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课三备三备一课
——《鞋匠的儿子》磨课回顾

2018-02-23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

殷 辰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石鼓路小学)

《鞋匠的儿子》(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是一篇写人的课文。初读觉得文章内容较为浅显,反复研读后突然有个颠覆性的思路。以下是我备这节课的第一稿。

一、自己独立完成的教学设计

1.林肯成功化解尴尬靠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真诚、大度……)大家说的这些词属于人格的范畴。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讲讲林肯化解尴尬的另一个方法——语言艺术。

2.请大家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第2、3自然段,比一比谁更像参议员和林肯,想一想他们言下之意又是什么。

3.请读读第2自然段。读来读去,说来说去,其实参议员就是想表达什么?鞋匠的儿子这一卑微的身份从一开始就伴随着林肯。

4.第3自然段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去朗读?怀念父亲,赞美父亲,是因为父亲在林肯的心目中很伟大、很崇高。

5.参议员说:林肯,你的出生很卑微!林肯说:呵呵,我的品格很崇高!这就是林肯的语言艺术。

卑微的是出身,崇高的是品格。参议员死死咬住鞋匠儿子的出身不放,林肯就巧妙地将话题转换到鞋匠的品格上去。三言两语,林肯转换了话题,转换了概念,化解了尴尬。

【教后自我反思】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时,重心会落在感受林肯的人物形象上。初备课文,我觉得体会林肯宽大的胸襟对于六年级学生难度不大,便想另辟蹊径,去探寻林肯化解尴尬的语言技巧。我研读文本发现参议员死死咬住鞋匠身份卑微不放,林肯避其锋芒,转而谈论鞋匠的品格伟大,转换了话题,化解了尴尬。转换的技巧林肯用了多次,例如林肯先对一位态度傲慢的参议员说,后对所有的参议员说,不知不觉中让自己的观点引起所有人的关注,转换了说话的对象,引发共鸣,等等。我将本文的教学重点从常规的教人物形象转到了教人物的语言技巧,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尝试的背后也暴露出了问题。本文教学过于强调林肯的语言技巧,试上课后听者觉得林肯每一句应答都很有技巧,很有目的,甚至觉得林肯很有心机。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感受反而扭曲了、模糊了。因为我在设计教学时忽视了林肯每一次应答的背后是真情在驱动,语言技巧并不是首要因素。我脱离人物的真情去谈论语言技巧,就显得突兀、生硬。

二、自我反思后的二度设计

1.请大家根据阅读策略要求,完成“阅读策略工作单”。

阅读策略运用要求:a.想一想,林肯的这三段话中某些词语、句子和段落是否可以删除?将理由写在“阅读策略工作单”上。b.小组讨论,优化你的观点。

(1)词语

预设:“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仔细读读会发现,加上这些词语分别能够让你感受到什么?(诚恳、宽容的胸襟;自豪;对父亲的尊敬和爱戴)

(2)句子

预设1:“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看似相似,林肯说两次是为了强调父亲手艺好,很伟大。

预设2:“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

我们感受到了林肯做事认真负责。再读读第二句话,除了能感受到林肯负责之外,还能感受到什么?(人人平等)

(3)段落

学生自由交流,感受层层递进的段落关系。

2.学完课文,我们看到了宽容大度的林肯,而林肯自己却不去点破,这源于林肯高超的语言艺术。

【教研组意见】

首先,这次教学设计相比于第一稿,最大的不同是将教学重点由学习林肯的语言技巧转变成为感受林肯的语言艺术。从“技巧”到“艺术”,其实是从第一稿中单纯的技巧,过渡到林肯三次掷地有声回应里的真情,真情加上技巧便是语言艺术的呈现。本课的教学重点准确而明晰。

其次,此次教学设计,摒弃了传统问答式的教学模式,改为阅读策略教学法,将教学重点涵盖于阅读策略工作单上。这一形式的转变,将原来学生被动地听变成主动地学。传统问答教学模式中,教师最常用的教学策略是提问,学生的任务常常是思考出教师心中那个答案,他们始终处于一种被动学习、被动接受的状态。而运用了阅读策略的教学方法后,学生的独立思考先于教师的讲解,学习更有目标,同时,教师完成了由教语文书向教语文的转变。一篇文本,一个策略,犹如一个梯子,一个走向独立理解、分析文本的梯子。

三、同组互助后的三度设计

1.请大家根据阅读策略要求,完成“阅读策略工作单”:

a.在“阅读策略工作单(一)”上,将林肯语句中重复的词语和相似的句子圈画出来,体会其中的含义。b.将关键词写在“阅读策略工作单(二)”上。c.小组讨论,优化你的观点。

(1)词语

预设:“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记住你的忠告,我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这三处“永远”分别能够让你感受到什么?

你听过有人说鞋匠很伟大吗?

(2)句子

预设1:“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看似相似,林肯为什么要说两次?

预设2:“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

说来说去,都是在说修鞋子的技术,如果你读懂了林肯这句话的真正含义,你就不会觉得他仅仅是在谈修鞋子这件事了。

再读读第二句话,你能感受到什么?再往深处想想,在这个场合说这两句话,其实就是想告诉参议员什么?

【教学再思考】

此次教学是在确定了感受林肯语言艺术这一教学目标,并采用阅读策略教学法后的再次“打磨”。首先,“阅读策略工作单”上的问题由“某些词语、句子和段落是否可以删除”换成了“将林肯语句中重复的词语和相似的句子圈画出来,体会其中的含义”。教案第二稿中试图从词、句、段三个角度分析文本,试上后学生对段落的差异理解不到位,仔细读文本后确实发现林肯三段回应之间逻辑层次并不明显。况且层层递进的构段方式与感受林肯语言艺术这一教学目标关系不密切,所以第三稿中做了省略。

其次,我将第二稿中通过删除去比较阅读法,改变为第三稿中的让学生圈画语句中重复的词语和相似的句子并感受其中的含义。其实,这两次教学设计都源自我在研读文本时发现林肯语言中有很多相似的或者似乎重复的词句,但两次的提问方式大不相同。我认为让学生圈画语句中重复的词语和相似的句子并感受其中的含义,将问题拆分为两步,更有梯度,更易操作。因此,让学生感受重复词语和相似句子的作用的提问方式,比生硬地删除后再对比更具有开放性,每位同学都能在其中有自己的思考,并不是只有唯一的正确答案。并且,让学生感受重复词语和相似句子的作用的提问方式更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因为它需要学生更深入地思维,比如分析、推理、评价甚至预测。显然第三稿中的阅读策略问题设计更有价值。

一课三备,三备一课,《鞋匠的儿子》的教学目标逐渐清晰,教学策略得到不断优化。人物形象不再干瘪,人物的艺术品质深入学生内心。语文课堂由教师教转变成学生学,阅读教学策略是这一转变的桥梁。我由初读文本时独辟蹊径、灵感闪现的激动,到后来不断推翻的无奈与收获,现在回看整个过程,则充满了螺旋上升的喜悦。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如何让学生参与小组讨论
分析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课小组讨论中的组织行为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惜字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