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OK”教学模式应用探究

2018-02-23江苏省启东市建新中学朱雄健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爱迪生师生探究

江苏省启东市建新中学 朱雄健

初中历史新课标把“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以及发展自主探究能力”放在首位。所谓“OK”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积极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自主探究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笔者借此契机,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实施“OK”教学模式的肤浅体会,以达抛砖引玉之愿景。

一、以生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形势下的师生互动是高效课堂的亮点,教师应与学生构建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从点滴的小事做起,注重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对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一定要予以适度表扬,针对“学困生”不尽人意的表现,也不能大声呵斥甚至挖苦,应善于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采用“激励+微笑”的方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灵相约的过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甚至一个眼神,都能使学生的心灵荡起涟漪。

二、趣味导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

新课导入恰似一部交响乐的前奏曲,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在初中历史新课导入时,采取趣味化导入的方法,能激发学生对所学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教学内容的距离。比如,笔者在执教《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导入时,先打开多媒体播放《国际歌》的合唱画面,气势磅礴的旋律、发自劳动者肺腑的歌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听故事,教师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新课导入时可以借助讲述趣味化的故事诱发学生产生好奇心。比如,笔者在执教《人类的形成》一课时,采用上帝造人、女娲造人的故事导入;在执教《西方文明之源》时,用木马计的故事导入……类似的采用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当然,趣味化的新课导入法还有如下形式:既可以利用谜语、成语导入,也可以利用诗歌、文学作品导入;既可以利用乡土历史导入,也可以利用历史漫画、图片直接导入……总之,上课铃声一响,就让学生感到新奇,并产生悬念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正如古人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先导,教师要未雨绸缪,重视新课导入,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造有利条件。

三、以情感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实施“OK”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现代教育研究表明:课堂教学过程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应倾注真诚的爱心和积极的情感,用爱心和情感感染和打动学生,让学生伴随着激情洋溢的心态参与师生互动活动。比如,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时,先直接口头描述:为了找到合适的灯丝材料,当年的爱迪生带领科研人员对一千六百多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几千次试验,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经过碳化处理的棉线作灯丝,花了三天时间把灯丝装进真空的玻璃泡,最后通上电源,电灯泡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而且延续了四十五小时。许多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了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化,学生被爱迪生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折服,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总之,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用语能把深奥的事理通俗化,把单调的历史进程生动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不仅营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氛围,而且有利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四、结语

春风杨柳随风飘,教学革新形势好,激发兴趣勇拼搏,历史课堂效率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践行“OK”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猜你喜欢

爱迪生师生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人人认识的爱迪生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发明大王爱迪生
发明大王爱迪生
爱迪生的“135岁”
麻辣师生