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品格培养策略研究
2018-02-25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小学朱纬宜
江苏省盐城市龙冈小学 朱纬宜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已经不再满足传统的单一式人才培养方案,而倾向于获取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也是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得以高速发展的原因所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从“技能教育”转轨到“核心素养教育”,小学英语作为学生日后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牢牢抓住这一紧要时期,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而在教学实践中多数教师都可以较好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的培养,但文化品格的教学培养则还尚不如人意,这也导致了学生英语文化素养较低,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不高,同时也就要求了教师要对自己的核心素养教学策略进行调整,提高文化品格的培养效率。
一、提高教师的文化培养意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限制文化品格教学不能得到有效开展的主要原因多数是由于教师的文化培养意识不足。在教师群体中还是以“70”的教师为主,这些教师拥有极为丰富的英语教学经验与技能,这些经验与技能可以很好地推动这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核心素养教学,但这也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的发展,而在文化品格培养方面,多数小学英语教师由于缺乏时代学习精神及教学惯性等,无意识地忽视了对学生文化培养,这就使得教师无法及时的对语言文化进行渗透与培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无法较好地进行跨文化教学。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方面的教学时,多数情况下只能够为学生提供礼仪范式的单词、句式、语法等内容教学,从实际效应上讲这种教学是极为浅薄的,没有深入到文化层次上。当学生去外国人家里做客时,学生可以很好地表达交流艺术,但却会“失礼”,这个“礼”既是礼物又是礼节,在英语系国家去拜访友人时是需要拜访者携带礼物(present)的,这是英美语系国家的文化传统,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较好地对这一问题进行解释,就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为学生今后的跨文化交流进行基础培养。
二、关注生活体验以挖掘文化内涵
任何文化环境的文化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空背景中所积淀而成,而教师对学生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就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体验教学,这也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体验,挖掘生活中的文化内涵,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是汉语系国家,而英语文化品格教学则需要在英语文化中进行培养,这就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文化品格的培养造成了一定困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学生设立一定的英语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在这些环境中进行文化内涵的吸收与提取。例如:在教学学生英语文化品格时我就结合了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以“uncle”这个词汇为例,这个词汇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有着不同的表述,如英语中它既可以表示父系亲戚里的叔叔伯父也同时涵盖了母系里的舅舅姨夫等,但在中文语言环境中伯父与叔叔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当然,这一文化差异仅仅是习惯上的差异,但英语文化中与“uncle”这个词汇搭配的用法学生则必须要了解,即:U ncle Sam,这个词组并不单单表示一名叫山姆的叔叔,还表示了美国的一种文化象征,这就为学生将生活与文化内涵的学习有效联系在了一起,推动了学生英语文化学习体验与文化内涵的学习。
三、挖掘文化差异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文化品格教学的初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一方面是教师的教学思维惯性所致,另一方面则是我国是汉语系国家,缺乏特定的文化场景进行文化总结与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文化品格的教学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文化间的对比进行差异化教学,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世界已经迈入了跨文化交流的场景,想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与文化意识就必须要建立在学生对文化差异理解、尊重的基础之上。例如:在教学“饮食”方面的教学时,我就为学生讲述了英国、美国与中国在三餐上的饮食文化差距,这一教学并不是为了对这一内容进行评价,而是为了使学生以此为源,进行文化差异的了解与学习,并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形成文化品格。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就必须要教师先深刻领悟英语文化品格的内涵和培养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文化品格教学现状,调整英语文化品格教学策略,加大对学生文化方面的教学培养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文化品格培养与教学,使学生具有英语文化的核心素养意识与基本的英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