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自信

2018-02-26王春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王春艳

(长春市第159中学 吉林长春 130600)

一、学案中,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

现在的《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更加人性化,每课的内容都包括若干个板块“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链接”等,越来越多的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字体也用黑体字,大字,小字区分,重点内容清晰明了,更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我们不仅要受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在设置导学案时,每节课的知识点一定要集中,重难点突出,分层次,低目标,严要求,力争让所有同学都能有所收获,在自主学习中树立自信心。

二、导入里,学生们自信的快乐参与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怎样的课堂更有时效性,怎样的课堂更易于学生接受,怎样的课堂学生更喜欢,怎样的课堂更易于学生的发展,这一直是我们这些老师孜孜以求的永恒话题 。经过“分层次、多展示、勤质疑、善评价”课改理念的不断洗礼,经过课堂的不断摸索实践 ,我认为恰当的导入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前提。

1.品味好奇,激发学生求知欲

好奇心是孩子们最重要的特征,是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核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每一位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次在讲《公民的著作权》时,我曾这样导入:“同学们,著名作家金庸以1元人民币的价格将其著作《笑傲江湖》的电视剧拍摄权转让给中央电视台,请问他为什么要郑重其事的收取这区区一元钱呢?”这就会引发学生想去探索的欲望。

2.视频导入,力求直观形象

教师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课件,使抽象的原理、概念会变得直观,具体、形象。不仅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讲授《中华传统文化》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的“中国元素”视频,引导学生以组为单位找寻视频中出现的中国元素有哪些?比一比,看那组找得多。在美轮美奂的视频材料中,学生们不仅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而且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他们都被深深的感染了,都能积极主动的、热情的投身课堂之中。

3.情境导入,力争水到渠成

创设情境是思品课历来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有了恰当的情景,课堂的学习就水到渠成,甚至事半功倍。而走进学生生活的情境更是学生最喜欢参与并最有热情参与的。记得在讲“情绪”时,上课时我先没讲课,而是对学生们在课间的打闹大肆批评,接着对他们在课堂的优秀表现又加以表扬,这样“情绪”的主题就直接体现出来了,所以新课的教学也就很自然的水到渠成了。

4.关心国事,时政深入人心

只有结合了当今时政的思品课才永远有着新鲜的血液,才会永远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各地的中考试题都坚持把握时代脉搏,紧扣时政热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因此我在讲九年级“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时,我就结合了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美,访英受到最高级别待遇的问题,引导学生们展开联想,另外,“纪念反法西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更是我的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话题。这些话题由于其时政性强,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更是一个最好的契机。

充满激情、充满情趣的导入,给学生的是感染,给学生的是激励.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会怀着自信自然而然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三、课堂上,学生在自信中快乐学习

新课改下的课堂,学生是主体,老师只是引导者,领路人,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导者的课堂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1.分层教学,因人而异,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道法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不需要太多的基础,只要学生有兴趣都能学好,明白这一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班级的学生分为三层,学困生为A层,中等生为B层,优等生为C层。对于A层学困生,每节课为他们单独设立学习目标,熟读并整理新授知识,掌握基础知识点。对于BC层的同学,要求他们在掌握书本知识基础上,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于主观题,能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进行科学的判断分析,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2.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给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

相信学生,给他们展示空间会让我们看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如在教学“学会宽容”一课时,我结合多媒体材料,给学生讲了一个“五尺巷”的故事,抛砖引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积极性。接下来我趁热打铁,生活中你们身边互相宽容的故事还有哪些呢?“身边的宽容”故事会开讲了,同学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举手跃跃欲试,从而使他们更深刻的领悟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宽容的道理。

现在的初中生好奇心强、好胜心强,一段情景短剧,顺利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作欲望。一场激烈的辩论赛,能让学生清晰的明辨是非。课前布置几个平时爱模仿的,会表演的学生依据课本内容自编自导自演几分钟的小品,会使学生情不自禁的将注意力投向课堂。课堂上挑选学生感兴趣的热门话题,如“网络的利与弊”、文化多元化的利与弊等,让学生搜集材料进行分析,展开辩论,非常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更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为根本目的。除了给学生传授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外,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更是势在必行。

例如:在教学《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课时,我鼓励学生搜集整理能够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启示和震撼;在展示分享的过程中,在名人精神的启迪下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一节成功的课,一定是不拘泥于教材,积极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课;一节成功的课,一定是恰当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紧扣学习内容,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的课;一节成功的课,一定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增长知识,收获自信,享受学习快乐的课!

总之,一个故事,一则名言、一首歌曲、一句鼓励……都可以激发学生不尽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是学生们敢参与,想参与,爱参与的课堂,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耐心、爱心、信心的高效课堂,为了这样的课堂,我时刻准备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