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反思及对策
2018-02-25蒋洪强
蒋洪强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
应用文写作是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办理事务的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文作为时代的产物、信息的载体,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信息时代社会更是对人才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指出:“在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中,有五件‘最重要’的事情应该记住,而其中的一件就是: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具备最基本的读写技能。这里所说的‘读写技能’,首先就是足以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所需的写作能力,也就是应用写作能力。”[1]
但目前,我国高校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状况并不乐观,而大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也令人担忧,他们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并没有为未来的学习、未来的工作、未来的社会活动等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方面,大学生在应用文写作方面眼高手低,并不真正具备熟练写作、成功表达的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针对这一矛盾,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大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无论是为提高和完善应用文写作教学本身,还是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都将有现实而长远的积极意义。
一、堪忧的大学生应用文写作现状
应用文写作因其“实用性”已成为现代人的必备能力和竞争能力之一,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学生对应用文认识的偏差,视应用文写作为“小道”,有的学生甚至怀有轻蔑心理。导致他们在写作中出现了种种令人担忧现状,具体表现为:
(一)大学生缺乏基本的文字规范
如高校常举行“青春风采大赛”,在出海报时,常把“采”写成“彩”,“彩”为颜色多样之意;而“采”为精神神色之意。这样的错误在张贴的一类应用文体中,也是比较常见的。
又如“启事”中的“事”,往往误写为别字“示”,这两个字在意义上大相径庭。“启事”是告知性的一般应用文种,目的在于把事情公诸于众,请求大家协助,以便帮助完成某一事项或开展某项活动,所含事态还未发生,如“寻物启事”“招领启事”“征文启事”“招聘启事”。而“启示”则有启迪、启发、警示之意,如果当“启事”来用,不仅表示所含事态已经发生,而且还有气势凌人的感觉。
在校园的张贴栏里,经常可见一些学生团体组织张贴的“公告”和“通告”,在文章的末尾还煞有介事地注明“特此公告”“特此通告”,其内容无非是告知开展活动的结果或是通知相关同学开会或面向全校公开征集等。大家往往关注其内容,很少思考文种是否得体。
很多大学生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写作训练,一些基本的文体格式、用法、提法不规范;不少大学生写作甚至是一“逗”到底,没有标点符号的区别;还有的不分段,一段到底,更说不上文体意识,特别是在这个网络时代,博客、个人主页等等流行的时代,更是加重了大学生写文章的随意性。
(二)大学生缺乏基本的审美意识
一篇求职简历的写作,每到企事业招聘时,千篇一律,纷至沓来,如何做到与众不同?这就需要一种审美意识,把干瘪的、程式化的求职简历与饱满的、鲜活的个性,用语言文字,进行交织重构,以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从而在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如高校的一些演讲比赛中,许多学生的演讲稿要么大话、空话、套话连篇;要么排空浊浪式的华丽语言,缺乏生活例证,缺乏事件铺垫,缺乏真实情感,一味主观“煽情”,只能是空洞无物。学生以为写演讲稿只要理足、情盛,气强就够了,其实,平实普通的事例,蕴含的情感更为深厚,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美就在其中。
(三)大学生缺乏交流意识,忽视受众的心理需求
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是给对方 (即受文对象)看的,写作效益的体现,关键还在于接受对象(即受文对象)对所收到的公务文书的理解、认可、办理程度和执行情况[2]。
因此,写作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读者,注意研究读者(即受文对象、接受对象)的接受心理,以增强文章的针对性、可读性和可受性。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在意识层面上,还没有把应用文写作看成是一种交流行为,或称交际行为,对学生书面交际能力的培养还缺乏自觉性,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实用写作交际能力的有效提高,造成社会对人才需求脱节。
二、教材老化滞后及陈旧的教学方法
教材出版后,修改更新的速度跟不上。在修改教材时,缺少以关注前沿、强化实践、精益求精为宗旨,没有凸显学术性与实用性、经典性和当代性、严谨性和规范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和教材这三个要素构成,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它的特点就是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缺乏互动,学习效果不明显。整个教学仍停留在“知识+格式+例文”的经验和方法的归结层面上,未能建构起深刻揭示应用写作自身本质特征和内在写作规律的科学化的理论与训练体系。
我们知道,照本宣科已经成为了过去式,教育模式应该随着教育、科技的发展而发展,应该不断注入新的内涵。新时代的教师要组建新的教学模式,就应该让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让教师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教学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要将“带领”学生学转变为“引导”学生学,要从心理机制角度科学地设计和叙述教学模式,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过程。
