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
2018-02-26蒋巧妮
蒋巧妮
(江苏省昆山市亭林中学,江苏 昆山)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领学生关心社会、珍爱生命、感悟人生,积极健康地生活。因此,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意义,改变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进入课堂,体验生活,塑造健康心理、良好品质和法治素养。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的必要性
初中生不断扩展的生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同时,任何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体验和实践,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把课堂与学生生活、体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参与到体验活动中来,在体验和践行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大都过于深奥、枯燥,学生存在理解困难。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忽视学生的体验参与,造成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过强,只能按照教师的要求死记硬背和理解,而不会喜欢上这门课程。体验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尊重学生主体性,能真正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正确、深入理解相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转化成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的形成。
二、体验式教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和自身特点,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道德和法治的认同感、亲切感。例如,在七年级《学习新天地》中的“学会学习”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开学第一周总结会”的动画视频,视频中,可爱的动画人物在总结会中分别总结这一周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感悟。然后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分析自己是否也存在这些问题,并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更加积极科学高效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投入更多的学习关注度,更加积极地进行思考、探究。
2.小组合作体验,提高学生参与度
小组合作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间的成员通过相互探讨问题,取长补短,共同完成学习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在教学中设置一个探究式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分组探究,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这不仅可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合作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提高警惕,远离危险》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提前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按照优差结合、性格互补的方式进行分组,提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怎样的危险问题呢?又应当怎样避免危险,学会自我保护”等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在学生讨论完成后,汇总成一篇完整的危险防护手册。分组合作比单纯教师灌输,获得的知识的体验更加深刻、更加持久。
3.体验角色扮演,调动学生积极性
角色扮演主要通过让学生扮演自己以外的其他角色,并从扮演角色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处理问题,通过这样的体验提高学生对他人的认识与感受。即根据教学内容,确定主题或者故事主线,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从角色的角度进行问题分析、处理以及解决,让学生在故事中领悟知识,构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例如,在《亲情之爱》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设置故事主题“母亲节前一天”,让学生分别扮演父母、孩子,并根据日常的生活实际来拓宽故事内容,将“自己”与父母的温馨相处方式或发生的不愉快展现出来,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与付出,并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关心父母,用爱回报父母,克服逆反心理,密切亲子关系。这样的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达到了课程的预期目标。
4.注重实践体验,拓宽学生视野
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结合,在探究和体验中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同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需要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生活体验成为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需站在学生发展的全局观角度,注重课堂拓展,将生活体验引入课堂,构建书本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间的关联。
例如,在进行《矫治不良行为》一课的教学时,讲授如何认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体验式活动的具体任务,让学生收集自己所见所闻的不良行为,并查阅《预防未成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思考一般的违纪行为和违反公德的行为与不良行为的区别和联系,并在课堂上予以展示自己的体验成果。这样的课堂教学,把老师单纯的知识传授变为学生主动学习。
体验式教学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师生互动中有利于让学生领悟道德与法治的要求,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实现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