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众创时代”兰州市创业环境的现状、问题及优化对策

2018-02-27高瑛

西部学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创业环境兰州市经济发展

摘要:随着“众创时代”的到来,创业环境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兰州市当前仍存在着创业外生环境不足、内生环境欠缺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兰州市需要建设创业外生环境、构建创业制度体系;完善创业内生环境,构建创业文化体系;优化城市创业环境,引导民众创业行动;激活创业资源,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关键词:兰州市;创业环境;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18)01-0078-03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重要发展战略,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这预示着我国已经步入“众创时代”。创业问题研究有其内在独特性,特别是创业环境更需要考虑情境化因素[1]160。兰州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政治、能源、交通、军事中心,在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兰州市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创业的开展,同时,也对创业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兰州市创业环境的优化关系到兰州市创业活动的推进程度,也决定着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平。

一、创业环境的内涵

由于创业的概念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胡荣华认为创业环境包括创业软环境和创业硬环境两个方面[2]254;段学森、王轩认为创业环境是人们创业所需内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融资环境和投资环境[3]226;叶依广和刘志忠认为创业环境的外延十分广阔,就是一切影响创办新企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因素,而创业环境的内涵是指政府和社会为创业者创办新企业所搭建的一个公共平台[4]228。本文从创业的外生环境和内生环境两个层面展开研究。

(一)创业的外生环境

创业的外生环境是外在诱导创业活动、保障创业活动开展的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硬环境指的是基础设施、产业配套、充足的资本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创业的硬环境应该是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所需的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等资源的一个公共平台,任何有创业意愿的人都可以借助这一平台提供的资源,开办新公司、新企业。创业软环境则指当地千百年传承和演变下来的与创业有关的制度环境。这种文化制度决定了这个地区是“官本位”文化还是“商本位”文化,是决定创业活动能否被民众认可和接受,能否激发创业活动的关键因素,而且制度软环境的变迁,尤其是内在演变出来的非正式的内在制度的变迁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5]122。

创业的外生环境是保障创业的首要条件。优良的创业外生环境就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健全的创业服务体系,专业齐备的社会分工体系,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创业机制,公开、公平的创业政策等。这种创业环境一方面要依赖市场经济形成,另一方面更需要政府的调控和建设,转变政府的服务职能,提供有利的创业政策和环境[4]228。

(二)创业的内生环境

创业的内生环境是人们在创业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创业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社会应该形成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文化价值体系,通过营造创业价值导向、创业行为日常导向、创业规章制度导向等,培育大众的创业意识、创业需求、激发创業兴趣,推动社会环境不断优化,诱导大众创业行为,提高创业成功率。

创业内生环境也是一种创业氛围的营造。创业氛围通过提升创业平均收益率和改变族群成员创业风险偏好,来提高创业惯例复制频率,进而提高地区创业活动水平。创业氛围与创业活动之间存在一个知识累积和报酬激励为动力的正反馈演化路径[6]98。一个地区的创业成本、创业成功率及创业者预期收益差异导致的创业行为差异影响该地区的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反之,该地区的创业文化和氛围也会影响创业行为产生,浓厚的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可以培育民众的创业精神,促进创业热情,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从而引导创业活动健康发展。

二、兰州市创业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创业的外生环境不足

一是创业的制度体系还未构建。首先,表现在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上。兰州处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官本位”的思想还占主要地位,政府对创业的提倡更多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还未从地区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的角度出发看待问题、推进工作。其次,表现在大众群体缺乏对创业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在经济发达国家,创业被认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渠道,是一个公民素质能力的重要体现。成功的企业家往往受到社会的尊重,成为社会榜样。而在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铁饭碗”的影响,大众普遍认为就业特别是体制内就业才是最好的保障,以至于出现了“报考公务员大军”“考研热”等现象。全社会整体缺乏对创业的认同和尊重,表现在:一方面,社会缺乏对创业人群的认可和理解,尤其对创业失败者缺少同情和帮助;另一方面,创业者自身也缺乏创业的韧性和勇气、惧怕风险,一旦遭遇创业初次失败,往往归结为创业不如就业的想法。在这样缺乏创业认同的制度体系中,很多潜在的创业者屈从了社会或他人的创业不如就业的价值观,即使拥有创业的资本和能力或即使勉强就业也不敢选择创业。再次,由于创业制度尚未形成,现有的创业者其创业思路有待拓宽,创业方式较常规,创业形式还有待加强。

二是创业的硬环境还不完善。由于缺乏顶层设计,政策支持不具体,省市的创新创业规划没有具体的扶持标准,致使创业者资金、政策支持难以落实。市区科技孵化园目前还存在空间不足、资金缺口和土地拆迁等问题,科技园公共技术服务体系尚不完备,还不能完全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平台服务能力,科技园管理水平和市场化运作能力有限,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创业门槛仍然过高。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创办企业多是采用注册制和备案制,通过互联网或象征性缴纳很少费用就可以注册一个小企业;而在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创办企业有各种限制和繁杂的程序,即使小微企业也需各个部门层层审批,致使人们创业困难重重。endprint

资源整合不到位。虽然近年来创业的大学生逐渐增多,但政府还没有充分利用辖区高校资源,科学技术转化能力不足,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备,导致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激情未被充分激发出来。

融资渠道不畅通。对于一些刚起步的创业实体,如斯漫咖啡、斯漫快餐等,由于融资渠道不畅,加之管理水平、风险把控能力有限,目前还处于无盈利状况。如何拓宽融资渠道,减少亏损或者保本运营,让这些实体逐渐壮大,是当前创业工作的重要难题。

