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光风霁月 晖彩人生

2018-02-23范亚平

西藏教育 2018年8期
关键词:读书人生

◆范亚平

读书对每一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学生和年轻人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让他们在书籍的引导下提升学习水平,增长知识储备,了解社会感悟人生。同时,也是为每个人自己的人生积累一笔重要财富的方式。

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当你迷惘时,它会给你指明方向;当你遇到困难时,它会给你勇气和鼓励;当你取得成绩时,它会告诫你戒骄戒躁。概言之,书是人们的良师益友;书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书是做人的指路明灯;书是开启人们心灵的一把万能钥匙。书是文明的流传,是知识的积累,是希望的放飞,是憧憬的绽放!

每年的4月23日被定为“世界读书日”。据调查数据统计显示:以2017年为例,读书最多的国家是以色列,每人每年平均读书60本;其次是俄罗斯和美国,平均为50本;日本平均40本、韩国平均为10本,而我国平均只有5本。明显看出:我国较国际阅读先进水平差距很大。

据陕西省图书馆2017年阅读大数据分析,其实中国并不缺乏读书达人;福建的钟茂鸿年借阅量为539册;广东的陈伯翰为412册;陕西的蔡登虎年借阅量为407册……毕竟个别不能代表一般,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用人均数字竞争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时代,是数据显示出了我国文化教育繁荣的弱点。

习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前景无限美好,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我们必须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又说“读书学习应与时俱进“;还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习总书记为我们指出为什么要读书,怎样读书和读什么书的问题。读书是传承,是使命,更是励行。

在国家当前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背景下,怎样才能紧跟时代的脉搏呢?大道至简,行动为要。尽管我们是人口大国,又是老龄化人口居多之国,这些都是客观理由,我们一定要有文化自信,抓好教育是题中之重。读书能光风霁月,晖彩人生,通过读书实现文化共鸣。时不待人,积极行动起来追赶超越吧!

一、读书要勤奋

多读书、善读书、读好书,可以博学多才,广征博引,还可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紧跟时代步伐,写出诸如《呐喊》《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一批脍炙人口的杰出文学作品。同时,他还大力翻译外国的进步文学作品,研究整理出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传承了古代文化遗产。人们都说鲁迅先生是天才,而鲁迅先生却说:“天才就是勤奋,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阅读和写作”;爱迪生也说:“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名人名言激励了许多人,它们是勤奋学习的动力来源。天才是没有的,要靠勤奋拼搏和用挤碎片时间读书学习,才会有收获。

毛主席亲自为鲁迅墓题字,并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向鲁迅先生学习。

二、读书要有选择和方向

读书要有周密的计划,这比坚定的信念更为重要。书籍浩瀚,应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工作需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方向对了,事半功倍。错了就空耗精力,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所以我们既要把读书作为精神上的引领,还要有具体的阅读计划和重点,这样的读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

我们很多大型企业的起落都和方向有关。华为、中兴和联想都是在普遍提高产品质量和精益求精的基础上,将自身产品做成国际领先;星巴克跳出行业固有思维,为顾客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氛围,才有了世界级的连锁布局。忽视时代的发展就会导致自己的没落。现在电商发展迅速,随时都在和大型企业进行挑战和竞争。竞争靠的是敏锐的思考能力和现代观念,“腹有诗书气自华”才能使你应对有策,取得成功和价值。

三、读书的难点是坚持

毅力和恒心能成就人的作为。人是社会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阅万千人就可以使你拓宽眼界,提高修养素质。开始大家可能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但最终跑到前面的肯定是你。因为文字充满生命力,关键时刻会直达你的心,使你产生持久的毅力。

马克思阅万卷书耗时40年才有了《资本论》的问世。《资本论》的理论基础是剩余价值学说,它是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的行为指南。这是人类思想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件。

歌德花了58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资料,才写出了对世界文字有巨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成为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的书。

被渐冻症折磨了半个世纪、身残志坚,靠坐在轮椅上生活和工作的天体物理学家霍金,其科研的热情和毅力惊动了人类。霍金创造了物理科普学的一个奇迹:他将《时间简史》写成了哈利波特,让很多人骑着扫把飞进物理的殿堂,在乐趣中接受科学,从而获得美国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奖章。

四、读书是人生最好的“资源库”

学无止境。人的一生总有学不完的知识,总有领悟不透的真理,但读书能增强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受教育的过程,也是读书的一个重要阶段。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给他妹妹的一封信,内容不长,但很精辟。他以自己和家庭为例,说明人穷志不穷,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他不只是想表达读书能改变命运的观点,更强调了静心读书,便可以从中得到人生最好的“资源库”“读书要读精品,写书要立志于身,公于天下。”对人有一种励志感,以及较强的启示。

