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素材的知识点体现
——分析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
2018-02-26福建漳州漳浦县锦屿中心学校郑建平
福建漳州漳浦县锦屿中心学校 郑建平
数学知识本身是来源于实际生活的,并对生活进行服务。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日常授课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构建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要结合实际生活当中的素材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生活话题等,帮助学生强化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促进学生产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其深层次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利用生活当中的现象和故事,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会比较倾向于感性认识的体验,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做好对学生的感性引导,利用真实的生活现象以及一些生活小故事等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些感性的故事都来自于生活,是重要的生活学习素材。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对于教学素材要深入挖掘,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以便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例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牙膏盒、香皂盒、牛奶盒、魔方、色子、茶叶桶、乒乓球、弹球、易拉罐等生活当中会经常见到的物品,让学生对这些物品根据外观进行分类,学生会学生把牙膏盒、牛奶盒放在一起;魔方、色子放在一起;茶叶桶、易拉罐放在一起;乒乓球、弹球放在一起,之后教师便可以展开之后的教学内容,长的一组为长方形、方的一组为正方形、圆的一组为圆柱和球。其中,学生可能分不清球和圆柱的区别,因此教师可以进一步利用生活素材举例子等,还可利用顺口溜帮助学生区分球和圆柱如“大球小球都淘气,不会走路只会滚,圆柱圆柱真奇怪,站着睡觉躺着玩”。在这样的授课中,利用生活当中的素材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有益于高效数学课程的构建。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对问题深入分析
小学数学的日常授课与生活素材的应用和生活化的情境有较大的关系,数学课对其的应用要将教学情境作为基础前提。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征以及学习特点,将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并打造趣味性强的生活化情境,以便学生能够在创设的环境中主动对问题进行探究。
例如,在追及问题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讲解追及问题的含义,并结合学生生活中真实遇到的问题举例。如兄妹二人同时从家出发上学,哥哥每分钟走90米,妹妹每分钟走60米。哥哥到校门口时发现忘记带课本,立即沿原路回家去取,行至离校180米处和妹妹相遇。问他们家离学校有多远?其中,教师可以利用动画的形式演示过程,之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思考解答问题的关键点为计算出出相遇时间,逐步引导学生分析出在相同时间(从出发到相遇)内哥哥比妹妹多走(180×2)米,这是因为哥哥比妹妹每分钟多走(90-60)米,二人从家出走到相遇所用时间为 180×2÷(90-60)=12(分钟);家离学校的距离为90×12-180=900(米)。
三、动手进行操作,利用生活素材锻炼逻辑思维
在小学的学习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但学生非常活泼好动,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对于生活素材的应用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其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当中分析数学知识并提炼出数学思想,使知识内化,有益于学生从具体的思维当中向逻辑思维进行转变。在实践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自己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创造能力探究问题的不同解法和思路,可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过程中,需要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其中,教师可以准备一盒糖果,给一组分21颗糖果、给二组分22颗糖果、给三组分23颗糖果、给四组分24颗糖果,让每组的成员将糖果分成四份,多少必须一样。这样,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能够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深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结束语
总之,数学的学习离不开生活素材。所以,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要将生活素材作为前提,深入对其进行挖掘,并在授课中对其进行合理应用,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动手能力等,使小学数学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1]甄强,姜金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分析[J].考试周刊,2017,(64):123.
[2]张莉.构建小学数学高效教学的困惑及策略探析 [J].考试周刊,2015,(24):78.
[3]钟莲平.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分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