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2018-02-24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广济学校沈玲玲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广济学校 沈玲玲
一、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
(一)趣味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所使用语言的趣味性。这是因为,小学生还处于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的阶段,但他们的知识网络比较简单,理解能力也不够高。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些特点,让自己所使用的语言尽量充满趣味性,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司马光砸缸救人这篇文章时,可以将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用更加口语化的语言描述出来,将司马光砸缸说成司马光把缸打破了,使其更加贴近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规范性
小学生还处于学习规范语言的重要阶段,而小学语文教师所用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应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生会不自觉地学习或模仿教师的语言习惯,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所用语言的规范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发音、词语的使用、语法的运用等方面做到标准规范,而不是出于方便或平时的习惯,而使用一些带有病句的语言。这样,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也跟着教师养成语言运用不规范的不良习惯。
(三)艺术性
艺术性是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最高标准,带有艺术性的课堂语言能够对学生的个人文学素养和文字运用能力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当以艺术性为最高追求。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做到声音洪亮,保证全班同学都能听到,这是语言艺术性中的音色之美;其次,教师要注重语言的形象性,注重对所要表达内容的润色,尽可能使用一些带有美感且学生又能理解的语句,这是语言艺术性中的形式之美;再次,教师的课堂语言还需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即所用语言要能够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陶醉于其中,这是语言艺术性的内容之美。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性的具体措施
(一)教师应当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积累语言素材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就应当拥有强大的文学背景和较广的知识面。所以,教师应当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多借助空闲时间阅读一些有用的书,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为提高课堂语言的艺术性做准备。例如,在讲解《寻隐者不遇》这篇古诗时,如果教师的阅读量足够,便可以由诗句“松下问童子”对松树展开讲解,并引出岁寒三友的典故。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得到激发,其知识面也会跟着得到拓宽。
(二)注重课堂导入语的生动性
课堂导入语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第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是否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注重课堂导入语的生动性,以让学生在课间和课堂之间能够良好地过渡并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
例如,在讲解《春》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正式开讲之前,先对春天的情境做一下铺垫,从一朵美丽的花朵讲起,让同学们猜测这朵花代表着什么,还可以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春天的看法,或者让学生讲述自己所看到的最美的春天景色。这样,在生动的语言中,教师便可以慢慢地导入课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注重课堂过渡语的自然性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讲解不同的内容时,往往需要用到许多过渡语,如果过渡语过于随便,便无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与消化。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过渡语的自然性。比如,在结束上一篇文章的内容,开始讲解《普罗米修斯》这篇文章时,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普罗米修斯被关了多少年吗?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往下学习的兴趣。
(四)注重课堂结束语的概括性
课堂结束语是对整个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因此,为了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教师应当注重课堂结束语的概括性,对课堂所学内容进一步概括,而不是只顾为学生布置作业。比如,在讲解完《蓝色的树叶》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对文中主人公为什么要画蓝色的树叶,最后结果是什么进行总结,深化学生的记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对文字的运用能力,因此,我们应当高度重视对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文艺术性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注重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在课堂上使用生动的导入语、自然的过渡语以及概括性的结束语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武忠.浅谈关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思考[J].考试与评价,2016(9).
[2]马桂莲.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当代教研论丛,2015(4).
[3]张元坤.关于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的思考[J].速读旬刊,2017(9).
[4]娄杰.略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J].祖国:教育版,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