三、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作为人类社会早已存在的应用写作活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对应用写作人才的需求,其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水平存在着严重滞后的现状。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学是否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培养上?是否真正建立起科学化的应用写作学理论体系和教学训练的体系?是否能使我们的大学生在应用文写作上具备熟练写作、成功表达的能力?为此,笔者拟从写作教学的核心理念:交流、规范、重构出发,对应用文写作教学提出一点对策。
(一)重视交流目的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大学毕业不一定会写小说诗歌,但是一定要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强调了应用文写作的目的是交流,用有效的文字作品、口头语言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即交流自己的情感、思想。作家韩少功也说:“写作是一种真诚的交流。”所以,任何一篇实用文章都是为特定的交流目的而写的。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例子:某个刚毕业的专业成绩很突出的学生,因为一份失败的个人简历而与合适的工作岗位失之交臂。不会交流,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
毕业生在今后的实践工作中,还将无数次面对应用文体,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欠缺,不会交流,已经成为他们求职、就业的障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应用文写作日渐受到重视,应用文写作要求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搜集写作材料,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通知、简报、调查报告、个人简历等应用文体,感受社会真实生活,体会自我与社会需求的差距,学会交流,有了这些经历,更有利于学生确定自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同时也为今后的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将来的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所以,高校应用写作教学核心的理念可以浓缩为一句话:培养大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即应用写作教学要为大学生现在、将来在工作、家庭、社会等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写作任务做好知识储备,写作尝试,以便营造良好的交流环境。
(二)强化规范意识
应用文写作依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内容要求,以及使用对象,我们将它划分为:1.公务文书(行政公文、事务文书);2.行业专用文书(如经济文书、法津文书、教育科技文书、新闻出版文书、医疗卫生文书、外交文书、军事文书、新闻文书、体育文书、旅游宣传等);3.日常应用文书(如书信、合同、协议、策划、礼仪文书、广告等)三大类别[3]。
这三大类别的应用文写作关键在“应用”二字,是其基本的特性和功能,它包含四层意思:一是它的写作内容是经济社会管理和社会生产与生活以及实际工作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直接的应用价值,在经济社会管理中起到“中介性”和“工具性”的功能作用;二是它有着直接明确的写作目的,或传播信息、或交流经验、或指导工作、或指挥行动、或协调关系、或告知事项等,其针对性很强,行使着行政管理的社会职能;三是它的写作表现方法不是采取文学写作的艺术化的方法,而采用的是朴实简练、准确真实、实录直书式的表达方法,直接宣明写作的主旨和目的,靠无可置疑的事实材料表述和逻辑分析论证来理智地“说话”;四是它的文体结构组合形式一般都有大致的规范性和格式化的要求。
所以,强化规范意识,就是对应用文写作的特征和功能的正确掌握与运用,就是写作的规范,而这也正是对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的基本要求。
(三)树立重构思维
应用文体写作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重构,重构就是重组,它既是文体之间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新兴文体的实践探索,更是方法上的交融通用,手法上的借鉴使用。可以说,重构是现代应用文体写作在规范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
著名作家梁衡认为,一篇好文章,离不开形、事、情、理、典这五个要素,其中“形”“事”为实,“情”“理”为虚,“典”为客串[4]。这五个字变换组合,成天下锦绣文章。
记叙一类的实文贵有情有理,议论一类的虚文要善于用形用事。这实际上就是重组、重构的问题。天下文章都离不开这五个字,不同的文体内容有不同的选择与侧重,实用文体重在事,但是也需要一定的情感渗透,即虚实结合。
如央视黑芝麻糊的一段广告语:“小时候,听到芝麻糊的叫卖声,就再也坐不住……一缕浓香,一缕温情,南方黑芝麻糊,抹不去的回忆”几句诗情画意的广告语,就是广告词语与文学词语的交织重构,虚实结合,为我们营造了令人心醉的意境,情感渗透其中,仿佛让我们又回到那遥远的过去,如此惬意!
这种文体交融的现象,给大学应用文体写作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所以,应用文体的写作教学可以从小说的形象塑造中,吸取精妙的人物描写方法;从诗歌中学习意境和精粹语言;从戏剧中借鉴人物传神的对话,从而使应用文体的写作具有文学色彩,使读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得到了美的享受,这也是教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方面。
因此,围绕着交流、规范和重构的理念,不断完善应用文写作教学,加大对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的深度研究,及时把时代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切实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写作不仅仅是抒发个人的感慨,更为重要的是要学会认识事物、观察社会、思考人生,让学生在写作交流中提高应变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文化修养,用写作来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中国社会科学,1984:48.
[2]余国瑞,彭光芒.实用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版),2008.
[3]陆瑜芳.秘书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
[4]梁衡.学术随笔:文章五诀[J].人民日报,2003—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