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2018-02-24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二中小学部周永春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陵二中小学部 周永春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所用的教学手段并不多;一块黑板、一盒粉笔、一套学具再加上一份练习几乎就成了数学课的标配。这就导致了数学课堂的单调和枯燥,学生们常常在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下、在浩瀚的题海中败下阵来。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很难进步。多媒体引入课堂改变了这一现象。多媒体将声音、图像、文字、信息处理等集于一身,使枯燥、抽象的数学内容变得具体和形象,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建立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自身经验去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在课的开始阶段,利用多媒体结合教学的内容创设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产生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节课时,利用当前学生喜欢的动画片《熊出没》为题材,通过多媒体设计了一个小故事来引出问题:熊大和熊二买了一个大蛋糕想分了吃。熊大把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人吃一块就是蛋糕的1/2。熊二认为自己吃一块有点少。于是熊大又把蛋糕平均分成了4块。每人吃2块,就是蛋糕的2/4。熊二还嫌吃得少,于是熊大又把蛋糕平均分成了8块。每人吃4块,就是蛋糕的4/8。这下熊二满意了。故事讲完了,学生们兴趣很高。老师进一步提问:熊二最后是多吃了吗?生:没有。教师问:那么1/2、2/4、4/8是什么关系呢?生答:是相等的。老师问:他们的分子和分母都不一样,为什么相等呢?引出课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变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课中,一些概念、规律、性质、定理等内容,只靠教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老师教得累,学生听得累。这时如果用多媒体对教学内容进行呈现,会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意义”这一节课中,知识点“0.1就是1/10;0.01就是1/100;0.001就是1/1000”。可以利用多媒体设计分割正方形的动画: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10,也就是0.1;再将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100,也就是0.01;然后再把一个正方体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1000,也就是0.001。这样用图形来学习小数单位,使数与形相结合。学生既掌握了小数单位的知识,又使空间想象力有所提高。
再比如“等式的性质”一课,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天平称物体的课件。利用天平两端同时增加或减少相同的重量来对应学习等式的性质。这样的类比方法,即把等式类比为天平的思想,使学生不仅轻松学习了等式的性质,又对今后学习方程知识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提供了好的学习经验。
三、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练习和检测
传统的课堂练习和检测方法是以板书或者是试卷的形式进行的。多媒体使练习题的呈现更加方便、快捷,使枯燥的课堂练习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地提高。
例如进行“限时作业”。比如做30道口算练习。可以在屏幕上每隔一定时间(如30秒)就出现4道口算题,再过相同的时间又出现4道口算题,等30道口算题全部呈现完毕后,再出示答案。学生相互订正。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做题时有了紧迫感和时间观念,同时也提高了计算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脉络
数学知识间前后联系密切。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整合、串联。形成知识结构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加深对知识内在逻辑的理解。
如笔者在教学“四边形复习”时,利用多媒体做了如下设计。
首先出示长方形的图形,然后将长方形进行不断地变形。如:(1)将长方形的长同时缩短,使其与宽等长,变成正方形;(2)将长方形的长向两方拉伸,变成平行四边形;(3)将长方形的一条边缩短,变成梯形;(4)将长方形的一条边缩短成一点,变成三角形。
通过演示四边形的动画,使学生明晰四边形之间的联系,对进一步复习四边形知识打下了基础。然后再利用动画展示利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拼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利用旋转和平移将三角形和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对四边形的面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学生在对四边形这一知识形成网络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当然,多媒体参与教学的方式还有很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充分挖掘多媒体的作用为教学服务,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永丽.多媒体课件设计和教学设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中的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
[2]甘德顺.多媒体课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青海教育,2010(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