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导入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8-02-25王春燕
王春燕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蒙古中学,黑龙江 大庆)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减负增效成为教学的主流之一,在此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应不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通过在课堂上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俘获他们的心,使其由闲散的课下状态迅速进入紧张的上课状态中。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应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应从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运用情境导入法来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合作“教”与“学”,实现教学相长,为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导入问题情境
俗话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诚如此言,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导入问题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教师在导入问题情境时,应讲求科学的方式方法,从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出发,导入集趣味性、新颖性、生动性于一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授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手绘线条图像——立体图象的表达》一课时,就导入了问题情境。在上课之初,我先以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带你们去美术的世界中遨游。下面,我们来到了我们的第一站,学校大门口,让我们放眼望去,想一想我们正对一个平面的机会多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探究积极性。在学生踊跃回答后,我对其进行了补充,说道:“我们见到的绝大多数形体由于离观察者有不同的距离,导致我们见到的物体往往不会正面面对我们。”这样的导入情境设置,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环节教学起了个好头,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和推广。
二、导入竞赛情境
初中美术是一门独特的学科,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美术对人性情的熏陶作用,教师在教学中不妨导入竞赛情境,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竞争等达到学生的乐学和乐练。这样的导入法设计,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他们的多项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还能使该情境导入法达到最佳的效果,可谓是一举多得,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例如我教授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纸的立体表现—纸雕塑》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主观能动性,我采用了导入竞赛情境的方法。在上课之初,我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利用课件播放了马的制作,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之后,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问题一:马的哪些部位采用了折、弯曲、切、挖?问题二:马的哪些部位是点、哪些部位是面、哪些部位是线……在设计完小组竞赛题目后,我又公布了竞赛规则,回答最快、最准确的小组将会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这样的导入情境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引起教师的重视。
三、导入生活情境
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习美术必须走进生活,最终使美术知识被学生内化和吸收,与此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其美术核心素养。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在导入生活情境时,应将课堂所学内容与生活进行紧密联系,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导入,为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我在教授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一课时,就导入了生活情境。在上课之初,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生活中见过虾吗?它长什么样子呢?”这个问题抛出后,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回答完成之后,我对他们的踊跃回答给予了表扬,然后组织他们欣赏齐白石的国画作品《虾》,以生活化元素进行切入,再与生活中的实物来进行对比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真正理解了齐白石所说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的真正含义,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是一举多得,值得教师在教学中实施和推广。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诚如此言,美术教师在进行情境导入时,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将自己融入其中,通过师与生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实现教学相长。实践证明,好的课堂导入对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具有积极意义,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了解学生心理,采取科学导入法,使课堂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