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思考
2018-02-25王昌林
王昌林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茅村中学,江苏 徐州)
高中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精神、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的有效措施和重要途径。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高中历史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基础知识的传授工作,还要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此基础上实现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高中历史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首先要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传授,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作为学生接触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历史教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最根本途径和直接来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重视对历史教材的运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对历史教材进行详细的、深入的阅读。接着,教师再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置,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创设法等,开展合理的、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历史、感受历史,从而掌握历史和吸收历史[1]。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教学“抗日战争”有关内容的时候,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于抗日战争的视频或者图片,将学生的爱国情怀充分激发出来,这样就自然而然将学生引进“抗日战争”的情境之中,既能加深学生对这节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让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在我国历史上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二、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优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
从目前高中学生在历史学科上的学习情况可以看出,高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普遍较低。归根究底,这种情况与学生没有正确学习历史学科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笔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采取题海战术或者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欠缺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生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学习,不仅无法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甚至还会对历史学科产生一定的反感情绪和排斥心理,这种不科学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和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2]。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当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以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历史这门学科的学习,发自内心喜欢上这门学科,而不是仅仅将其视为提高高考分数的一个手段。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机,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在此基础上优化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历史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科中存在的规律进行总结,让学生从中受到历史人物以及历史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让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得到快速的提升。因此,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抱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心态进行教学,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有效、合理和科学地学习历史知识,这对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三、采取多元化教学形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实际教学中,仅仅依靠历史基础知识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思考相应的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其本质,在知其然的基础上还能知其所以然,从而参透多元学科史观。诚然,历史教师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丰富,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学习需求以及身心发展规律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营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特点和情感需求的良好氛围。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也会针对相应的历史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和探索,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的调动,课堂教学也会因此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
以上文中的“抗日战争”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给学生播放抗日战争的视频或者图片之后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就相应的抗日战争主题进行研究,比如抗日战争的深远意义等。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知识,还能对学生的学科思维进行培养,此外,还可以对学生多元学科史观进行强化,这对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高中教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历史学科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历史素养、人文素养等核心素养。历史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学科素养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自主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