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幸福作文的密码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2018-02-26寿蒋洁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教材素养作文

寿蒋洁

(鹤壁市浚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河南 鹤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由此可见,作文,正是学生以语文学习力为经、生活成长力为纬而编织成的生活图景。习作的意义也在于用文字传播的方式,将学生的认识、思考、感悟和情感传达出来,进而对自己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这一点出发,写作就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在日常课堂作文教学中,我一直在探索、否定、发现、总结、实践……循环往复,也一直不停地向名师学习,渴望寻求一个写作的新路径,渐渐地,在学习反思中看到了一丝丝光亮……

一、课堂作文——山重水复疑无路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新课改以来,很多人热衷于从“人文性”方面对作文教学发表见解,却对“如何有效地写作”避而不谈,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也难以求“解”。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一学期完成8篇习作,教材一般是六个单元,每单元设置一次写作训练,教师在实际操作时,问题就出来了:训练学生能力上有没有梯度性?作文题目之间有没有联系?怎样指导学生的写作?怎样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学设计如何安排?……这一直以来成了令一线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语文教师感觉无本可依,作文教学随意性大。不过,我们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却也只是“百花齐放”,老师各有各招,费了很多神,花了很多时间,学生却还是提起写作文就头疼。

温儒敏老师指出:“‘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力图突破既有的模式,在突出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注重基本写作方法的引导。写作方法和技能训练的设计编排照顾到教学顺序,让老师能够落实,克服随意性。每次都突出一点,给予方法,又照顾全面。”一线教师一直在寻求一本能够指导学生写作的“校本教材”,直到2017年部编本教材的使用让我们看到了希望。例如,七年级上册,作文训练是这样安排的:从“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到“发挥联想和想象”,每单元的写作训练目标紧扣单元课文,思路循序渐进,我们的课堂也有本可依了。

“部编本”语文教材旨在努力建构适合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内容主题上,“积极健康地学习和生活”理念一线贯穿整个作文板块,使学生可以走进教材学“前辈”,走出教材“过日子”,叙述人人都可能经历的日常生活,从而吐露自己的喜怒哀乐,展示不同的生活情境,感悟生活,获得成长。

二、“见招拆招”——犹抱琵琶半遮面

生活需要七色光,人的成长需要五谷杂粮,作文教学决不能单打独斗,阅读写作不分家。课文既是范,也是本,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好课例,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好素材,更是及时点拨学生写作技巧的好作文。

记得学习莫怀戚的《散步》这篇叙事散文时,目标是“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学习此课的目的只是要传承一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会一家三代人浓浓的亲情。这次教学,我在和学生探讨这篇文章写作目的前提下,进一步寻找了一些写作上的技巧。

首先阅读文章要理清思路,把握文章构思,《散步》的构思就很实用:交代清事件的六要素,散步的原因—经过—结果—升华主旨,有冲突,有人物描写。其实初中生写作文很多都是围绕自己的生活圈:学校、家庭、社会,写感悟最深的经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散步》就是选取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用情趣盎然、含义丰富的语言展示了一个家庭真实的生活场景,与学生口味相投,能够使读者入情入境。

本文与学生的生活情境非常相似,还有很多方面也值得借鉴,如精练的人物描写,小家伙的语言,“摸摸”“蹲”“背”几个动词,极富画面感,意在言外的、生动诗意的环境描写,回环复沓的句式等,可以让学生及时进行句子仿写,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一家人的生活,照葫芦画瓢写一篇,形似也行,能够选好有价值的素材,立意深刻,神似就更好了。

好文章耐读,好作文要会仿写,仿着仿着就有了味道,写着写着就写出了意境。余映潮老师曾经说过:“训练加积累,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对于学生来讲,训练和积累,又何尝不是学习语文、进行写作的法宝呢?

三、厚积薄发——为有源头活水来

黄厚江老师说:“文章是高楼,素材是砖瓦和泥沙。但一幢大楼,仅仅有砖瓦泥沙是不行的。不要说造大楼,造一间小房子都不行。还有许多更为重要的东西。”这些更为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思想文化的沉淀,是生活的积累、情感的积累。作文,正是学生以语文学习能力为经、生活成长经历为纬而编织成的生活图景。

生活积累,就是善于把普通平常的生活“据为己有”,使之成为写作的材料、写作的源头、写作的动力、写作的灵感。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河师大附中的任云峰老师,他解读了当“语文老班”的幸福密码,让我对写作训练、写作素材的积累,有了新的认识,帮我解决了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素材苍白无味的难题。他以班主任为圆心,以与学生共同的校园生活为半径,画圆,一个大大的圆中填满了初中三年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初中生习作就是要去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真,就是真实、鲜活的素材;善,就是传达正能量;美,就是提升学生的幸福指数,获得高雅的生活情趣。从学生入校到“初三的冲刺告白”,每一个切入点都是学生写作训练的契机:集体生日会,训练学生写人记事;给同学的点赞,教会学生写颁奖词;课前两分钟演讲,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美,传递正能量;以小组为单位定时分批制作以感恩、奋斗、责任、梦想等为主题手抄报,为议论文积累素材;制作名著阅读手抄报,群文阅读手抄报,积累写作技巧;初三冲刺阶段,写学生致中考后自己的信、致父母的信以及家长致孩子的信,做好家、校、学生与家长的心灵沟通,让灵动的文字发挥正能量、传递真情。一情一景,一事一文,即情即景,不打写作的旗帜,却也是时时处处在写作,看似不刻意实是有意而为之。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是真实情感的流露,自然也能出彩。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反复解读任云峰老师的“幸福密码”,我深刻地认识到:生活是素材积累的源泉。面对异彩纷呈的生活,为什么有的学生写作还是千篇一律呢?原因在于,他们缺少生活意识,对生活抱一种无关痛痒的态度。所以,再鲜活、再丰富的生活对他来说也是无意义的,因为他们平时没有为自己“积累”,写文章就不能融入自己的思想。想来,还是语文老师不能及时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和体会生活。所以说,学生不但需要勤思精练,还要把写作纳入自己的生活指标,更重要的是老师要能“锦囊相助”。

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写作千古事,积累知人意。积累从哪里来?当然只能从生活中来,只能从阅读中来。生活的积累离不开阅读的底蕴,幸福充实的生活从阅读中来,还要到阅读中去。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一个学生的写作力,就是这个学生的成长力。一个学生的习作,是他成长的轨迹,是他生活的缩影,是他内在的心声,是他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也是当代中学生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核心素养背景下,作为语文老师,解读幸福作文的密码,探寻那柳暗花明的又一村,需要我们首先要有学习力、反思力,学生才能更具成长力!

猜你喜欢

教材素养作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教材精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