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

2018-02-24大庆市新潮学校高淑华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原型创造性思维

大庆市新潮学校 高淑华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老师问学生:“雪融化后将出现什么?”甲同学回答是“水”,老师判对;而乙同学回答说“春”,却遭到了老师的否定。其实乙同学的回答要高明得多,他没有去搬用人人皆知的正规答案,而是开动脑筋,刻意求新,从雪融化这一自然现象中得出了“春”这个新奇的答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发散思维教学例子!我们又有何理由去否定它呢?

这就涉及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问题。简而要言之,即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潮学校在教学方面一直是走在前列的。我校的情智教育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同样是情智教育的精华。国家教育部最新修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突出强调了“创造性思维活动”。我校在这一方面也积极地做出了教学尝试,这是因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同于一般性的思维活动,它有如下特点:

(1)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品质在创造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它以新颖性和独特性为主。创造性思维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没有现成答案的,需要有创见,才能产生新结果,或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或塑造新形象,设计新产品。

(2)创造性思维有其独特性,但必须符合实际规律,具有社会价值。它体现在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活动中,同样也体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在课文分析中更能体现创造性思维的价值。

(3)创造性思维往往伴有灵感的产生,灵感使创造活动更为活跃,使创造性思维更为敏锐,从而出现奇效,也给创造者带来无法形容的喜悦。

虽然学生的创造思维与科学家、文学家的创造思维、创造过程不尽相同,而且在层次上还有很大差异,但本质还是相同的。不过中学生的创造思维主要体现在学习中的“发现”与一般活动中的独立见解、联想、写作等方面。

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经成为当今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加强发散性思维的训练

发散性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发散点包括材料、结构、形态、组合、方法、因果等诸多方面,训练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与独特性。其中变通性与独特性对于创造性思维而言尤为重要,是创新之根本。比如,要说出木头的用途,光在做家具、盖房子这一范围内做文章,流畅性再高,其创造性仍不明显。更重要的是想到其他用途,如造纸、做书桌、做木筏、做木鞋、做烛台、做烟灰缸、做美术工艺品等。你还能想到些什么呢?

发散思维中的逆众发散和开拓发散应是互为因果的。 例如课文《爱莲说》中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品质,学生作文时也可以逆众开拓,赞美滋养了它的污泥肥田。还如牵牛花,可以讴歌它勇于攀登,奋发向上的品质,也可贬刺它攀附树枝才能上爬,分明是不能自立的软骨头。这种思维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最终达到不断创新的目的,不断超越自我!

二、利用原型启发,传授创造方法

由其他事物引起联想,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叫启发。起着启发作用的事物,称为原型。原型启发在日常生活与科学发明中都是很常见的。如鲁班从丝茅草割手这一现象得到启发而发明了锯子。

然而原型启发的关键在于原型与所要创造的事物之间要有相似或相同点,在此基础上再通过联想,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而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现象中发现相似点,是原型启发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求同思维,发现其相似点,再传授学生以创造的方法。如①添加法(钢笔上加收音机,成了收音机钢笔);②减少法(弹力袜减去鞋跟就成了无跟袜);③扩大法(气球扩大就成了可载物的大气球);④缩小法(录音机缩小成随身听);⑤模仿法(鲁班模仿丝茅草发明了锯子);⑥联系法(“水”跟“枪”联系起来就是“水枪”);⑦迁移法(电视机拉杆天线搬到钢笔上,成了伸缩教鞭)等方法。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恰当的方法,这点很重要。

三、要多作创造性练习,要敢于发表自己的创见

做作业要多思考一些解题方法,这叫“一题多解”,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好办法,可以开阔思路,发展思维,并在多种解法中进行分析比较,选择最合理,最简捷的方法。经过不断练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逻辑思维的能力,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并有可能在解题时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地。

此外,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首先要搞好教改,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水平高的教师队伍。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渐行渐远,智能化已经离我们很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去培养学生使之成为高分且高能,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21世纪人才。因此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从现代社会中获取新信息,用创新思维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在教改中发挥更大的教学作用。

猜你喜欢

原型创造性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包裹的一切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