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之我见
2018-02-25贾景波索洪飞
贾景波 索洪飞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六○中学,吉林 长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当前的初中教育正在从学生的知识中心论转移到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这一转变是适应了全球化教育的大趋势。当前所说的初中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是学生的文化基础方面;二是学生的自主发展方面;三是学生的社会参与方面。其中学生的文化基础包括学生的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学生的自主发展包括学生要学会学习以及健康生活;学生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学生的责任担当以及实践创新。
一、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科书的关系
核心素养是学生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基础性素养,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是不同的,学科素养偏重于某一学科具体的知识、原理等内容为基础,建立起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可以称之为是属概念与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贡献在于通过具体的学科教材与教学来进行,其中学科的教科书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初中学生的教科书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编写的用书,是课程的核心教材,不仅起到了增进学生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作用,还有影响学生思想品德的作用。各科教科书的质量是影响学校课程标准实现的直接因素,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是基于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前提下进行的。
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教科书的教学设计要求
(一)学科教学内容设计方面的倾向性
初中学生的教科书应该围绕其核心素养而精心设计,在当前的初中教科书内容设计方面存在着两大方面的倾向,一是围绕教学内容进行的知识倾向性;二是围绕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倾向性。
1.学科教学内容设计的知识倾向性
知识倾向性表现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以知识的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以获得知识为最终目标,教科书的编排以学科内容的逻辑性为主,一般有直线型、螺旋型等等,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培养逻辑思维。
2.学科教学内容设计的能力倾向性
学科教学内容设计的能力倾向性,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以学科素养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在学习活动的设计方面,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科教学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
学生的教科书,作为教师教课的教材,遵循的原则应该以逻辑性为基础,但教科书更是学生学习的教材,更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传统的教科书更多地侧重于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从而体现的是教师本位主义。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学科教材正在由教师的本位主义转变为学生的本位主义。教科书的设计,正在努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结构化的学习情境。
学科教学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重在学科教科书的支架体系建设。学科的教学支架体系是教科书编写者为读者而设计的,也称作是助读系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学技术性的支架;另一方面是指教学性支架。所谓的技术性支架主要是指帮助读者有效地使用教科书,包括教科书中的目录与索引等。教学性的支架主要是指帮助读者进行教学的手段,是对学习教科书的帮助。例如一名读者要想了解中国主流观点对林则徐的定性,可能会查中学的相关教科书,看具体的评价,这时他会使用技术性支架,迅速找到有关这方面的内容。但如果该读者想要了解如何解读与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就需要读者借助教学性支架。总而言之,教材的内容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基础。
(三)学科教学设计以开放性为主要特征
初中学科教学设计的开放性,是对打破传统教学设计的封闭性而言的。所谓的学科教学设计封闭性主要是指将各科的教科书设计成为一个完整、封闭的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借助其他帮助就能完成学习,教师不需要借助其他教学工具就能完成教学。教科书的开放性主要是指教科书在初中教学中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由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过程。例如在信息技术、音乐教科书中,设置没有答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上机操作、反复练习等途径获得学习的资源或者其他的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的利用,才能进行的学习过程。教科书的开放性包括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与教学方法上的开放性。教材内容上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在教材内容的设置上,给学生预留对于特定知识概念或结论的总结,让学生自主进行内容的补充。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主要是指在问题的设置上,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思路进行不同途径与方法的学习,例如通过小组探讨学习法、实验法、访谈法等等。在学科教学设计方面的开放性特征,在培养学生学科学习的思维发散性与创造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又与学科教材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对初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学科教材的内容设计与教学的设计,从而帮助初中学生进行有效的学科学习,从而最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