绘本故事视频的各个场景之间添加折叠转场效果,渲染情景,使幼儿感觉在翻阅绘本。其次,将前期录制好的讲解旁白导入,放在另一轨道的相应位置,编辑处理与画面同步。第三,给对白、旁白和讲解添加字幕,字幕为白色黑边。第四,再添加一背景音乐轨道,导入一首大自然系列的轻音乐,调整音量,设置淡入淡出效果。最后,生成分享为MP4格式,完成微课开发。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编辑加工界面。

“好饿的毛毛虫” 语言故事所需的材料不是直接用网上下载的图片,而是用自己动手做的实物图片,一边讲一边录制,生动又有创意。总之,微课的内容设计需要精练,不要太过于复杂啰唆,而且要有童趣。在围绕主题活动设计不同领域的微课时,教师在画面设计时要干净,尽量避免其他干扰因素;在界面设计时,最好有互动按钮,便于操作;在录制音频时,语速应稍快一些,可根据视频画面来控制语速。

二、主题活动微课的应用

主题活动微课主要应用于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及家园互动中。

(一)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应用

微课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地解决幼儿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个幼儿成为“自己”关注的焦点。微课简洁而又抓住重点,能让幼儿在几分钟内学会本领。

科学活动“我认识的水果”对于幼儿来说,是较抽象、复杂的,但是利用微课可以较直观地从水果的外形、营养价值等方面来认识水果,而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给幼儿看几张水果的图片。

语言活动“好饿的毛毛虫”,利用实物来展现绘本,使绘本活起来,能直接让幼儿更全面地理解绘本故事,并且在观看微课时注意力集中,对绘本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

大班纸工活动“折草莓”能使幼儿较直观地知道折草莓的整个过程,并且能够重复播放,一来减轻了老师的工作负担,二来能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动力。

(二)一日生活中的应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在幼儿一日生活中有效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因此,微课不仅仅可以投放在集体教学活动中,还可以在区域时间、餐后活动时间观看微课,可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生活中利用餐前、餐后活动带幼儿品尝各式各样的水果,让幼儿说说所吃水果的名称、颜色、味道、种类及营养;在午睡室门上贴上健康贴,让幼儿知道水果营养好,多吃水果长得壮。让幼儿去果园观察各种水果的生长过程。在游戏活动中利用水果卡片让幼儿拼出完整的水果,并说出水果的名称。

(三)家园互动中的应用

微课作为微时代的传播工具因其便捷、实时而为大众所接受,幼儿园的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可以发布一周食谱、天使宝宝名单、一周活动重点,也可以给家长发布微课视频。[5] 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推送主题微课,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以便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弥补幼儿因请事假或病假而耽误的集体学习机会。同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使更多家长参与到家园共育中来。

基于幼儿园主题活动可开发的微课很多,如“我们的粮食”这一主题活动微课。可以提取“多种多样的米”(大班科学活动)、“熊和兔子的故事”(大班语言活动)、“拾穗者”(大班美术活动)三个核心内容作为开发的系列微课。科学活动主要让幼儿了解米的多样性,知道几种常见的米以及它们的外形特征,比较其异同。通过视频让幼儿了解大米的种植生产过程,知道农民的辛苦,从而养成爱惜粮食的良好品质。美术活动主要通过欣赏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让幼儿感受画面中色彩的灰暗,远景、近景,光线明暗的强烈对比。通过欣赏模仿,感受农民的穷苦生活,对劳动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心。语言活动主要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贫困”“富裕”“勤劳”“懒惰”等词。通过勤劳的兔子和懒惰的熊的对话知道不同农作物的果实长在不同的地方,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和智慧才能收获幸福的道理。三个活动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但同时都指向“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主题目标。

另外,还可以选择“香香的蔬菜”“有趣的蛋宝宝”等等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发微课。

主题活动系列微课不仅丰富了主题活动的內容,而且改变了主题活动教与学的方式。利用微课小巧方便、简单高效、随时随地、生动有趣的特点,使短暂的集体活动更加活泼多样,创新主题活动师幼探究模式。而且,能够让幼儿活动延伸到园外,让孩子在离开幼儿园之后依然能够科学有效地进行活动,同时也能够给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充分的指导。因此,将微课应用到学前教育中非常有必要,微课能够架起幼儿园与孩子家庭教育之间的桥梁,有利于家园协作,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庄春梅.主题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路径和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09,(2):61-64.

[2]刘邦奇.基于微课的高校信息化教学策略与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11):114-116..

[3]刘琳.教师运用微课开展家园互动的新模式探索——基于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幼儿园的现状调查[J].幼儿教育导读(教师教育版),2018,(8):15-17.

[4]李勇.校本微课资源的建设、整合与运用[J].教学与管理,2018,(7):38-40.

[5]李健.“E时代”下的家园共育[J].幼儿教育导读(教师教育版),2018,(8):8-10.

责任编辑 满令怡

猜你喜欢

开发幼儿教师应用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