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2018-02-23青岛市黄岛区教师进修学校于殿康
青岛市黄岛区教师进修学校 于殿康
一、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含义
叶圣陶先生曾说:“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教。”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精髓,精辟地概括了教书育人的终极目的,其实质就是转变学习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操控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就是指坚持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最终目标是全面提升学习者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仅体现在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方面,还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从而通过语文教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基。
二、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性
(一)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与习惯,终极价值在于尽可能地挖掘人的发展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及对世界的思考,展现了世界的广阔多样。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也是帮助理解其他学科的垫脚石。学习语文,就是完成独立个体与生命、与自然的交流与沟通,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学习者自身与语文的直接接触,通过自身的感性体验与独立理性思考来体味语文的神奇。间接地通过教师的讲授而获得的体验是相对比较逊色的,理想中的语文教学应该是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主动地投入情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二)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由于应试的压力,填鸭式教育仍然是目前普遍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变成了一句句被反复呼吁的口号,实践中却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身影。自颁布新课程标准后,国家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明确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写进了新课标,成为 21 世纪语文教学的指向。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并且要全力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去主动获取独特体验。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大力提倡和推进的教育方式,是对过去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模式的颠覆。
三、培养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消除学生依赖心理,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长期的填鸭式教育使学生养成了依赖心理,不会主动利用身边的资源获取知识,而是直接询问老师,这使学生错过了从产生疑问到主动寻求答案的学习过程。其实,得到答案是次要的,关键是在过程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要积极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消除其依赖心理。
(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加以不同的指导。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应当从学生自身出发,从适合每一个个体的角度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有些学生对古诗词感兴趣,就可以通过引导其学习背诵古诗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树立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进而培养其语文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