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2018-02-27周胜森

读写算 2018年18期
关键词:传承高中历史传统文化

周胜森

摘 要 作为高中基础教学课程,历史课程对学生有着良好的教育意义,并且对后期掌握其他综合性的文科内容十分重要,丰富了历史文化的底蕴,因而学习历史时学生应树立明确的思想观念。在新课改的推进下,历史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历史课堂学习中实践传统文化的传承,奠定学习综合文化的基础,促进教育教学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8-0122-01

现阶段,伴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大力推进,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为前提,展开对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相应取得了一些成效。高中历史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熏陶教育的有效途径。因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因为专业能力欠缺,落后的教育理念等原因,过于注重历史知识的教授,遗漏了传统文化的教育,以至于传统文化逐渐缺失,阻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现状分析

高中历史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主要通过设计相应的学案来作为有效的实践基础条件。学案设计的优良与否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间接的影响作用。在设计初期,教师依照教材突出章节重点,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帮学生回顾知识点,引导对传统文化针对性的了解与学习。另外重点是需确立教学目标,依教学目的进行知识的拓展,结合学生实际认知水平选择相应的教材内容,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但现在教师设计的大部分教学目标并未从学生主体视角为出发点,较难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性与兴趣。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措施分析

(一)挖掘历史资源,增加传统文化的认知

新课程的高中历史以结合社会发展与现实生活为基本原则,组建了历史内容的构架,提高了历史内容的时代感,丰富了历史内容,有效的使现实与历史相融合。大量的课程资源与历史内容是为传播传统文化的纽带及载体,课程资源的挖掘,可形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完善传统知识系统,得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为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奠定了基础。在高中历史内容中,历史人物,事件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些不仅需要记忆和掌握,也都是传统文化的关键素材。例如对于“百家争鸣”这一章节学习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其字面含义,也要让学生观察《孔子讲学图》,感受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感性领悟,感受仁、义、礼、智、信的深刻核心思想,丰富传统文化的熏陶,领会传统核心思想。

(二)创设相关的历史表演情景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的同时,也对高中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提高学生成绩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这也是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材人物的扮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提升历史的理解能力,还可让其感受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在《鸦片战争》这一内容讲解时,通过真实的演练与对话,让学生扮演侵略者和清政府,体会清政府的卖国求荣的腐败。再结合教材学习,感受鸦片战争带来的危害,激发学生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传统文化的底蕴。

(三)借助先进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教学工作的实践创造了有利的科技平台。例如投影仪、多媒体及互联网等设备可以有效丰富历史课堂内容,同时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学习。如则说到的鸦片战争章节,可能学生对此历史不熟悉,如果辅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播放下载好的关于鸦片战争的资料视频,学生有了对其直观具体的认知,可进行对其发生的原因、背景及结果的了解。这样学生更轻松的弄懂了历史的缘由也产生了历史的兴趣和信心,调动起了自主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眼脑结合,思考后分析与启示,体会中華民族反抗压迫和侵略的自强不息和独立的民族精神,树产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

新课程的高中历史基于传统知识体系上,注重与现实和密切联系,以实现贯通古今,另外增加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新成果和新进展方面的题材内容,进行了历史与现今的贯穿与融合。教学采服科学灵活的运用方式,可加强和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感受。例如在“历史文化遗产”章节时,加入了“探索历史奥秘”这是大部分高中生较为感兴趣的,主动积极性高,可以运用合作与自主学习方式的结合。通过学生在各渠道采集相关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容,然后结合小组交流讨论各自对此理论的认识与理解,知识的碰撞中形成深刻的理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形成独特的求知体验,感受中华历史的魅力,研究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文化内涵,实施对历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三、结束语

结合来看,高中历史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课程内容,提供了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开展教育的可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感受着民族精神的影响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对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无可估量的重要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汪霞萍.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D].苏州大学,2011.

[2]步秀荣.高中历史教学中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10.

[3]李再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炼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漫谈[J].快乐阅读,2013(09).

猜你喜欢

传承高中历史传统文化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