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学案
——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

2018-02-25

新课程(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易错组内辨析

卢 奕

(上海市崇明区三星中学,上海)

因为我们三星中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学校四周都是农田,空气是相当的清新,但是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所以学生的基础非常薄弱。因而,我一开始在设计这个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导学案时经过了反复修改,最终如下: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if在一定语境中的意思;加深对if条件状语从句的理解。

(2)掌握“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结构。

2.能力目标

读懂反映问题和给予建议的书信并能够对if的用法做到活学活用。

3.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if在一定语境中的意思;加深对if条件状语从句的理解。

(2)掌握“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的结构。

难点:

读懂反映问题和给予建议的书信并能够对if的用法做到活学活用。

我在学习过程中,先设计了一个课前检查:

一、课前检查

由于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课前预习是必需的,只有学生在对所学知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率。这个环节设计的思路很好,因为有预习,就要有反馈。不过,我感觉这个课前检查还是简单了点,感觉如果在学习本节课之前让学生欣赏歌曲if you are happy,效果会更好。学生在欣赏歌曲时,整体感知一下if句型,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内探究

(一)自主阅读课本上的例句,并完成下列句子

但是,感觉课内探究部分,设计的活动太少了,又增加了一些内容。

(二)精讲点拨

我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适时进行点拨、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巩固知识与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基础上,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接着,我又设计了一个跟踪训练:

(三)跟踪训练:圈出正确的答案

我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因为,光讲枯燥的语法,学生可能不明白,但在“精讲点拨”环节后,接着“跟踪训练”,可以及时地巩固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

我设计后,感觉还可以再完善一下这个训练,增加一个总结感悟。接下来,我又补充了一个“合作探究,组内释疑”活动。

(四)合作探究,组内释疑

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合作探究,解疑释难,这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接着,我觉得还不够完整,又设计了一个“易错、易混点辨析”。

(五)易错、易混点辨析

设计这个的目的是通过易错、易混点辨析,让学生加深对if语法的认识,进一步区别条件状语从句与宾语从句,让学生做到准确地掌握所学知识。

设计后,感觉最好再加点“温馨提示”:if当“是否”讲,引导宾语从句,从句用所需时态;if当“如果”讲,引导条件状语从句,从句用一般现在时。这样能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提高学习效率。

接着,我设计的“当堂检测,学以致用”活动:设计目的是帮助老师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也给学生重温知、体验成功的机会,接着我设计了“课后练习”活动。

三、课后练习:翻译句子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课后作业的设计是必须的。但我感觉设计得还不够有层次,因为现在我们提倡分层教学,作业布置也要分层,即要提优,又要补差,既有基础题,又要有提高题。课后练习是课后延伸的一部分,该活动改为“课后延伸”更好。因此,我又做了如下修改。

课后延伸

(一)翻译句子(必做)

(二)活学活用(选做)

总之,我在设计本导学案时的思路是按照由易入难、知识环环相扣的原则进行设计。

学生反馈

整堂课教下来,感觉每个学生上课都很认真,他们积极、主动地完成每个活动,基本上达成了这堂课的三维目标。

首先,谈谈整堂课下来,学生反馈令我满意的几点:

第一点:在导入阶段,我用的是歌曲欣赏活动,欣赏歌曲if you are happy,学生边听边记录里面有if的句子,他们感觉很新鲜有趣,参与度很高。

第二点:课前检测中的几个小练习,实用性非常高。

第三点:在精讲点拨中,通过朗诵学习歌谣,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激情和乐趣。

第四点:在“合作探究,组内释疑”活动中,我让学生写“如果今天是母亲节,你将会做什么?”学生在小组中讨论非常浓烈,非常成功!

第五点:在“易错、易混点辨析”活动中,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尤其是通过我给出的温馨提示,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完全结合起来,做到“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使所学知识更加牢固!

第六点:在“课后延伸”活动中,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学生积极性也提高了,他们对自己能自主选择自己的作业感到很兴奋,很多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感到很高兴。

最后,谈谈整堂课下来,学生反馈还没有达到我预期效果的几点:

第一:在“合作探究,组内释疑”活动中,美中不足的地方是,我不应该在题目中设限制,让他们必须写四句话。

第二:本导学案采用了各种形式的练习,在“跟踪训练”“组内释疑”“易错、易混点辨析”等不同形式的练习后,我最后又进行了一个“当堂检测,学以致用”活动的练习,学生明显感觉有点疲倦和不耐烦了。

总之,整堂课下来,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学生反馈方面,大部分都是令我满意的!当然,不足之处是在所难免的,希望老师们能多多指正,帮助我快快成长!

猜你喜欢

易错组内辨析
攻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易错点
『压强』易错警示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立体几何易错警示
三角函数中防不胜防的易错点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用心说题 提高效率 培养能力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的遵循原则
合作学习“组内交流讨论时间”注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