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2018-02-25山东威海市高区第一小学264209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6期
关键词:凡卡文本母亲

山东威海市高区第一小学(264209) 杨 梅

当下,“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热词。对语文教师来说,阅读教学是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渠道。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要“深挖洞,广积粮”,关注文本的内涵与外延,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一、找准切入点,让阅读体验触及文本内涵

语文教材的每篇文章都包含着多个教学点。对这些教学点,教师若想面面俱到,就可能使学生什么也学不到。作为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由一斑以窥全貌,根据教学目标、文本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选取有效的教学切入点,以点带面,层层突破,将文本内容与学生体验整合起来,实现阅读教学的丰厚、扎实。

如,教学《慈母情深》一文,为了让母亲显“形”、显“行”、显“情”,我创作了一首赞美母爱的小诗,引导学生朗读体悟。在朗读体会中,学生不断将作者的情感内化为自己内心的情感。当他们朗读后,我问学生:“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此时,学生积蓄在内心深处的对母亲的感激、对母爱的理解之情被拨动,并将它融入文本中,感悟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这首小诗的吟诵一直贯穿始终,作为课堂的一条情感线,引领全文,让母亲的“形”“行”“情”逐渐突显,加深学生对母爱的感悟和理解。这首小诗就是整个课堂的情感线,贯穿整个课堂。它既是课文内容的适当拓展,又让学生一次又一次深刻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二、捕捉补白点,让言语训练直抵内心感悟

好的文章充满艺术魅力,或“故弄玄虚”,或“欲言又止”。这些作者有意留下的、没有挑明说透的空白点,更能诱发读者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它也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更是实现语言训练和情感体验的最佳结合点。

如,《怀念母亲》一文,作者季羡林先生诉说母亲去世时,有这样一句话:“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教学时,学生联系上文理解这句话,感悟到作者6岁离开母亲到城里居住,很少和母亲在一起生活,即使是相见也是短暂的,现在作者连短暂见面的机会也没有了,所以才会悲痛欲绝、寝食难安。但对这句话的理解,仅仅局限于此是不够的。为让学生深刻地体会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我充分利用此处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在母亲离开人世的那段悲痛的日子里,作者都会回想些什么呢?”同时,补充季羡林幼年时期和母亲形影不离的课外资料,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通过资料的补充介绍,学生对作者母亲离开人世的悲痛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更能从内心深处理解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

文本的空白点是进行语言训练、理解感悟的最佳点。对这样的空白点,我们要善于捕捉、开发利用,让它成为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内心感悟的最佳训练点。

三、落脚蓄积点,让情感升华丰盈内心体验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文学作品蕴含的情感往往体现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或渗透于人物的言谈举止中,或流淌于作者情感抒发中。刘勰说过:“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情感的蓄积点,采用练笔等形式,将学生的情感凝聚、升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盈学生的内心体验。

如,在《凡卡》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过研讨课文,对凡卡悲惨的学徒生活有了深刻的感悟。如何将学生对凡卡零散的、独特的认识集中起来、提炼出来,让积蓄在他们心中那强烈的情感得以表达呢?于是,在研读“学徒生活”结尾处,我引导学生联系文本,充分表达:“此时,我们仿佛听到凡卡内心的呼唤,看到凡卡痛苦的现状……你能把你心中所思所想写下吗?”很快,积蓄在学生心中那强烈的同情、怜悯之情迸发出来。他们将凡卡的悲惨命运写成诗文。他们的描述真切感人,他们的话语震撼人心,他们的表达直抵内心深处,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凡卡命运的同情,充满着对当时社会的谴责。

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捕捉情感的蓄积点,用文本蕴含的情感升华学生的情感,以丰盈学生的内心体验。

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要善于开发文本、创新思维、拓展延伸,让学生有滋有味地进行语言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猜你喜欢

凡卡文本母亲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凡卡》续写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