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政治主观题失分原因及应对策略
2018-02-25孔菊亚
孔菊亚
(陕西省华阴市岳庙高级中学,陕西 华阴)
一、失分原因分析
经过长期的政治课一线教学实践,并结合学生参加的各种类型的考试,包括基础性考试、诊断性考试、总结性考试以及高三的模拟演练,我逐渐总结出了学生在答主观性试题时普遍存在的问题。下面将学生失分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这是大部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答题时对基本概念界定不清,知识点容易混淆,对基本观点理解不透彻,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有些知识点不全面,导致知识的表达不准、不全,思维不够灵活、敏捷等。
二是审题不到位,答题能力差。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无法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出答题的有效信息,面对所给出的材料茫然不知所措,这就容易造成无法准确切题,不能把教材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导致审题不准,答非所问,或罗列教材知识,让评卷老师去筛选评判,或只是原原本本地把材料抄下来,抑或是东拉西扯,颠三倒四,不着边际,根本不懂得政治主观题的答题套路,学生自然失分就多。
三是卷面不够整洁、美观。这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组织答案时书写潦草,条理不清,表述缺乏政治术语,口语化严重,经常出现表述词不达意,思维逻辑混乱。
二、解答主观题的方法策略
一是夯实基础知识。复习中应结合《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范围,把散落在课本中的各单元、各课、各框题的考点知识重新梳理清楚,而且要注重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的构建与形成,弄清楚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使所学知识更加系统化,达到“点”“线”“面”相结合,以备做题时随时去搜索和采集。这样有助于我们建立宏观的解题思路,达到融会贯通。对于新增加的考点尤其不能忽视。如《经济生活》中“围绕主题,抓住主线”,要在理解教材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精神以及近几年全国两会精神,把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结合起来,形成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主干的知识体系,做到对知识的熟练记忆、准确理解和快速再现。
二是严格审题,明确答题方向。审好题的关键就是要认真读题,审题时首先要审设问的知识限定,明确考查范围。高中政治教材,从大的方面看,政治学科有四个模块的知识,即《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四个模块。而从小的方面看,每一个模块又划分为不同的单元,课、目等更小的知识单元。通过审题目设问,考生首先要弄清楚设问考查的是哪一个模块,甚至是哪一个单元,哪一课,哪一个章节的知识,只有这样答题才具有针对性。其次,审题时要审设问的主体限定,明确考查的行为主体。明确了设问的主体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就能更准确地确定知识范围,快速地检索知识要点。尤其是对《政治生活》的考查,要求学生必须了解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等行为主体涉及的相关知识。其三,审题时要审设问的客体限定,以此明确回答内容。所谓客体,就是主体指向的问题情境,限定条件等。弄清客体限定,就清楚了对问题思维的环境条件,才能确保回答不跑题。
三是学会用教材知识分析材料。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以能力立意,以现实问题命题”成为高考政治命题的趋势。近几年全国卷高考试题,在情景创设、问题设置等方面表现比较明显,侧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复习做题时要引导学生通过审设问,明确题目要考查的知识范围,设问的主客体及考查角度,大概列出答案要点。然后仔细审读材料,并准确找出材料中反映所列观点的有效信息,将材料信息和知识要点有机结合,严密思索,同时需要回想相应的时政热点背景。
四是要做到规范答题。在组织答案时,首先字迹要工整,观点要清晰,要紧密结合材料且结构要紧凑、合理。其次要用政治术语,作答时要做到: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保证卷面整洁美观,让人一看便具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是获取阅卷老师同情心和印象分的秘诀。
总之,高考政治主观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很多,关键是如何恰当运用合适的方法解决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当然巧妙清除学生考试以及高考中的拦路虎,考生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高的思维能力以及养成规范答题习惯等,这就需要每位老师在平时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与技巧的指导,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学生的成绩和答题能力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