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主线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探讨
2018-02-23潘如意薛莉娟
◆潘如意 薛莉娟
所谓的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将问题作为教学活动的核心内涵以各种合适问题贯穿教学课堂,从始至终以问题推动教学活动的发展。具体来说,在课前导入环节设置相关有趣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和讨论。然后从学生的思考讨论出发,引入所需教学的内容。在对这些化学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同样以问题对相关的知识点实现展现,让学生从问题中深化掌握。而在对相关知识点完成教学之后,则继续以问题来加强对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巩固,确保学生牢固掌握教学的知识。从这一个过程可以看出,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就是以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让学生在问题的刺激和引导之下,对化学知识从整体上实现把握,构建起全面的化学知识体系。而对于拉萨地区高中学校而言,在化学教学中贯彻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方式,可以实现课堂教学中不同环节的整合,保持教学活动前后一致,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以问题导入课堂教学
在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之下,需要从课前导入环节着手,以问题的方式导入教学活动,在教学前期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出来,使学生可以在饱满的热情支持下开展化学学习。而在问题的导入上,可以通过一些不同的手段实现。比如可以使用多媒体导入问题,也可以使用情境构建的方式导入问题,也可以将两者相结合。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特点,利用贴近学生的方式来导入问题,以此为化学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
比如在教学“臭氧”的相关知识,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臭氧的概念、性质等。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便可以设置问题,先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可以设置这样一个情境问题:你们感觉日常空气和雨后的空气一样吗?为什么会不同?并让同学们亲自对这种自然现象做出独立思考。授课时,再引出雷电把空气变成臭氧、臭氧可以清洁空气的知识点。通过这么一个过程,就能让我们对雨后空气变得更加清新有一个科学、具体的理解,这就是一个具有趣味性和思考性的情境问题,而且包含了臭氧的相关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情境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思考过程,学生就可以对臭氧形成一定的理解,然后教师再展开具体知识的讲解,如此自然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了。
二、以问题深化课堂教学
除了课前导入环节之外,还需要在课堂教学之中,通过一系列问题,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化,让学生可以在问题的指引之下,对相关化学知识实现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具体而言,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设计问题串,既根据教学内容,由浅到深设计几个相互关联、承前启后的问题,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然后在课堂教学时,随着教学活动的逐渐深入,将这些问题逐一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问题的辅助下,便可以推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对所教学的知识及时运用,从而加强理解。
比如,在教学元素周期表的时候,教师可以事先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是元素周期表?周期表中涉及到了哪些元素?周期表中的各元素有什么特点?元素周期表的元素如何得到的?在课前设计这样一系列问题,在课堂中,就可以将这些问题逐一提出。比如在切入周期表的时候,就可以先提出什么是周期表。在讲解了基本的概念之后,则可以提问元素有什么特点。之后,在教学活动不断开展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后续问题逐一提出。如此,元素周期表的教学,就在相关问题的引导下有序开展,并且取得预期中的效果。
三、以问题做好实践巩固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在完成知识讲解之后,还需要进行实践,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而在这个环节,同样可以使用问题的形式,结合所教学的内容,设置一些实践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弥补,推动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比如,在教学了臭氧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臭氧还有那些用途,能否进行漂白,能否用来杀菌,能否处理工业废物,通过这样几个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解决中,对臭氧相关知识实现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且牢固掌握。
在以问题为主线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设置的系列问题应能适合学生,适合学生认知水平,而在具体实践中,则可以从课前导入、深化教学和课后的实践巩固等方面出发,可以实现教学活动的整体化,让教学活动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