创业服务体系不到位。目前我国创业服务主要靠政府行为,一方面政府对创业活动的公共服务起步较晚,配套措施欠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另一方面政府对各类资源缺乏有效地整合和统筹规划,比如科技孵化园存在空间不足、没有专业的科技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创业者实际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等问题。

(二)创业的内生环境欠缺

一是创业舆论缺乏,创业氛围尚未形成。由于人们对创业还未深入理解和接受,选择创业往往是由于就业不理想或者无法就业,这样主动选择创业的人就少之又少;同时,政府的创业舆论宣传力度不够,而且对创业的扶持更偏重于硬环境投入,忽视了创业氛围的营造,人们对创业的政策了解甚少,缺乏创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因此,创业成功的机率很低,反之,又影响了创业氛围的营造。

二是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尚未成型。在兰州,创业导师团队缺乏,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中介机构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创业者大多还是凭借一腔热情尝试创业。调查发现,目前,兰州一些高校虽然也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中心),举办一些创业讲座、报告,但是并没有创新创业的完整课程,更没有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作为创业潜在人群的大学生并不能得到创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即使创业成功几率也不高。

三是创业激励体系不完备。国家及地方鼓励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也相继出台了不少,但具体到兰州市,由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缺乏有效监督和宣传等原因,群众知晓者甚少;各项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对创业群体的关注不全面,缺乏普惠性;不同的管理部门过分强调各自利益,优惠政策难以真正落到实处,“执行难”问题比较突出。

三、优化兰州市创业环境的对策

(一)完善創业外生环境建设,构建创业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创业创新推进机构。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建议市级层面成立创业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发改委、科技、人社、财政、工商、税务等政府部门为成员单位,统一研究、协调、解决创业创新工作推进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主要职责是在领导小组的安排部署下,负责全市创业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等日常工作,各县区可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意见,完善政策措施,形成高效率、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确保创业创新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强化政府为创业服务的理念。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引擎,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从“官本位”向“创业本位”思想转变,从“父母官”的管理角色向“服务员”的服务角色转变。在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孵化指导、场地设备等方面,为创业者提供配送式上门服务,带动更多的高校毕业生、个体劳动者等自主创业。

三是完善创业支持政策。各职能部门要进一步主动作为,为创业服务。在制定政策的全过程中积极与企业对接,听取企业主及创业者的意见,以换位思考的方式,促使市政府制定的创新创业政策更加接地气、合民意。建立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多方式并存的资金支持政策,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作用,设立配套资金专项用于对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

四是拓宽创业融资渠道。通过基金运营、财政补贴、“新三板”上市等方式,切实解决好创业资金难问题,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引导支持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公司、商业银行加大对各类“创客”、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设立市、县级创业贷款担保机构,与省级融资性担保机构联合发挥作用,进行小额贷款担保。此外,大力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规范和发展服务小微企业的区域性股权市场,鼓励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五是推进创业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全市“众创空间”等创业平台和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努力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良好机制。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用更加紧密结合。建立和完善知识创新体系,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制度,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资源和力量凝聚到企业技术创新发展上来。

(二)注重创业内生环境建设,加快建设创业文化

一是完善创业激励体制,培养大众创业意识。建议兰州市委、市政府积极构建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创业致富的创新文化和价值导向,让越来越多的人改变观念,理解、认同和投身创新创业,使得创新创业成为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这就需要通过物质和精神激励培养大众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只有在对政策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会对创业有深入了解,有了创业意识才会尊重和理解创业,有创业精神的人才会勇于尝试创业。

二是加强舆论宣传,树立创业典型。人们往往对某一行为的认同和模仿来自于该行为获得了大众认可或他人成功的范例。作为标准的内生性环境变量——“可供潜在创业者学习模仿的对象”,这是创业活动的自增强因素[5]122。因此,兰州市要激发人们的创业行为,还需要在全市树立一批创业创新典型,通过对成功范例的宣传,引导社会资本支持创新创业,点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

三是开展创业教育,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创业教育首先要依托高校充足的资源。兰州市高校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路,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大学生创业素质所包含的要素,从规范标准、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和改进创业课程体系、完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提高创业培训的质量和创业培训的实际效果。其次,政府和社会机构要着重加强创业实战培训,健全创业辅导指导制度,提高创业经验和能力,通过举办创业训练营、创业创新大赛、专题讲座、出版刊物等一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四是健全创业制度,保护创新创业成果。创业氛围的营造还需要大力保护创业过程和创业成果。为此,建议兰州市委市政府优化政务服务,完善支持政策,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可进可退的创业通道,让想创业的民众大胆创业、敢于创业。同时,通过组建“众创空间”联盟等形式,架起企业与政府对话的桥梁,畅通解决问题的渠道,让遇到困难的创业者有效解决难题从而继续创业。

参考文献:

[1]蔡莉,单标安.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回顾与展望[J].管理世界,2013(12).

[2]胡荣华.“绿色南京”与南京创业环境优化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04(9).

[3]段学森,王轩.城市创业环境优化建设研究——以天津市为例[J].人民论坛,2013(01).

[4]叶依广,刘志坚.创业环境的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南京社会科学,2004(9).

[5]江三良.论创业氛围的形成与传导机制[J].安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0).

[6]吴义刚,荣兆梓.地区创业氛围及其作用机理:一个族群水平的创业分析架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05).

作者简介:高瑛(1978—),女,甘肃平凉人,兰州理工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创业教育。

(责任编辑:李直)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环境兰州市经济发展
兰州市园林绿配置模式
阳光少年的飞驰年华——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轮滑社团活动掠影
兰州市艺彩少儿美术作品选登
湖南大学生创业环境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创业中的高校协同作用
宁波市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