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意识”背景下小学阅读的方式探讨

2018-02-25济宁市金乡县育才学校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物质基础主旨文学作品

济宁市金乡县育才学校 陈 圆

意识是什么?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语文意识可以概括为人们在汉语这一客观物质基础上的主观反映。具体表现在听、说、读、写过程中,对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正确表达,如何遣词造句,如何布局谋篇做出合理的判断。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这项判断能力,因此培养“语文意识”对学生的语文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小学阅读着手,讨论如何在阅读中贯彻对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

一、增加阅读量的积累,增强语文的敏感度

意识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反映,意识水平的发展高地和物质基础的厚度有相当大的关系。中国有句古话叫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意识,必须鼓励学生增加自身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在阅读内容上,教师应为学生推荐和挑选内容翔实、层次清晰、有一定寓意的作品,像《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等,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仅能增长见闻,学习到文学知识,增强文学底蕴,还能锻炼自己对文字和情感敏感的能力。例如,在针对小学教材中《秋思》一诗中:洛阳城中见秋风。“秋风”二字在诗中常见,小学生通过阅读能了解古诗词中“秋”是“愁思”的意象,这样在阅读其他诗词和文章时,就会对“秋”字有敏锐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主旨。

二、以景入情,激发和阅读内容的共鸣

优秀的文学作品,必然能体现作者的主观思想和情感,这是对文章立意的拔高和深度的挖掘,而通常文学作品的主旨并不会直抒胸臆,主要通过人物、情感、语言等来进行烘托和阐释。这是语言的艺术和魅力,也是语文意识下语文功底的重要体现。

在课堂阅读中,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尤其是优秀文学作品的文化魅力,帮助学生学习和解读他们,可以进行情景设置,以景入情。例如,在针对小学课本的《地震中的父与子》的阅读学习中,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情景渲染和角色带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清晰直观地了解作品中父亲的坚持、儿子对父亲的信任、其他父母过早放弃时的自怨自艾等感情,通过这一过程,感受文章中在大灾害背景下对父爱的烘托和赞美。

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情景假设,让学生考虑自己身处在角色环境中时,会如何做、如何说,并用语言描述出来,这客观上也是对学生语文意识的培养。

三、巧设问题,进行有效阅读

在日常的阅读中,能否通过阅读了解文章内容、主旨,掌握文中语言逻辑性和情感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是决定此次阅读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只有有效的阅读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

因此,在阅读之前,教师应当巧设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和学习。例如,在阅读课文《难忘的一课》之前,就可以设问:“这一课为什么难忘?”“文中通过什么样的描写来凸显这一课确实令人难忘的?”等,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就不容易错过文章中的闪光点,学习文中的描写方式,对学生自身写作能力有较大帮助。

四、结语

语文意识的培养是新时代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目标影响下,对小学阅读的教学要求也必然提高。语文意识的养成任重而道远,需要学生和老师的通力合作,在阅读及阅读教学中不断拓展、创新、学习,展开有效阅读,达到新时代语文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猜你喜欢

物质基础主旨文学作品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防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
主旨演讲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济南版生物八上《遗传的物质基础》教学设计
爵床抑制肾炎细胞增殖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
商业精神在唐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主旨新解
脑脉康颗粒体外抗氧化活性药效物质基础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