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引导迁移,提升核心素养

2018-02-26辛伟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迁移能力初中化学策略

辛伟

【摘   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运用迁移理论将学生所学的知识、方法得到迁移,提高他们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本文主要从塑造良好的认知结构、打破思维定势的干扰、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等角度阐述初中生化学迁移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迁移能力;策略

教师迫于应试的压力,为夯实基础、提高成绩,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习题的训练,而忽视了学习技能、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对化学原理一知半解,面对新的问题常束手无措,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才能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师要以迁移理论为指导,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让他们的知识、技能、方法得到灵活地迁移,以更好地解决新的问题。

一、塑造认知结构,建构知识联系

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否完整,决定着学生的学习迁移是否顺利。教师要设计新旧知识联系的启发性材料,以浅显的语言,或形象的图片、有趣的实验为学习新知铺路,会以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新知。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前后知识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知识结构图,让原本零碎散乱的知识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的思路变得更清晰,掌握得更牢固。如在学习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时,由于涉及的物质多、反应多,学生难以理解记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并绘制知识结构框架图,让学生发散思维,产生独特的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反应的条件、生成的产物,让学生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结构,能促進他们的深入理解。

教师要重视概念教学,让学生全面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规律,从而建立对化学认知特征的认识。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实验、图片等材料,对事物产生感性的认识,通过教师的诱导,让学生学会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析、综合。如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理解,有些学生只是简单地认为它们的区别在于能否再溶解某种溶质。教者设计了探究实验,设计了对照实验,通过改变温度、增减溶剂的量实现两者的相互转化,学生再次表述概念时,就一定会抓住“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量”这两个关键词。

二、打破思维定势,加强变式训练

消极的思维定势能引起负迁移,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类比、分析、归类,能从相似事物中找出不同之处,纠正原有的错误认知,改变固有思维的影响,使自己的认识更深入。如果学生运用旧知无法解决新问题,就会产生认知冲突,会使学生产生去辨析原有观念,能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促进知识的正迁移。如在学习“盐和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条件”时,教师要故意设置疑问:钠与硫酸铜溶液能反应吗?如果能反应,其产物是什么?学生会受到固有认知的影响,认为是可以反应的,会生成铜和硫酸钠。教师有意不进行评价,而是通过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有气泡和蓝色沉淀产生。学生感到很奇怪,教师顺势解释,钠是先与硫酸铜溶液的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前金换后金,盐一般可溶”的“金”不能是活泼金属。

教师要加强变式训练,对材料、要求、过程等进行适当的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从而发散他们的思维,以避免他们的思维陷入僵化,从而影响他们的迁移。如学生在计算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含量时,易受到“生成物总质量等于反应物总质量”的影响,易产生错误。教者设计问题:已知12克碳与32克氧恰好能完全反应,则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现在12克碳和40克氧气,完全反应后物质总质量是多少克?生成多少克二氧化碳?

三、遵循认知规律,提升概括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由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引领学生参与概括练习,促进他们迁移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书本、观看视频、操作实验等途径捕捉关键信息去主动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如通过观看视频掌握常见的防锈措施。教师要让学于生,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分析,提高他们的概括能力。

四、促进学生反思,促进知识内化

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不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学习迁移能力的发展。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每节课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看有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能否大致将所学内容说出来,能否提出改进的意见。在测验后要分析错因,是审题不清,还是思路不清晰;是方法不恰当,还是知识遗忘,及时解决存在问题,通过巩固训练,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要以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让他们在辨析、探究中获得新的认识。

五、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正向迁移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趣事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实现有意义的建构,促进他们对知识经验的改造与重组。教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神奇与美妙,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挖掘教材,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有意义的情境,从化学的角度切入,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教师创设实验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对知识的迁移。如夏天存放碳酸氢铵的仓库里,会有浓烈的刺激性气味,问学生袋内的化肥为什么变少了,学生的探究欲被激发,他们积极思考、讨论,说碳酸氢铵升华了,有说分解成气体了。教师让他们观察碳酸氢铵实验,分析其消失成因,利用所学知识展开探究,给出碳酸氢铵的保存方法。教师创设媒体情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为直观,使迁移变得更加容易。

总之,虽然大部分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体系与实验技能,教师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利用学生的“前知识”,促进他们的知识迁移,培养他们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业红.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迁移能力的四个环节[J].学周刊,2012.

[2]许乃林.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J].读与写,2012.

[3]李爱姣.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J].高等函授学报,1994.

猜你喜欢

迁移能力初中化学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高中化学学生知识迁移学习力研究
大学生就业路径分析
促进学习迁移,提高教学效率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