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8-02-24王策三
王策三
长期以来,教学中忽视教学生“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已经引起普遍的关注,许多学校的教师,密切结合发展学生的智力的研究,纷纷开展指导学生自学的实验。不少同志觉察到,在教和学的关系上,再继续停留在“教学包括教和学双方的活动,两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这类一般的说法已经不够了,特别是我们在多年中对教师主导作用的理解和贯彻存在着抽象、孤立、简单化的缺点,这是导致对“学”的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需要认真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再研究和讨论。
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论中对“学”的重视、研究不够,并不是由于对教师主导作用讲多了或抬得太高了,从而应该少讲一些或贬低一些;恰恰相反,要真正重视并切实搞好“学”还必须强调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果不是这样地提出问题,那么,我们就会重犯教育史上所谓的“传统派”和“进步派”的错误。强调“教”就轻视“学”,强调“学”就轻视“教”,从一个片面走向另一个片面,来回摇摆,反复循环。
在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具有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进程、结果和质量等,都主要由教师决定和负责;相反,学生决定不了,也负不了这种责任。特别是中、小学生,正在发展成长时期,知识和经验都不丰富,智力和体力还不成熟,他们不可能掌握教学方向、内容、方法等。教师当然代表不了学生外在环境和教育的全部,但却像一个聚光镜一般,把外部环境和教育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和提供的条件,集中起来发挥影响,而学生这方面,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行动、学习方式方法,以及学习结果所获得的知识、思想和能力等,都不可能是主观自生、自发、先验的东西,必须而且在正常情况下可以接受、吸收来自外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主要来自教师的影响。
教师主导作用要与学生主体地位一致
但是,多年来我们对教师主导作用的理解和贯彻的确存在着问题,直接导致对“学”的忽视。其表现之一,就是往往把教师起主导作用和为“学”服务割裂;相应地,把学生被领导地位和主体地位对立起来。其实,学生和他们的“学”,固然是在教师的教的领导下进行的,但是,教却又是为“学”而存在的,否则就毫无意义,教师主导作用必须也必然有一个落脚点,这个落脚点只能是“学”;教学所追求的目标和结果,一定要由“学”体现出来。更为重要的一点,“学”是学生自己的独立的主动的活动,教师包办代替不了。
对于一定社会(阶级)和教育方针来说,教师和学生都共同承担了责任:学生要恭恭敬敬地服从教师的教导;教师要全心全意地教好学生,归根结底,都要求学生学好,以便成为一定社会(阶级)和教育方针所期望的人才。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不应是径直的过程
教和学通常相对平衡的现象,掩盖了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内部的真实的过程,即教师的教学意图必须变成学生自己的意图,并且必须使学生自己行动起来。在哲学上,这叫作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而不是外因简单地、径直地起作用。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们的教学论的各种论著中,对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原理,并不是毫未提及,而是差不多都有所论述。但是,似乎走到这里就停下了,未能进一步具体化。究竟学生的内因在每一具体场合下包括哪些方面、内容、方式? 特别重要的是,不只了解这些内因本身,而且具体地了解如何通过这些内因而起作用的过程。我们应该认真地以教学论的理论原则为指导(不是老停留于经验描述或连描述也不自觉上),并充分运用教育心理学的成果,努力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一旦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具体化了,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也就真正统一起来了,教学中“学”的问题也就真正落到了实处。
要具体研究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形式
在一个时期中,对教师主导作用理解和贯彻不好从而导致对“学”的忽视,第三个具体表现,就是对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形式太缺乏研究,把某一种形式绝对化了。
首先是缺乏二分法。教师系统讲、学生系统听的办法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和充分的科学根据。它突出地体现了教学的特点:学生直接接受教师教给的前人他人已获得的知识成果,认识上最经济,单位时间的知识容量是最大的,传授的空间覆盖率也是最大的。它也充分发挥教师口头语言和学生听觉的功能,激发和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注意力、想象力等。它对其他学习环节——复习、练习、实验等确实起着主导的作用,指示了学习方向,阐述了基本内容;提示了方法。凡是教师讲好了和学生听好了,其他环节就事半功倍;反之,就会事倍功半。因此,否定教师讲授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应予澄清。
讲授形式的确有很大的弱点和局限性。现在至少看到这样两点:第一点,它不能更全面地发动和锻炼学生的更多种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动口、动手的能力,实践机会少,独立性有限。第二点,在这种形式下,学生不能直接同新教材、新知识打交道。所有新知识都先由教师讲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已经是现成的了。再由教师先讲授,学生所得知识就是现成而又现成的了,而获取这些现成而又现成的知识的过程,就过于轻易了。老是这样下去,学生总只能通过教师讲授而间接地跟新知识发生关系,这确实不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和发展智力。
过去对系统讲授作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主要形式,除了缺乏全面具体的分析,也缺乏历史的分析。古代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的主要形式就不是系统讲授。那时教材不多,学生也不多,教师与学生个别联系,只规定教材,作些指点,主要由学生自己诵读教材,人们通常指责的呆读死记,就是指的这种情况。从近代开始,教学内容大增,学生人数也空前加多。这双重压力,加上其他因素和条件,包括对教师不讲授和学生呆读死记的教学方式的不满,促进了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改革、进步,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即教师向学生集体系统讲授知识的形式。可见,采用教师系统讲授知识的方法,在那个时候,是一种历史的大进步,对于古代教学法是一种重大改革。
今天,这种形式的优越性和必要性是否已经不再存在了呢?绝对不可以这样说。但是,它既然是历史地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也必然随着历史进步而变化,受到改造,得到丰富和提高。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具体形式,并不限于以讲授为主的形式,它将越来越丰富多样,这是可以肯定的。根据古今中外大量的经验,系统讲授仍然应该是教师起主导作用的重要形式之一,不过不应再限于这一种形式。除了讲授之外,还可以有:制定教学最优化方案,编制教材和教法的多种程序,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独立学习活动进行科学的组织,特别是组织学生自己直接地学习新教材、新知识,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获得这样概括的认识:正确理解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就必然会对教学过程中“学”的这一方面重视起来,认真研究,千方百计地把它搞好,也就必然会根据具体内容和条件,探索、创造多种多样的具体形式,而不致对某一种具体形式绝对地肯定或否定。
感悟分享
王策三是我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新中国教学论学科重要奠基人,特别是对教学论方面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以王策三为代表的一批学者,不仅明确提出了教学认识论这一新的概念,而且形成了以教学认识的主体、客体、领导、方式、检验等为基本范畴的系统性成果,在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文发表于1983年,主要围绕教师的主导作用及其实际操作性进行了探讨。指出在教学关系中,教师应占据主导作用,对教学内容、目标等予以整体把控;而学生则应起到主体作用,是教学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正确理解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加行之有效地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学生“学”的目的。
教学中忽视教学生“学”以及教师主导性缺失的现象,于三十余年后的今天仍旧存在。如今,关于教育的理论越来越丰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越发得到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做法,“小组探讨”的形式,成了极为常见的教学现象。强调学生的重要性,确实必然且必要,这与“因材施教”的理论存在交叉之处。但是否需要以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前提,这是需要重新考量的。由于教师有更丰富的人生经历及教学经验,因而可以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引导,这种引导不同于“满堂灌”,而是在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正确引导。这些引导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会“怎么学”,而不是肆意、低效率地进行学习活动。同时,作为一线教师,也需要改变“重教轻学”的态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此方可确保学生在学习中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推荐人:姚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