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木为梁 曲木为犁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姿态

2018-02-26薛瑞强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5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能力教育

薛瑞强

(胶州市洋河镇河西郭小学 山东青岛 266322)

一、因材施教的渊源和定义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其很多教育思想仍指导着现代的教育实践。《论语先进》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针对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孔子也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由此可见,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因材施教。宋代大家朱熹把它进一步概括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很重视运用和发展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其曾经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就是因材施教。这些教育大家的教育观对于今天的教育者来说,更是受益匪浅。

故此因材施教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分析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有针对性的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扬长避短,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

二、教师应当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由于先天的生理因素、后天环境中所受到的千差万别的影响以及他们在活动中对现实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在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有着共同的年龄特征,但是在性格、兴趣和能力等心理特点方面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熟知每名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进行因材施教的必要条件,这就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学生、做到全面了解学生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只有热爱学生、做到全面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教育好学生。在相同的年龄基础上,每个学生的差异是绝对存在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带着对学生的爱,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所具有的不同的个性、家庭背景、生活经历等,分析学生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差别,知道他们都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逐步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差异,发扬其优点、长处,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心中要一直存在这样一个信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姿态,都会成才,有的会是大树,有的会是花朵,关键在于你如何去爱每一个学生”。

2.转变教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制的约束以及教师在自身和学生心目中管理者定位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统一的备课模式、统一的教育方式压制了学生个性的释放,特长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育模式,进行分类教学,分类教学是在传统班级集体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将班级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教学技术结合起来,变全班一个备课教案为个案化,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因材施教目的。同时教师要尽可能做到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以平等朋友的身份面对所有的学生,注意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及时沟通,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解除学生的束缚,与学生积极互动,以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做到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控制教学节奏,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做到有针对性教学,使课堂教学效果尽可能得到最大的提高,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个性和知识的全面发展。

3.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因材施教与学生的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要注重引导,尊重学生实际存在的个体差异,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不同类型学生兴趣的知识点,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言,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看法,然后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不同的看法,做到因材施教。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同时在作业设计方面,不能“一锅烩”,要设计有层次、有台阶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使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可以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获得学习成就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热爱学习,拥有了独立获取知识、自我学习的能力,自然会非常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就会收到非常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材施教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三、因材施教的教学实践

在多年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一直用“因材施教”的观念指导日常的教学,教师口中的“优等生”,也并不是样样优等,而传统意义上认定的“后进生”其实并非“朽木”,兴许在某些方面还是特长生,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观察总结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针对性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对于“优等生”,可以提供给他们一定难度或深度的习题,例如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含义引申等开放性作业题目,教会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后进生”,由于他们基础薄弱、作业布置难度可以低些,达到课程基本要求即可,循序渐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于性格外向、活泼开朗的学生,可以肯定其优点,发挥其特长,鼓励他们参加课文朗诵等活动,对性格内向、怯懦的同学,则要了解他们的性格成因,采取激励的方法,帮助其克服恐惧、 害羞等不利于其自身发展的心理,当他们完成学习任务时,多鼓励、多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结语

总之,因材施教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顾及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个别教学措施才能使所有学生都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做到要求适当、有的放矢,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