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
2018-02-26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实验小学杨丽贤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实验小学 杨丽贤
“感恩”,顾名思义,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感”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去体会,“恩”是他人对自己真心的关怀。 在现实中,许多人以自我为中心,在极端个人主义驱使下,凡事只考虑自己,有的学生经常欺软怕硬,指使其他学生为其买东西、白跑腿,他享用起来却心安理得;有的学生天天零食小食品不断,下课吃,上课也吃,但他们却不努力学习,不体会父母的钱来之不易,从没有过报答父母之心;有的学生对老师的付出视而不见,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更是拒之千里,甚至视老师为另类,逆反心理极强;这些学生不懂感恩,不懂感恩他人,感恩父母,感恩师长,进而就更不用说感恩生命,感恩自然,感恩社会了。
首先,感恩是在道德层面上的要求,“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常怀一颗与人为善之心,莫做半点苟且龌龊之事。要把学生培养成道德操守高尚的人,就必须进行感恩教育,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其次,感恩是在情感层面上的要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情,才能学会感激,学会感动。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美好丰富的人,也离不开感恩教育。
语文课堂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应在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感恩教育,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找准感恩教育的切入点,让感恩教育走进语文课堂,使每个幼小的心灵得到一次次深刻而长久的洗礼,从小学会感恩,学会感激,学会回报,才会奏响和谐社会的生动乐章。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呢?下面谈谈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在教材中充分开发感恩教育资源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材中里,有很多感恩教育的文章,有许多文质兼美的赞歌,如爱国题材的《我爱祖国》、感父母恩的《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师恩的《画杨桃》、感友恩的《她是我的朋友》、感恩大自然的《只有一个地球》等课文。教材中一篇篇真挚的散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诗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素材,更是对学生进行着感恩教育的重要题材。我们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有关感恩教育资源,细心体会,认真琢磨,细细品读,深入课文的意境之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赏析、领悟,激发他们的心灵,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领悟感恩教育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可供我们借鉴的感恩教育的素材,我们在学校举行的经典诵读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学习积累大量的优秀古诗文,比如从诗歌《过故人庄》《赠汪伦》中体会对朋友的感恩之情,从诗歌《游子吟》中感受对母亲的感恩之情,从《三字经》《弟子规》中领悟对父母、师长的感恩之情,从诗歌《望庐山瀑布》《望岳》中体验对自然的景仰之情和感恩之情。对这些古诗文,要求学生多积累、多背诵,这不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强记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深厚的文学素养,并把其中的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这些古诗文就像一颗颗真善美的种子,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些经常吃零食的学生不再买零食吃了,让他们知道父母的操劳不容易,要把零钱积攒起来花到最有用的地方。让传统美德在学生的身上展现,让感恩教育伴随着学生成长。
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体验感恩教育
1.作文教学活动。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需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对文章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表达特点进行领悟外,还要充分利用所学课文的示范作用,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角色体验、情感体验、情境体验,然后换个题材,选取不同的角度,进行写作训练。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后,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通过作者文本的描写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感知大自然的赐予之恩,感恩大自然之情由然而生,带着这份感恩赞美之情,模仿所阅读的文本的写作特点,写写自己的家乡或者游览过的自然景观。这样让学生有真情实感的体验,怀着感恩之情来写作,由感恩大自然延伸至保护大自然,在自己的作文中体验感恩教育,印象尤为深刻,有着良好的教育效果。
2.朗读教学活动。
适宜感恩教育的文章,大多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包含浓浓的人情味和人生哲理,适合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验恩情与深深的感激之情。在学生理解文本,知道感谁的恩,感什么恩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感情朗读的重点,一是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二是突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语段,要引领学生在朗读中体验人物的崇高精神。
3.布置孝心作业。
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教师节等特定意义的节日,适时进行感恩教育,创设感恩情境,给孩子们布置孝心作业。如给父母一声问候、洗一次脚、端一杯热茶,做一次力所能及的家务,给别人一个微笑,亲手给老师制作一份贺卡,随手捡起地上的一片纸屑,让孩子在施恩报恩中体会给予的快乐。让学生从孝心作业中学会关心父母、老师,体验生活,学会感激,学会报恩,这无疑是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做法。
感恩是社会和谐的黏合剂。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是人与人的和谐。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少些抱怨、仇恨和对抗,多些宽厚、友善和快乐;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报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只有学会感恩,这个社会才能最终形成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让学生学会感恩是教师义不容辞的崇高使命,让感恩教育走进语文课堂,为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语文教师应尽的贡献,我们任重而道远。
[1]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