心安在哪里,光彩就在哪里绽放。青年面临许多选择,无数成功的事例都表明,选择了学习和吃苦,就选择了成就和收获。

在镇安边远山区,有个名叫杭娃的高中生,连续三年高考失利。之后理好思绪,决定不再高考,而是要靠自学,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科学务农。他潜心研究改良麦子,在他的带领下,全村的收成超过往年。继而他又通宵达旦地学习研究起树苗的栽植,并买了户太八号葡萄树苗,耐心细致地教大家种植技术。由于葡萄品质优、味道好、销量大,乡亲们都拍手叫好。成功与收获是震撼灵魂的激动与欣喜,他用知识带领村里人共同致富,点亮了乡亲们美好的憧憬。困难像黑暗,不是让人逃避,而是要正视和面对,平凡人只要勇于吃苦和学习,同样能闪烁出美丽的众生之光。

五、读书也要与时俱进,有追求

老话说得好“知识就是力量”。时间是伟大的书写者,总会忠实地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

回首习总书记2017年在日内瓦和瑞士达沃斯两次讲话,都用科技感诠释中国文化,为世界经济把脉的中国理念,谱写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彩华章已写入联合国的决议,这是习总书记送给人类的一份厚礼。

他的中国智慧,来源于他七年在延安梁家河插队知青的学习和实践。七年锻炼的艰苦生涯,使他领悟到人生真谛。坚持利用放牛和别人午休、聊天的时间,广泛阅读中外名著。为了借到《浮士德》,他不惜跑出30里的山路去借书,还常常在土窑洞里挑着麻油灯阅读至深夜。苦读求真知,就这样,他穿越古今中外,用眼、脑、心去触碰,去感知千余年来的人类智慧。

每个爱读书的人都是有追求的人,文化正是依靠每代人的与时俱进和创新的传承。因此我们要认真领悟习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学习他以书为本、心怀天下的情怀。

六、读书要有目标,要拼搏

18岁的重庆女孩江沛雨是重庆外语学校的高中生,她平时就很努力。学习上,有追求,有目标。今年已经被美国十所大学录取,靠的是突出的成绩,她的文书(相当于申报学校的作文)写的出色,文书的主题也比较新颖,因此得分较高。她总结说,靠决心、细心、耐心坚持快乐学习。

江沛雨现在依然早睡晚起,积极备战高考。她说主要想体验一下奋力拼搏的青春,不想给自己留下遗憾。毕竟高考是青春的痕迹和代名词。她不断给自己设立新的目标,这样学习既有动力,又充满了乐趣,效果也很好。她已经拿到专业九级证书,并不满足现状,还在继续学习。她认为,学习毕竟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有自控力,抵抗外界的诱惑,劳逸结合,快乐地学习。

七、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习惯成自然,读书也不例外。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这个习惯要从小进行启蒙和培养。在孩童刚懂事时,就要给他们讲一些童谣、寓言、成语和故事,比如孔融让梨、乌鸦喝水、守株待兔等培养儿童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看图说话和识字,逐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孩子上了幼儿园时,要配合幼师教孩子一些三字经、百家姓,看似枯燥不好记,其实就是一姓一诗,一姓一幅画,一姓一故事。这就靠家长发挥作用了。一定不能操之过急,姓氏博大而精深,要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精神去教育孩子,努力给他们创造一个快乐的童年。到了中学阶段,唐诗、宋词、国学、史记等都出现在课本里。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僻字挡路。我深深记得在《史记·陈涉世家》中,“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课堂上许多同学把鹄读成了浩,老师并不马上纠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查字典,让学生充分应用工具书解决问题。把课上和课下结合起来,主动学习的有效读书方法,是非常可取的。既培养了动手能力,也养成了学习习惯。老师的责任心有多大,学生展示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广。

上班族工作很忙,但一定要挤出时间去读书,用知识魅力化作自己的内在修养,用知识内涵提高工作质量,用文化的力量展示中国文化风采。

退休后,我有了大把的时间用于看书、阅读杂志。有书陪伴使你活得充实,不孤单,不寂寞,足不出户也可知天下事,老年人没有改变自己纸质书刊的借读习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阅读的指数。在电子读物大行其道的今天,阅读也应发生转变,而且电子书大有攀升之势。何况“开卷有益”,所以不论是传统纸质书籍,还是电子读物,只要重视和经常阅读,养成习惯就好。如果能两者兼备,形成现代中国人的读书观更好。

结束语

有时间读书,又有书读,这是一种幸福。

读书是一种别样的优雅,会使人有一种心灵美的感觉。但读书越多的人,反而觉得自己知之不多。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看过许多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举止谈吐上,在敏锐的洞察中……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使人超凡脱俗,领悟人生真谛。

猜你喜欢

读书人生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独一无二的你
黑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