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联合采用鼓膜置管与药物灌注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8-02-23向孝军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25期

向孝军

摘要 目的:探讨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收治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鼓膜置管+药物灌注)与对照组(单纯鼓膜切开置管)。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态声顺值、耳峰压值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鼓膜置管联合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听力。

关键词 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药物灌注;鼓膜置管

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属于一种常见的耳科疾病,主要特点为中耳负压、积液与听力下降。该疾病属于非化脓性炎症的一种。研究显示,>80%的学龄前儿童患过该疾病。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则指经过>2个常规疗程治疗、病程迁延>8周的分泌性中耳炎。通常情况下,部分难治性中耳炎患者的病情会>2年,在临床检测过程中会表现出传导性聋,但是有少部分患者会表现出混合性聋。临床上通常会采用鼓膜切开联合置管治疗法对听力损失超过40 dB、病程>8周的患者进行治疗。鼓室内注射属于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其在内耳、中耳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存在诸多争议。本研究主要针对鼓膜置管与药物灌注联合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进行探究,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5.21±3.261岁;合并疾病有糖尿病10例,神經性聋6例,腺样体肥大8例,鼻咽癌6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35.05±3.12)岁;合并疾病情况有糖尿病9例,神经性聋7例,腺样体肥大9例,鼻咽癌5例。对比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临床对比。患者纳入标准:无听力障碍病史者;无耳毒药物使用史者;无内耳畸形史者;无先天性中耳病史者。

治疗方法:①观察组:采用鼓膜切开置管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在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进行灌注药物治疗,术后第2天开始,取1支注射用糜蛋白酶(4 000 u/支)、2 mL生理盐水与1支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5 mg/支),对其进行混合,采用耳内镜进行辅助,从鼓膜通气管将药物注入鼓室内,对耳屏进行数分钟的反复按压。每天进行2次治疗,1周为1个疗程,术后半年可以将鼓室通气管拔除。②对照组:采用鼓膜切开置管术进行治疗。

观察指标:①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耳闷胀感、耳鸣感均没有好转,甚至更加严重,鼓室图、听力也没有得到改善;②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耳闷胀感、耳鸣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听力测试结果显示其听力提高>15 dB,但是还没有达到正常水平,对其进行声导抗测试,显示其鼓室图呈现出AS型;③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耳闷胀感、耳鸣感完全消失,听力测试结果显示听力基本上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骨气导差<10 dB,声导抗测试结果显示鼓室图为A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即有效率、显效率之和。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态声顺值、耳峰压值、言语频率平均听阈。

统计学方法:对统计学数据进行分析,数据采用软件SPSS 20.0,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分别对其进行t与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过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静态声顺值、耳峰压值、言语频率平均听阈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静态声顺值、耳峰压值、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态声顺值、耳峰压值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均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临床上,分泌性中耳炎是促使患者听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受到中耳积液与中耳负压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导致分泌性中耳炎出现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咽鼓管功能障碍、过敏、氧化应激反应与感染等。如果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时间>8周,病情没有得到任何好转,那么其治疗难度通常较高,可以称之为难治性中耳炎,在治疗上存在较大难度,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需要及时对其进行有效治疗。临床上认为,对于合并有腺样体肥大的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要切除肥大腺样体,将咽鼓管阻塞作用去除;合并变应性鼻炎、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因为受到鼻变态反应的影响,会促使炎性因子和炎性介质大量释放,这些因子与介质会在咽鼓管以及耳黏膜内部组织和细胞中逐渐产生作用,中耳黏膜属于主要的靶器官。当鼻腔中吸入对应变应原之后,在咽鼓管和鼻咽部会有变态反应出现,气体会直接从耳腔逸出,在这种变态反应持续发生的情况下,不仅会发生咽鼓管阻塞,而且耳腔中会产生持续性负压。如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中耳腔一直处于负压状态,便会进一步加重中耳内部和咽鼓管水肿,所以我们还要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对合并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治疗,保证切开患者鼓膜之后,不会影响其整体治疗效果。正常生理状况下,中耳腔必须经过鼓窦才能够和乳突气房相通,乳突气房属于中耳腔内气体的主要弥漫对象,这和缓解气压功能具有密切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态声顺值、耳峰压值均在不同程度上提高,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听力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这充分说明分泌性中耳炎可以采用鼓膜切开术进行有效治疗。治疗后观察组的听力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这充分证实在鼓膜切开置管的基础上联合鼓室灌注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能够促使患者的静态声顺值、耳峰压值与言语频率平均听阈值得到有效改善。在对难治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除了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作为依据,采用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法对其进行治疗外,还要加强对其发病原因进行诊断,特别是那些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久治难愈的患者,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且结合手术才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联合采用鼓膜置管与药物灌注治疗难治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显著,有利于促使患者的听力有效改善,在临床上存在良好的推广价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