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化学教学存在问题与策略
2018-02-25向卿
向 卿
(黄平县旧州中学,贵州 黄平)
新课程改革自实施以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取得了良好成果。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地理位置偏远,师资力量和基础设施有限,教学资源较匮乏,并且学生整体素质水平较差等原因[1],导致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矛盾。作为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从教的化学教师,从自身教学环境出发,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提出了思考。
一、农村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化学优秀师资力量不足
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教育相对投入少,办公经费紧张,教师应该享有的政策福利无法保障,与城里教师相比福利待遇严重偏低,导致部分优秀教师外调,甚至改行。而新进教师数量有限,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过程中无法把握重难点等问题。这两个方面的原因直接影响到了化学新课改的实施效果。
(二)化学实验环境条件有限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作为教与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科学素养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由此导致新课改下化学实验的实际教学困难。实验比原大纲增多、实验室不够,实验配套器材不足[2],并且占用较多课时,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化学实验仍就走“老师做、学生看”的老路子。
(三)教师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
新课改更加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发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过程是帮助学生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农村学校由于办学经费紧缺,实施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力度不够,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理解不足,实际操作的经验十分匮乏,往往会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学生整体基础较差
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办学考量:优质生源外流。本应在农村高中就读的省示范高中落选生到其他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就读;学生入学成绩差。高一学生入学成绩低于其他同类校,文化成绩不好,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不高,接受能力不足,导致知识点讲解过程中学生理解接受相对较慢,课堂效率很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差。
二、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化学改进对策
(一)政府及学校层面
1.加大教育资金扶持力度
国家及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扶持力度,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化学实验设施设备,改善实验配套器材,为农村高中化学新课改提供物质保障。
2.加强化学教师业务培训
学校应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培养方式,邀请化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专家到学校开展讲课、讲座;学校积极建立农村高中外出培训学习机制,为新进教师、年轻骨干搭建外出学习、培训的平台。通过校内讲课、讲座,校外培训学习两个方面开阔化学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综合业务能力。
(二)教师层面
1.改变教学观念,努力提高理论水平
农村高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研氛围不浓、教学模式陈旧等原因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高。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教师组织学生学习是本质,学生是新课改学习目标的主体。因此,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摒弃以往陈旧的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观,努力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3],全面落实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观,积极培养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提高业务能力,练就扎实教学功底
新课程下,化学教师作为课改的实践者,必须具备扎实的化学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化学实验技能,依托教育新理念,立足教学实践,狠抓“备、上、辅、考、批”五个教学环节,确保学生有所学、有所得。
3.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在新课程中,教师努力实现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生脑、眼、耳、手、口的全身心活动,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开发、丰富课程,使学生处于探索求知的状态,促进学生想象、思维和创造性的发展。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现状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不断加大师资培训和完善硬件设施,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通过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高中化学一定会取得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